APP下载

无创呼吸机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左心衰竭患者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2021-11-18王耀田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1年18期
关键词:左心动脉血呼吸机

王耀田

(扬州洪泉医院呼吸科,江苏 扬州 22520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属于临床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多由患者呼吸肌储备能力下降、呼吸功耗增加进而导致呼吸功能不全,病情急性发作时,其呼吸困难症状尤为明显,同时多数患者合并左心衰竭,会进一步减弱患者的呼吸功能,且其具有病程时间长、病死率高等特点,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健康。目前临床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左心衰竭关键是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其中较为常用的方式为经鼻导管供氧治疗,其可改善患者低氧血症、减轻心脏及呼吸负荷,但单独使用效果欠佳[1]。无创呼吸机无需气管插管,且不对患者气道产生伤害,可通过增加气道压力维持患者呼吸通畅,具有简单操作、治疗效果显著等特点[2]。本研究旨在探讨无创呼吸机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左心衰竭患者动脉血气分析指标、心肺功能及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扬州洪泉医院2017年3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9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左心衰竭患者分为对照组(48例)和观察组(48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34例,女性14例;年龄50~80岁,平均(64.19±7.11)岁;病程2~9年,平均(4.13±1.02)年;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3]:Ⅱ级20例,Ⅲ级28例。观察组患者中男性35例,女性13例;年龄50~82岁,平均(64.20±7.12)岁;病程2~10年,平均(4.15±1.03)年;NYHA分级:Ⅱ级19例,Ⅲ级29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组间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防治指南》[4]中的相关诊断标准者;生命体征平稳者;意识清晰,可配合治疗者等。排除标准:合并无创呼吸机使用禁忌证者;合并肺结核、间质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等其他呼吸系统疾病者;患有其他器官恶性肿瘤者等。患者家属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且本研究经扬州洪泉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入院后两组患者均进行平喘、强心、利尿、化痰、抗感染、纠正水与电解质紊乱等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经鼻导管供氧进行治疗,于患者鼻腔内放置鼻导管,氧浓度25%~35%,氧流量维持在1~2 L/min[可依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调节氧流量]。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无创呼吸机(南京英威科技有限公司,型号:PHILIPS V60)进行治疗,具体操作如下:将经口鼻面罩连接呼吸机,面罩需依据患者舒适度和病情的需要进行选择,采用S/T模式,氧流量设置为3.0~5.0 L/min,维持呼吸频率为14~20次/min,潮气量为5~10 mL/kg,吸气压为8~16 cmH2O(1 cmH2O=0.098 kPa),呼气压为4~6 cmH2O,氧浓度为30%~50%,1~2 h/次,4~6次/d,可依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SaO2调节呼吸机各参数。两组患者治疗周期均为14 d。

1.3 观察指标 ①心率、呼吸频率。采用生命体征监测仪观察、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率、呼吸频率。②动脉血气分析指标。两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后抽取肘部动脉血5 mL,采用全自动血气分析仪检测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SaO2及pH值。③肺功能指标。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肺功能检测仪检测两组患者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及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④心功能指标。分别于治疗前后统计两组患者心功能改善1级以上例数;采用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两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患者在室内长走廊来回步行,测量6 min所能行走的距离。⑤炎性因子指标。分别于治疗前后抽取两组患者晨起空腹静脉血3 mL,以3 000 r/min的转速离心10 min后,取上层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检测血清C- 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 -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 -α(TNF-α)水平。⑥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包括气流、气温不适,鼻部干燥及鼻出血等。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计数资料分别采用(±s)、[ 例(%)]表示,分别行t、χ2检验。以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6 不良反应 与对照组比,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6。

表1 两组患者心率、呼吸频率比较(  ±s , 次/min)

表1 两组患者心率、呼吸频率比较(  ±s , 次/min)

