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利木单抗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系统评价
2021-11-18牛彩琴
王 娟,汪 奎,牛彩琴
(1.川北医学院,四川 南充 637000;2.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中医科,四川 南充 637000)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系统性自身免疫病,其主要临床特点为全身多系统多脏器受累、体内存在大量自身抗体、以及反复的复发与缓解。若不及时治疗,会不可逆的损伤受累脏器,甚至导致患者死亡[1]。SLE 现有的标准治疗多为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然而临床上存在经常规治疗效果不佳或复发、患者不耐受的情况。对于这类难治性或复发性SLE 患者的治疗,生物制剂能较为显著地提高其完全或部分缓解率,降低疾病活动度、疾病复发率以及减少激素用量。贝利木单抗(belimumab)是人源IgG1λ 单克隆抗体,能特异性地针对可溶性人B 淋巴细胞刺激因子[2]。目前国际上已有相关临床研究表明,贝利木单抗能安全有效治疗SLE。然而,SLE 患者使用贝利木单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还需临床上进一步验证。故本研究对现有的研究证据进行Meta分析,系统评价其疗效和安全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维普(VIP)、万方(WANFANG DATA)数据库,检索策略为主题词和自由词相结合,英文检索词包括“belimumab”“Lympho Stat-B”“Lupus Erythematosus,Systemic”;中文检索词包括“贝利木单抗”“系统性红斑狼疮”。检索时间为数据库建立至2020 年5 月,并根据检索结果进一步筛选符合标准的研究。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研究类型:国内外公开发表的随机对照试验;②研究对象:根据1997 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CR 制定的SLE分类标准确诊的SLE 患者,无论年龄及性别;③结局终点:SRI、严重复燃、不良事件、严重不良事件;④研究语言:以中文或者英文发表。排除标准:①综述、Meta分析、个案报道、会议论文、学位论文、重复发表等;②动物研究;③SLE 患者<5例的研究;④所需分析数据不全或无法准确获取的研究。
1.3 数据提取及质量评估 由2 名研究者独立提取纳入研究的数据资料并交叉核对,如出现分歧,则咨询第3 名研究者协助判断。资料提取的内容主要包括:①纳入研究的基本信息:作者、发表时间;②患者的基本情况:性别、年龄、病程;③具体的干预措施;④终点结局指标数据。采用Cochane 系统评价员手册5.3 对纳入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行质量评估。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Revman5.3 软件,首先进行异质性检验,若异质性较小(I2≤50%,P≥0.1),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若异质性较大(I2>50%,P<0.1),则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连续变量采用标准化均数差(SMD)及其95%置信区间(CI)作为分析统计量,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文献检索结果 初检得到中文和英文文献共266篇,通过浏览标题、摘要,必要时阅读全文,最终纳入6 项研究,共4786例患者,检索流程见图1。
图1 检索流程图
2.2 文献基本情况及偏倚评价 6 项研究均为多中心、随机、对照、双盲试验,根据Cochane 系统评价员手册5.3 评价提示A 级1 篇,B 级5 篇,见图2。纳入文献的基本情况见表1。
图2 偏倚风险评价
表1 纳入文献基本情况
2.3 两组SRI 比较 纳入研究中有5 项研究提及该指标,共计4322例患者。进行异质性检验,I2=0,P=0.67,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试验组SRI 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63,95%CI:0.55~0.72,P<0.00001),见图3。
图3 两组SRI 比较
2.4 两组严重复燃发生率比较 有5 项研究提及该指标,共计3102例患者。进行异质性检验,I2=3%,P=0.39,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试验组严重复燃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0.67,95%CI:0.57~0.78,P<0.00001),见图4。
