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动态

2021-11-17

百花 2021年8期
关键词:锣鼓剪纸戏曲

乾州蛟龙转鼓第六期学员培训毕业典礼举行

7月31日下午,陕西省级非遗项目乾州蛟龙转鼓第六期学员培训毕业典礼在乾县王村镇大王村蛟龙转鼓传习基地举行。乾州蛟龙转鼓协会、乾县唐韵蛟龙转鼓演艺有限公司负责人,省、市级非遗传承人,第六期学员及家长,大王村部分村民代表参加了活动。

毕业典礼上,与会领导对学员们近一月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全体学员表示,要继续认真学习表演技艺,探索艺术魅力,更好地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学员们还向村民进行了汇报展演。据悉,本期培训自7月初开班以来,得到了青少年的积极响应,圆满完成了学习任务。学习期间,学员们有幸参与了咸阳市第十二届运动会闭幕式表演。(文/图 曹小青)

我们的节日·七夕——阎良非遗线上传承七夕会

七夕节也称为“乞巧节”或“女儿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是柔情似水的情人节,亦是传承千年的乞巧节。2006年5月2日,七夕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未会牵牛意若何,须邀织女弄金梭。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2021年8月14日,又遇七夕节,阎良非遗传承人带来线上主题传承活动,度过不一样的七夕。明月皎皎,诉说绵绵爱意;鹊桥翩翩,载满相思柔情。从线上传承非遗、穿越时空,感受七夕的诗意和美好,见证浓浓情意,共赴浪漫之约。

西安市碑林区文化馆

“我们的节日·中秋”系列活动圆满结束

由西安市委文明办、西安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办,碑林区文化和旅游体育局承办,碑林区文化馆、碑林区雁塔路小学协办的“我们的节日·中秋”系列活动分别在雁塔路小学、铁五小学成功举办。此次系列活动加深了学生们对中国传统节日的认识,激发了他们热爱传统文化的热情,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观念深入他们的内心,提高了保护非遗的自觉意识。

活动特别邀请了彩贴剪纸省级非遗传承人魏伊平,向同学们讲解剪纸的历史、发展现状,并现场展示栩栩如生的剪纸作品。同学们对剪纸表现出极高的热情,在魏老师讲解剪纸方法和技巧后,同学们按照示范样图并发挥想象,动手制作出一幅幅精美的中秋剪纸作品。

此次活动还邀请了碑林棉絮画、皮影雕刻、杨氏太极拳、戏曲艺术等项目的非遗传承人,带着各自的技艺走入校园,将更多的非遗文化展现给在场的每一位同学。活动中老师们为学生们讲解中秋节的来历和习俗,碑林棉絮画、皮影雕刻的非遗老师,带领学生们创作以中秋节为主题的手工作品。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完成了一件件精美的手工作品,让人爱不释手,充分展现了学生们敏锐的观察力和超强的动手能力。杨氏太极拳和戏曲艺术让他们感受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特点及其中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大家在寓教于乐的氛围中度过了一个特别而有意义的中秋节。

铜川市群众艺术馆:赴铜川新区锦绣园小学开展“非遗(戏曲)进校园”活动

戏曲进校园”的主要目的不是要培养千千万万的戏迷或戏曲表演的从业者,而是要通过这种最具民族文化特色的艺术载体向孩子们普及传统文化、历史知识、道德理念等,帮助未成年人全面发展。“戏曲进校园”为学生架起了文化上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让孩子们自觉地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力量,从优秀传统文化中获得思想涵养和价值支持。

活动中,铜川市群众艺术馆戏曲干部、文化志愿者张晓莉用通俗易懂、生动有趣的语言为学生们介绍了戏曲基础知识,通过剧情介绍、曲段赏析、戏曲常识普及、经典唱段教学、戏剧程式化动作模仿等教学环节,以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师生互动,寓教于美,受到广大师生的喜爱与好评。

锦绣园小学200多名师生兴致盎然地参与了戏曲传习活动,学生们认真聆听,对戏曲传统文化表现出了极大兴趣。在互动环节中,学生们踊跃上台,亲身体验,零距离感受戏曲的表演之美。通过“戏曲进校园”活动,广大师生了解了戏曲常识,亲身感受到了戏曲的魅力,进一步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增进了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

“传承非遗文化 喜迎全运盛会”足不出户遇见非遗之美——雁塔民间锣鼓

为进一步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西安市雁塔区文化馆闭馆期间公共文化服务不打烊,特推出线上优秀非遗作品展。

雁塔民间锣鼓是雁塔区农村传统群众性文娱活动,其锣鼓金石之声和独特风格的社火在西安市郊农村、长安区等地久负盛名。锣鼓是音响强烈、节奏鲜明的乐器。在戏曲中,锣鼓的伴奏配合能起到增强戏曲演唱、表演节奏感和动作准确性的作用,更能烘托和渲染舞台气氛,因此,锣鼓是传统民俗文化中必不可少的乐器。传承曲目有《鸭子拌嘴》《老虎磨牙》等。其代表人物安志顺致力于抢救、继承民间打击乐,不断将雁塔民间锣鼓推向国内外艺术舞台,被国内外媒体赞誉为中华鼓王,充分彰显了西安民间打击乐源远流长的文化魅力。

莲湖区土门街道非遗工作站揭牌

7月31日上午,莲湖区土门街道非遗工作站揭牌,将为群众免费提供学习非遗的平台,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好地融入群众文化生活。现场,莲湖区土门街道非遗工作站与陕西省民间艺术促进会签订项目合作协议,引入八名工艺美术大师,将开设剪纸、核雕、蛋雕、玉雕、瓷雕、泥塑等非遗教学课程。非遗工作站设有大师工作室、教学区、作品展示区、观影休闲区、图书阅览区等。

市民陈先生说:给我们市民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让我们以后有机会多学习这些非遗知识。今年,莲湖区土门街道非遗工作站计划成立四个教学班,开设核雕、蛋雕、剪纸、泥塑等免费课程,培训学员150人,拟与三家幼儿园、两所小学、两所中学签订研学合作协议,免费提供非遗项目研学活动,计划到今年年底受教育人数达到2000人次。土门街道党工委副书记沈敏亮表示:我们将针对社区居民、在校学生等不同人群,开设一些适合他们的免费非遗课程,让非遗传统文化走进社区、走进校园,把我们的传统文化更好地弘扬下去。

猜你喜欢

锣鼓剪纸戏曲
中外大学生体验非遗戏曲文化
戏曲从哪里来
传统戏曲
大嘴蛙学剪纸
软槌锣鼓 声震九州
薅草锣鼓,田间楚音
河南省将戏曲纳入大中小学课程
手工剪纸
剪纸
剪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