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考评价体系的物理教学情境创设实践
2021-11-17林厦门
林厦门
关键词:高考评价体系;教学情境:成因分析:创设实践
1问题的提出
早在2018年,教育部教材局田慧生局长就指出:“目前的课堂教学还没有从根本上实现由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的转变”。时至今日,这一问题仍未从根本上改变。通过深入到各级各类学校随堂听课后发现:照本宣科、满堂灌的教学形式仍较为普遍。照本宣科,就知识讲知识,一是难以让学生融情入境,容易失去学习的热情:二是缺乏与生活实际的联系,难以提升学生的物理观念和形成科学的情感与态度。满堂灌,教师占据课堂的绝大部分时间,学生长期只处于听的接收状态,其独立思考的时间被长期挤占,学生的科学思维与科学探究素养的培养也就成为一句空话。因此,照本宣科、满堂灌与核心素养的教学要求是格格不入的。要改变这一现状,落实核心素养的要求,就必须着力于课堂教学的“情境创设”,通过设境融情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其人情人境地思考,培養其探究意识与方法,从而提升其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2成因分析
在物理教学的发展历程中,情境创设并非新鲜的话题,其重要性也得到广大教师的认可,为何现在还要强调这一话题,是因为在当下教学中的情境创设仍然存在以下三个问题:
2.1未能深入结合新课程理念,情境创设过于肤浅
课堂教学中,情境创设的目的是什么,许多教师只是停留在“激发学习兴趣”的层面上来理解,因而对情境创设仅停留在寻找一些新颖、刺激的图像、视频或演示实验让学生观赏,未能结合新课程的理念、目的和要求来整体构建课堂程序,创设情境,让学生单纯进行观看,不能以境促情、以境促思、以境促疑、以境促进学生想方设法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样的情境创设收效甚微。因此,应该让教师从新课程的理念视角,理解教学情境创设的目的与要求,要让学生看到图像、视频、实验后,能融入到这些媒介信息的情境中,思考画面情境中的现象原因,找出疑问,提出问题,寻求问题的解决办法,从而获取新知。这才是实现情境化教学、优化情境化教学的开端和关键。
2.2情境教学流于形式,缺乏真实性
中学教师的教学任务重,各种琐碎工作占据了大量时间,这也使得情境教学模式逐渐流于形式,脱离实际,缺乏真实性。例如,学生板演活动,一般是学生板演完就返同座位,等待教师点评。这种模式化的教学方式难以让学生人情入境,效果一般。好不容易创设的板演情境,为何不适当加以创新呢?完全可以让学生板演完,在台上现场解说,说说他的思路,也许这位同学的思路正是代表大部分同学的想法,若回答有误或不完整,教师可现场点拨纠正。这样的教学方式更有助于学生真实想法的呈现,达到去伪存真的效果。
2.3教师地位凸显,学生主体地位被忽视
教师的学术权威性在无形中凸显了其地位优势,使学生“望师却步”。在新课程理念实施过程中,传统教学模式虽然不被认同,但实际上仍有教师在使用。教师早已习惯“填鸭式”教学,总想把整节课的内容全部塞给学生,课堂上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极其有限,学生的主体地位不知不觉被剥夺。在教学中,我们不应该一味地灌输式讲解,很多时候还需要通过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比如,课堂上教师会因出现失误而忐忑不安,急于白我纠正。其实大可不必,这些错误也许是学生常犯的,可以充分利用“教学失误”这一生成性资源,设置问题现场让学生思考讨论,主动发现问题,巧妙实现“纠正”教师失误的效果,这样不仅避免了尴尬,而且创新了教学方式,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
3教学情境创设实践
高考评价体系赋予情境更深刻的内涵,对情境创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学情境创设可分为生活情境创设、问题情境创设、实验情境创设和媒体情境创设四种。四种情境创设各有特点,却又异曲同丁,最终都是为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契合高考评价体系服务。鉴于此,教学中应如何创设基于高考评价体系的情境教学呢?以下通过这四种教学情境创设加以阐述。
3.1生活情境创设
生活和经验是教育的生命线,背离生活和经验就失去了教育。俗话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学生在真实而生动的生活情境中获得感观体验,注意力更集中,思维更活跃,更容易获取新知。
例如,在“加速度”教学中,多数教师只是理论推导,教学脱离实际,缺乏真实情境创设,课堂枯燥无味,学生兴趣全无,对加速度概念的理解就会觉得抽象难懂。不妨创设一个真实的情境辅助教学,例如,播放“雪龙2号”破冰船试航测试制动性能的视频,视频中有模拟破冰船遇到冰山紧急制动的相关距离及时间的数据,可让学生计算其紧急制动时的加速度。学生在声色俱全的情境中,大脑处于亢奋状态,注意力比较集中,就会积极思考,主动参与。同时,也大大增强了学生的民族白豪感,符合“五育并举”的现代教育理念。
3.2问题情境创设
创设问题情境,实际上就是提出问题,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在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情境中,会积极思考,寻求新知,真正实现白主学习。
例如,“摩擦力”的新课引入,常用的教学手段是让学生用手掌压在桌面上,然后向前推,感受一下在不同压力下手受到的摩擦力大小。这是学生非常熟悉的情境,根据已有经验,即使不动手操作,学生也能得出答案,无法很好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课堂引入如果能巧妙设疑,便可达到引人人胜的效果,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下面举例说明两个别出心裁的情境创设:
情境一:取两双筷子,其中一双前端用砂纸打磨过,比较粗糙但不易让学生察觉。请两位同学分别用这两双筷子夹着小钢球将其转移到另一个盘中,在规定的时间内,看谁夹的球多谁就胜出。明显用粗糙筷子夹的球多。教师此时并没有急着揭秘,而是巧设悬念:这位同学为什么能明显胜出呢?哪位细心的同学上来找找破绽?