图4 两组严重复燃发生率比较
2.5 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 共3 项研究提及该指标,共计1990例患者。进行异质性检验,I2=0,P=0.45,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98,95%CI:0.94~1.02,P=0.28),见图5。
图5 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
2.6 两组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 共3 项研究提及该指标,共计1990例患者。进行异质性检验,I2=0,P=0.76,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试验组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0.71,95%CI:0.57~0.89,P=0.003),见图6。
图6 两组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
3 讨论
SLE 是一种常见的系统性自身免疫疾病,其诊断和治疗都较为复杂,目前的治疗方案是以激素、抗疟药、免疫抑制剂为主的标准治疗。SLE 的短期治疗目标是控制疾病活动度、改善其临床症状,得到临床缓解或仅表现为最低疾病活动度;长期治疗目标是预防和减少复发,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预防和控制SLE 导致的器官损伤,实现病情长期持续缓解,从而降低病死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然而,在临床上仍有很多患者对标准治疗反应不佳,此类患者多为难治性SLE 患者。此外,部分患者因无法耐受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的不良反应而停药,这也成为无法实现临床缓解的重要因素之一[9]。复发是SLE 长期治疗的主要临床特征。有研究显示[10],SLE 患者4 年内总复发风险高达60%。而复发往往会造成器官的不可逆损伤,对患者的预后产生严重影响。因此,预防和减少复发也是SLE 治疗中急需解决的难题之一。
对于难治性、复发性SLE 和不耐受标准治疗的患者,贝利木单抗为其提供了一个新的选择,与直接靶向CD20 消灭大部分B 细胞的利妥昔单克隆抗体相比,贝利木单克隆抗体通过阻断B 淋巴细胞刺激因子,间接清除B 细胞,治疗更具有选择性[11]。
本研究采用SRI 作为主要结局指标评价疗效,采用严重复燃、不良事件、严重不良事件评价安全性。SRI 是一个复合的反应指标,可以较好的反映SLE 的临床缓解、实验室检查改善的程度[9]。研究结果显示,贝利木治疗SLE 安全有效,试验组SRI 应答率优于对照组,但是在纳入的研究中,试验组达到这个主要终点的患者仍然只有50%左右,总体比例不高。在各项纳入试验中安全性均较好,不良事件和严重不良事件在各组间类似,其中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感染、头痛和恶心。造成SLE 患者感染的因素有很多,包括不恰当的激素、免疫抑制剂的使用、受累器官过多等。贝利木单抗可抑制B 细胞活化,减少B 细胞数量,导致患者免疫力下降,增加感染风险,故在使用时应注意感染的预防和识别。在长期随访中,试验组的严重复发率低于对照组。有研究显示,长期使用贝利木单克隆抗体安全有效,患者的复发率降低,并且不良事件无明显增加,这表明贝利木单抗可能可以作为控制SLE 复发的基础用药而长期使用,但其价格高昂或成为限制SLE 患者长期使用的重要原因。
虽然相关的基础研究表明贝利木单抗治疗SLE安全有效,且大部分临床研究和Meta分析都支持这一结论。但是在临床上,SLE 患者之间的临床症状和疾病活动度往往存在较大差异,因此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治疗是SLE 的治疗原则之一。而目前暂无关于贝利木单抗个体化治疗方案的研究,本研究纳入的试验仅有贝利木单抗1、4、10 mg/kg及200 mg 的剂量方案。此外,贝利木单抗治疗狼疮性肾炎、神经精神性狼疮、出现血小板减少症或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等血液系统受累SLE 患者的疗效仍然未知。
本研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①仅纳入6 篇研究,无法进行偏倚评价;②本研究纳入研究的文献均为已发表的英文文献,缺乏未发表的研究或正在进行的试验,因此可能产生发表偏倚;③本次研究针对所获得的数据仅采取SRI 一个指标作为疗效终点指标评价,可能存在其他偏倚。
综上所述,未来仍需进一步研究SLE 的发病机理,不断探寻和优化贝利木单抗的治疗方案,寻找适合贝利木单抗治疗的SLE 患者人群,为SLE 早期、个体化、精准治疗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