注:与治疗前比,*P < 0.05。

组别 例数 心率 呼吸频率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4 8 1 1 1.8 8±1 2.3 0 9 6.9 4±3.2 3* 3 5.0 9±2.0 7 2 4.1 1±1.0 4*观察组 4 8 1 1 1.8 9±1 2.2 9 8 5.8 9±3.2 2* 3 5.0 8±2.0 9 1 9.0 6±1.0 5*t值 0.0 0 4 1 6.7 8 6 0.0 2 4 2 3.6 7 4 P值 >0.0 5 <0.0 5 >0.0 5 <0.0 5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属于具有气流阻塞特征的呼吸系统常见疾病,且随着病情发展,可引发肺源性心脏病、呼吸衰竭等严重病变,目前其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多认为与空气污染、病原菌侵袭及炎性因子长期干扰有关。经鼻导管供氧方式为目前临床上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左心衰竭的常用方式,可有效缓解患者呼吸不畅的临床症状,但其产生的干冷气体可导致患者出现鼻腔黏膜干燥、额窦疼痛及鼻腔出血等不良反应,而对氧流量进行限制时则会影响患者吸入氧浓度[5]。

2.5 炎性因子水平 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CRP、IL-6及TNF-α水平与治疗前比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见表5。

表2 两组患者动脉血气分析指标比较(  ±s)

表2 两组患者动脉血气分析指标比较(  ±s)

注:与治疗前比,*P < 0.05。PaO2:动脉血氧分压;PaC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SaO2:动脉血氧饱和度。1 mmHg=0.133 kPa。

组别 例数 PaO2(mmHg) PaCO2(mmHg) SaO2(mmHg) pH值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48 58.88±3.24 70.01±3.01* 79.46±2.02 56.04±2.11* 75.56±4.23 90.03±1.58* 7.25±0.11 7.35±0.02*观察组 48 58.89±3.23 81.94±3.02* 79.45±2.01 47.37±2.13* 75.57±4.24 97.11±1.59* 7.26±0.13 7.42±0.03*t值 0.015 19.385 0.024 20.035 0.012 21.883 0.407 13.451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时空是客观存在的,但是人们对于时空的感受却是有着主观色彩的。想象在其中起到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是芥子纳须弥,是刹那见始终。这构建了中国古代文人的心理空间。我们在阅读古典诗词中,必须清楚认知时空的作用,这样才能深刻把握作品复杂丰富的内涵,洞悉古典诗词的情感韵味。

2.3 肺功能指标 治疗后,两组患者FEV1、FVC及FEV1/FVC与治疗前比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见表3。

研究组患者中,显效为22例(48.9%),有效21例(46.7%),无效2例(4.4%),总体有效率为95.6%;对照组患者中,显效为14例(31.1%),有效17例(37.8%),无效14例(31.1%),总体有效率为68.9%,两组患者总体有效率比较,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优于对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4.307,P=0.000)。

表3 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比较(  ±s)

表3 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比较(  ±s)

注:与治疗前比,*P < 0.05。FEV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VC:用力肺活量;FEV1/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比值。

组别 例数 FEV1(L) FVC(L) FEV1/FVC(%)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48 1.78±0.15 2.45±0.13* 2.52±0.08 2.81±0.11* 50.63±1.58 63.19±2.36观察组 48 1.77±0.14 2.78±0.12* 2.51±0.09 3.03±0.14* 50.52±1.56 70.75±2.35 t值 0.338 12.923 0.575 8.561 0.343 15.726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4 心功能指标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心功能改善1级以上占比(91.67%)高于对照组(75.00%);两组患者LVEF水平与治疗前比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6 min步行距离与治疗前比均延长,且观察组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心功能指标比较

图2为套筒类铸件浇注系统的应用案例,图2(a)为采用组合式设计的U型不锈钢法兰弯管浇注方式[1],图2(b)为耐热钢排气歧管熔模铸造的浇注系统[2],图2(c)为不锈钢涡管的浇注系统图[3],设置了环形内浇道来提高铸件上端的补缩效果。