情境二:教师出示直径约二十厘米的玻璃瓶,请几位同学上台演示,先让同学试着搬动空瓶子,显然很容易:教师往瓶中装满铁砂再让他们试试,只有一位同学勉强能搬动,但要用另一只手吃力地托着瓶底;最后,教师在这位同学手上抹上洗手液再让他试试,结果无论怎么折腾也搬不动。为什么空瓶子容易搬动,瓶中装满铁砂很难搬动,手上抹上洗手液就更难搬动呢?
这种暗藏“玄机”的情境引入,学生被“坑”的同时,必然意犹未尽,学习热情被充分点燃,激发学生“迫切希望找到答案”的好奇心,正好为课堂的深入展开做好了铺垫。因此,在物理教学中,我们应创设有趣、有用、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关注、激发学生的思维,从而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践行“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
3.3实验情境创设
“无情境不教学,无实验不教学”是笔者经过多年教学教研实践,基于高考评价体系凝练出来的教学主张。实验是物理教学的灵魂,实验情境创设尤为重要。伦琴说过:实验是最有力的杠杆,我们可以利用这个杠杆去撬开白然界的奥秘。
3.3.1演示实验
演示实验往往不被重视,教师大多只是按课本要求完成演示实验,对实验缺乏再创新。其实,有些实验通过微妙改进就能起到神奇的效果。例如,小型的强磁铁在铜管中下落时受电磁阻尼的实验,一般都是用二三十厘米的铜管,而且是教师演示实验。若想让学生融情人境,可以换成近一米长的铜管,让一位同学上台往管中释放磁铁,另一位同学从教室后排悠哉悠哉走过来接磁铁,这样改进的演示实验不仅刺激,而且有趣,教学效果更佳。
3.3.2分组实验
学生分组实验无疑是让教师最费心的课,实验准备程序繁锁,学校实验室的仪器设备更新换代不及時,在分组实验课中,常常因为仪器数量不够,只好几人一组。基本是15min讲理论,15min修仪器,剩下15min可能就只有个别学生有动手操作的机会。由于学生的好奇心较强,课堂往往难以把控,教师容易顾此失彼,使部分学生成为旁观者,最后实验只能草草收场。学生既不能真正享受实验成功的乐趣,实验能力也得不到有效提升。建议备课组老师互帮互助,分组实验课请几位同事帮忙,一方面同事们可以帮忙修理仪器,提升实验效率:另一方面还可以现场指导学生,给学生答疑解惑。开放实验室也是不错的选择,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实验室做做实验,大胆放手让学生玩个开心,探究能力必然会提高。
3.3.3探究实验
教材中的实验,大多学生会事先做预习,导致上课时就没什么新鲜感,吸引力不够,学生期待的是教师能带来一些教材中没有的探究小实验,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外得下足功夫,显然,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是个不小的考验。
例如,鲁科版新教材中的“模拟静电除尘”迷你实验。如图1所示,将铜丝和铝箔放人去掉底部的矿泉水瓶中,用静电高压电源的负极连接铜丝,正极连接铝箔。实验时,往瓶底充人烟尘,接通电源,就可观察到除尘效果。这种探究实验的素材简单易得,实验效果明显,务必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制作完成,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动手能力。自制的实验带给学生情感和思想的冲击力有时是非常大的,甚至是震撼的。它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激起对未知问题探究的欲望,产生亲手实验的冲动。
3.4媒体情境创设
媒体情境就是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与学科内容进行深度融合的情境。由于条件限制,很多实验现象在课堂上难以呈现,多媒体技术的出现,弥补了传统实验的不足,不但可以直观再现教学情境,还能带来极大的感官冲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例如,在“完全失重”的教学中,我们可以现场演示,将侧面开有若干小孔的塑料瓶装满水,不拧瓶盖,瓶口朝上,水将从侧壁流出。然后用手堵住瓶口,将水瓶置于相互靠近的两位同学胸前,先让他们说说衣服是否被弄湿,然后让水瓶从某一高处自由下落,结果是衣服没有被弄湿,惊险刺激的实验活跃了课堂气氛,强烈的认知冲突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但由于水瓶下落太快,可视度又不够,影响了实验效果,可以利用手机慢镜头拍下该过程,并进行现场播放,即可清晰显示水瓶下落过程中水是否流出。
又如,“观察玻璃瓶的微小形变”的迷你实验。传统的做法是教师演示,由于实验可视度不高,要走到学生当中巡回演示,还要让学生摸一下瓶子,判断是否是玻璃材质,费时费力。不妨让几位同学上台演示,用玻璃棒轻轻敲打瓶子,听声音即可判断瓶子材质。然后,利用手机镜像功能和希沃授课助手,将实验过程实时传输到大屏幕中,实验现象一目了然。
4结束语
当今时代是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呼唤教师及时更新观念,找准角色定位,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努力践行新课程理念,以人为本,立足课堂,巧创教学情境,大胆实践,不断推进新课程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