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构成与培养路径

2021-11-17钟志敏

小作家报·教研博览 2021年40期
关键词:教育理念培养路径核心素养

钟志敏

摘要: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小学语文阶段的教育逐渐由应试性的填补性教育转向实践性的素养型教育。在新式教育理念的灌溉下,学生语文素养培养的重要性可见一斑。对新式教育理念下学生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构成与培育展开论述。

关键词: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培养路径;教育理念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40-230

一、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构成与涵义

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培育的首要任务是理解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内在涵义。语文的核心素养,综合概括之无外乎四大板块,即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独立方面。在语言建构方面,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的生字含义和语法句式,并得以熟练运用于现实交际中;对于思维的发散,则需要学生具备基本的文学思维,学会以语文的独特学科视角来看待事物;审美与鉴赏是指学生应当具备读写结合能力,在阅读与写作的不断转换练习中提升语文综合水平;文化传承与理解则是指学生通过语文综合阶段的学习,达到继承并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最终目的。

二、培育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性

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培育,是学生勇攀语文高峰的奠基阶段。换言之,学生只有形成基本的语文素养,才能在以后的语文学习中稳扎稳打、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向语文进阶之路。在小学阶段,学生只有掌握最基础的句式语法、学科思维、读写能力与文化自觉,才能在接下来的语文学习中全面发展、综合提升。

三、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路径

1.加强师生交流,推进家校沟通

列夫·托尔斯泰曾经说过:“与人交谈一次,往往比多年闭门劳作更能启发心智。”同样的,在教师的工作实践中,有时候适当放缓知识输入的速率,给予机会并耐心聆听学生对同样问题的独特看法、对疑难问题的不解之处,相比于永动机式的一味输入,往往会获得更好的效果。广开言路才是教师教学中的当取之道,闭目塞听犹如掩耳盗铃,只会使教学效果在温水煮青蛙的安逸中逐步退化。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当做好称职的“桥梁”,既要倾听学生的声音,又要为促进家校沟通、深入了解学生的课后学习状态添砖加瓦。

2.督促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工作

课程的开展需要有充分的准备,不仅教师要进行备课,学生也要在课前预习当堂的内容,只有学生对当天的课程进行了预习,有了一个大概的印象后,才能帮助学生在课上提出自己的疑问或是对自己所不理解的地方仔細聆听与思考。学生对课程预习的过程也是他们去思考、去理解的过程,因此,教师需要在课前为学生布置相关的预习任务,这与课后作业是同样重要的。关于教师布置的预习内容,也不能任由学生自己去笼统的预习,而要分化成具体的任务或问题,例如可以让学生根据预习的内容自行提出一至三个问题,自己再去思考问题的答案。

3.创新教学模式,合理运用多种教学资源

在教学过程中,枯燥乏味的传统讲授很难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难发挥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作用。尤其是在小学语文中,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教师往往可以抓住这些特点,通过多媒体教学、趣味教学等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亲身参与教学活动,而不只是坐在座位上听着单一的讲解。

例如在组织学生学习《画杨桃》这一课文时,教师可以带来几个杨桃让学生画一画,然后再组织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所观察到的杨桃是什么形状、什么样子的,这样能够使学生感受到课文中的实际情况,自己也亲身参与了进来,对课文中主人公的处境感同身受,也更有助于学生对课文整体内容的把握和对课文所蕴含的哲理的理解。使学生掌握对事物的观察判断能力,在教学中使学生掌握更多的人生哲理。

4.注重情感培养与传统文化的传承

语文这一科目本就是很特殊的,它不是单纯的向学生传授书本中的知识,而是使学生通过课文对人生的哲理、亲人朋友之间的情感、爱国的情怀产生共鸣,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了解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心与民族文化认同感。教师在小学语文的课堂上更要注重发掘文章的内涵,对学生进行启发和引导,使学生学到更多课本之外的东西。

在学习课文时,教师可以通过对课文的相关内容、背景进行补充,让学生更理解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在课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发表自己的实时想法,或者将其记录下来,如果学生对课文感兴趣,可以给他们推荐相关的读物或活动,丰富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发散思维。

5.带领学生参与实践,加深学生印象记忆

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不仅要对学生进行启发感染,更要注重学生的实践情况,一切思维和想法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之上的,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也能够让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有更加深刻的记忆。

例如学习课文《爬山虎的脚》《蟋蟀的住宅》等写实类文章时,教师可以利用课间或课后带领学生在校内或周边进行观察,只有学生亲眼所见才能够对课文的内容有真正的理解。而在这过程中,学生的实践能力、独立思考能力会有一定的提升。

四、结束语

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充分了解到,当今阶段的小学语文教育中仍存在许多观念上、方法上的错误,致使小学语文教学模式或浮于表面、或缀于形式,更有甚者还会采取高压态势的揠苗助长式教学,强行为学生灌输难以理解和接受的知识,长此以往,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及学习兴趣都会造成极大的影响,因此势必要改变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而最为行之有效的途径就是采取诸如因材施教、读写沟通、师生交流等措施,从小学语文教学的核心素养入手,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及学科兴趣为目标,进而为培育高素质的实践型语文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官爱静.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构成与培养探析[J].小学生(下旬刊),2021(1):66.

[2]汤芳.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培养路径[J].基础教育论坛,2020(36):40-41.

[3]吴朝明.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构成与培养路径初探[J].课程教育研究,2020(34):95-96.

[4]阿依古丽·克玛力.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构成与培养路径[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20(5):123-124.

猜你喜欢

教育理念培养路径核心素养
高中生物理学习兴趣的培养路径探究
如何在生理学教学中培养创新型人才
新形势下数据库原理的双语教学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下保定市高校培养服务外包人才的路径研究
探究小学班主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方式如何与时俱进
当前农村学校实施“新教育实验”的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