表5 两组患者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s)

表5 两组患者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s)

注:与治疗前比,*P < 0.05。CRP:C- 反应蛋白;IL-6:白细胞介素 -6;TNF-α:肿瘤坏死因子 -α。

组别 例数 CRP(mg/L) IL-6(pg/mL) TNF-α(pg/m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48 19.81±0.33 13.63±1.34* 35.02±1.05 21.53±1.01* 96.35±11.13 79.41±10.27*观察组 48 19.82±0.34 10.32±1.33* 35.03±1.04 17.09±1.02* 96.36±11.12 54.25±10.15*t值 0.146 12.146 0.047 21.430 0.004 12.072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1 心率、呼吸频率 治疗后,两组患者心率、呼吸频率与治疗前比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见表1。

表6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例(%)]

3 讨论

2.2 动脉血气分析指标 治疗后,两组患者PaO2、SaO2及pH值与治疗前比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aCO2与治疗前比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见表2。

无创呼吸机通气疗法利用的持续性正压通气可有效纠正患者的缺氧状态,设备所形成的正压将氧气直接推送入呼吸道和肺部组织内,可有效促进肺泡的正常膨胀,继而改善机体的呼吸功能,减少缺氧对肺部和心脏组织的影响[6]。与此同时,胸腔内压力上升后可挤压心脏组织,从而使心脏泵血过程中的负荷大幅下降,确保其排血量恢复正常,也可适当增加排血量,提高血液循环速度,将获得的氧气快速运输至全身循环系统内[7]。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心率、呼吸频率、PaCO2均低于对照组,PaO2、SaO2、pH值、FEV1、FVC、FEV1/FVC、心功能改善1级以上占比、LVEF水平均高于对照组,6 min步行距离长于对照组,且与对照组比,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降低,提示无创呼吸机可减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左心衰竭患者心率、呼吸频率,平衡机体内血气各项指标水平,提高心、肺功能,且安全性较高,治疗效果显著。

1.5.1 有效性评价指标 (1)疾病疗效;(2)止泻时间;(3)中医证候疗效;(4)中医单项症状;(5)病原学指标:轮状病毒检测,入组和出组时检测。以疾病疗效作为主要评价指标。

相关研究显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左心衰竭病情的发生、发展过程通常伴有各种炎性反应因子的异常表达,其中CRP具有反映多种疾病的整体炎症负荷水平的作用,其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关系;IL-6作为机体炎症的主要调节因子,在正常人群机体内含量较低,其水平可在机体出现感染时显著升高;TNF-α是要由单核巨噬细胞产生的一种炎性因子,高水平的TNF-α可加重机体炎症反应[8]。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CRP、IL-6及TNF-α水平均呈降低趋势,提示无创呼吸机可降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左心衰竭患者机体内炎性因子水平,减轻炎症反应。分析其原因可能为:无创呼吸机避免了气管插管,可通过改善患者支气管收缩功能,促进气道内纤毛运动,加快炎性物质的排出,进而发挥抗炎作用[9]。

综上,无创呼吸机可降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左心衰竭患者心率、呼吸频率,改善动脉血气分析指标,提高心、肺功能,减轻机体炎症反应,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猜你喜欢

左心动脉血呼吸机
柯惠PB840呼吸机故障分析与维修
PB840呼吸机维修技巧与实例
全生命周期下呼吸机质量控制
急性左心衰竭患者急诊抢救的护理干预措施
磁共振血管造影在颈部动脉血管中的应用
呼吸机日常养护结合护理干预对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作用
Trendelenburg体位不同通气模式对直肠癌患者上下肢动脉血PaO2及乳酸的影响
经桡动脉介入治疗慢性左心衰竭冠心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研究
左心衰竭如何用药治疗
动脉血与静脉血相互转化的演示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