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慢性心力衰竭治疗研究进展

2021-11-17叶贝良

健康体检与管理 2021年6期
关键词:受体阻滞剂运动疗法慢性心力衰竭

叶贝良

【摘要】慢性心力衰竭危害大,患病后需要给予一定的治疗,以改善症状,特别是相关研究很有必要。本研究综述了慢性心力衰竭治疗研究,具体从慢性心力衰竭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治疗、β受体阻滞剂治疗、醛固酮受体拮抗剂治疗及运动疗法治疗进行分析,希望丰富慢性心力衰竭治疗相关研究,为临床治疗该病提供依据和指导。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β受体阻滞剂;运动疗法

慢性心力衰竭(CHF)是严重危害身体健康的一种疾病。近年来,尽管心血管疾病患病率及死亡率进一步降低,而心衰的发病率持续增高。心力衰竭患病人数在不断增加。心衰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近年来,对心衰的治疗所涉及的分子治疗研究相继展开。现对慢性心力衰竭治疗研究综述如下。

1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研究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在维持心脏的正常功能发挥,和防治慢性心力衰竭上已被大量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所证实。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治疗该病经历了20年。已有多项试验评估了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在慢性心力衰竭中的作用机制,这些试验证实了对降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总死亡率作用的肯定,改善左室功能,缓解症状,改善运动耐受性和生活质量,能有效防止和逆转心肌重构,可降低再住院率。白强,胡紫薇,兰晓栋,等研究中,在现阶段研究基础上,认为我国内陆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I/D)多态性和慢性心力衰竭病情感性存在相关性,不过,仍需开展样本量更大的研究。所以,基因多态性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研究,以較好地筛查及预防慢性心力衰竭高危人群,利用突变筛查与分子遗传学分析来实现“基因导向型”个体化药物治疗。为慢性心力衰竭康复治疗提供合理的、可靠的评价依据,。

二、β受体阻滞剂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研究

受体阻滞剂在慢性心力衰竭的应用得到了充分的阐述,其治疗地位也得到了肯定,更重要的是改善患者的预后,降低猝死和总病死率,是目前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一种治疗方式,特别是卡维地洛。贾魁,李志娟,邢适颖研究中β受体阻滞剂用于慢性心力衰竭治疗中,有助于增强患者心功能,提高临床疗效,更有助于患者预后。卡维地洛可阻断β受体,卡维地洛阻滞β1、β2,和α1受体,抵抗血循环中的儿茶酚胺,有扩张末梢血管,改善血管微循环的作用,降低心脏前后负荷、室壁张力。卡维地洛对β肾上腺素受体信号转导通路的恢复产生阻碍作用,从而抑制过度激活的交感神经系统对心肌造成的不良反应。目前国内指南中将血管紧张素转换酶、β受体阻滞剂作为一种基本的治疗慢性心力衰竭药物使用。β受体受体对心脏活动调节及儿茶酚胺的功能反应和β1、β2受体有所区别。β3受体较正常心脏表达上调2~3倍,耦联Gi蛋白,激活--氧化氮(N0)途径,通过激活可溶性鸟苷酸环化酶增加环鸟苷酸(cGMP)的水平,引起心脏负性变,特别是受体表达增多,心衰程度越重表达越多。β3受体兴奋对心肌收缩力进行直接调节。在心功能衰竭早中期,循环中去甲肾上腺素分泌增多,使心肌β1、β2受体兴奋处于活跃状态,而心衰终末期组织和器官产生兴奋。对此心衰不同阶段的治疗选择特异性的β受体阻滞剂。在心衰早中期,相较β3,β1受体具有较大的信号转导的致病性,应选择β1、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和非选择性β1、β2受体阻滞剂(纳多洛尔、卡维地洛),而心衰展严重终末阶段通过β3受体阻滞剂(布拉洛尔)治疗。

3醛固酮受体拮抗剂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研究

醛固酮受体拮抗剂为有循证医学证据的治疗心力衰竭的有效药物。张文博,陈永国研究中,对慢性心衰患者的治疗采用常规治疗方法后,加用醛固酮拮抗剂螺内酯治疗可预防和控制炎症反应等,提升临床治疗疗效。方理刚研究中药物治疗仍是是延缓或阻止慢性心衰症状发生的最重要治疗手段,对心衰疾病不但有β受体阻滞剂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类药物,还包括和依伐布雷定等改善心绞痛症状及心衰患者预后的药物,为不断增长的心力衰竭人群开辟了通往新治疗靶点的途径,为患者带来更大的获益。所以,对于已经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和β受体阻滞剂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加用醛固酮受体拮抗剂,证明可以进一步降低慢性心衰患者的死亡率,安全性好、疗效明确。

4运动疗法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研究

目前运动疗法主要是使患者获得全身或局部运动功能、以提高运动耐力。运动可显著改善患者射血分数、收缩容积指数及心输出量。运动疗法抑制内皮依赖性外周血管扩张、同时减少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改善减少心肌氧耗、抑制左室重塑,使心室整体及局部功能得到改善,减少其心律失常/猝死的发生率,显著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躯体症状及生理障碍,对心功能和骨骼肌起到一定的改善作用,提高生存质量。郝佳,姜淑萍,赵君,等研究中运动疗法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后增加运动康复训练,有效改善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效果,使患者运动能力获得明显的提高。长期运动疗法能提高预后及生活质量。运动处方、适应证等有待解决的问题等均需进一步探讨。

结论

慢性心力衰竭导致患者心脏功能进行性下降,危害患者的身心健康及诱发各种并发症。相关治疗工作的开展十分关键。慢性心力衰竭在治疗方面已有了很大的转变,主要是衰竭心脏的生物学性质发生改变,防止慢性心力衰竭恶化,促进慢性心力衰竭的转归,降低住院率、病残率和病死率。

参考文献:

[1]白强,胡紫薇,兰晓栋,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性与我国慢性心力衰竭易感性分析[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20,12(11):1311-1315.

[2]贾魁,李志娟,邢适颖.β受体阻滞剂治疗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影响研究[J].数理医药学杂志,2021,34(04):555-557.

[3]张文博,陈永国.醛固酮拮抗剂螺内酯辅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效果及对患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1,6(03):53-55.

[4]方理刚.慢性心力衰竭治疗的新时代[J].中国心血管杂志,2021,26(01):1-4.

[5]郝佳,姜淑萍,赵君,等.运动疗法在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运用价值研究[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20,29(01):9-13.

猜你喜欢

受体阻滞剂运动疗法慢性心力衰竭
中医推拿与运动疗法治疗小儿肌性斜颈疗效观察
β受体阻滞剂在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治疗中的应用
“运动疗法”控制糖尿病
β受体阻滞剂治疗心律失常的效果分析
基于β受体阻滞剂在心律失常治疗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