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考评价体系整合下的模拟试卷科学命制流程

2021-11-17吕俊君

物理教学探讨 2021年9期
关键词:高考评价体系

吕俊君

关键词:试卷命制:高考评价体系:四维细目表

2019年6月,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文件指出:“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与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命题要以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和高校人才选拔要求为依据,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的省份不再制定考试大纲”.这标志着高考将进入“无考纲时代”。脱离了考纲束缚的高考物理试题将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本,围绕《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设计试题,重视基础知识的考查,凸显物理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加强实践操作能力与创新能力的考查。

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充分发挥高考的核心功能,2019年12月,教育部考试中心发布《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回答了“为什么考”“考什么”“怎么考”这三个问题。评价体系融合了课程标准中“核心素养”的基本内容,对价值观、学生能力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对比曾经的考试大纲,评价体系不仅指明了命题的基本内容和方向,而且更加弹性、灵活,给予高考命题者更大的发挥空间。但对于一线教师而言,缺少了考试大纲的参考,试卷命制工作难免会感到迷茫。在基础教育改革的新时代,教师应该摒弃“唯考纲论”的旧观念,在高考评价体系这一理论框架的指导下科学地命制模拟试卷。笔者承担了2021年江西省重点中学盟校第二次联考物理试卷的主命题丁作,以此为契机,笔者对如何整合高考评价体系,科学命制模拟试卷进行了探索。

1高考评价体系概述

1.1高考的核心功能:“一核”

“一核”指“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回答“为什么考”的问题。高考评价体系的核心目标,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考试的引导作用,切实体现高考的育人功能,形成人才选拔、考试评价、引导教育和教学反馈的一体化新格局。

1.2高考的考查内容:“四层”

“四层”指“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回答“考什么”的问题。必备知识是学习者在认识、分析、解决学科问题时所具备的知识体系,主要由基本现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规律构成:学科素养是学习者在认识、分析、解决学科问题时所拥有的内在综合品质,包括学习掌握、实践探索、思维方法;关键能力是学习者在认识、分析、解决学科问题时所表现出的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包括知识获取能力群、实践操作能力群、思维认识能力群:核心价值是在学科中起着价值引领作用的思想观念体系,主要体现为良好的道德品质,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坚定的政治立场,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而奋斗。

值得注意的是,“四层”在试题中不是割裂的,是需要相互配合来解决问题。核心价值虽然难以在高考试题中准确考查,但可以通过在情境中融人相应元素来促成学习者核心价值的形成。

1.3高考的考查要求:“四翼”

“四翼”指“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回答“怎么考”的问题。四翼要求下的物理试卷命制方向要突出基础性,即创设典型情境,考查核心概念与基本实验技能;加强综合性,即创设复杂情境,考查知识与思维的综合应用:体现应用性,即创设生活化情境,实现从解题向解决问题的转变:重视创新性,即通过试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其中,基础性是基石,无视基础的测试相当于空中楼阁:综合性是基础性的组合与延伸;应用性体现知识与生活的关联;创新性突破了传统试题的束缚,是命题改革的方向。四者相辅相成,共同服务于“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这一核心目标的实现。

2高考评价体系整合下的四维细目表

传统的命题设计方案是双向细目表,双向细目表是由考查内容和考查目标组成的列联表,主要包含考查的知识和考查要求(通常用记忆、理解、应用等行为表征)。双向细目表虽然能为命题工作提供便利,但其缺点也很明显。首先,可操作范围过于狭隘,只突出知识本身而忽略学生的内在能力;其次,试题来源、难度系数等关键要素并没有体现出来。

在《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的指导下,笔者构建了四维细目表,四维分别指:(1)形式维度:包含题型、题号、分值、试题来源,其中试题来源分为原创题和改编题两类;(2)内容维度:包含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3)要求维度:包含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4)评价维度:包含每道试题的预设难度。

四維细目表融合了“一核四层四翼”的基本要求,细化了试卷的命制方向,是更加全面且高效的分析工具和设计方案。值得注意的是,四维细目表是一种动态的设计框架,反映了试卷的整体命制思路,但命题者不必完全拘泥于此,可以在符合整体要求的情况下结合选题情况对细目表中的一些内容做细微调整。本次联考四维细目表如表1所示。

3选题与创题

命题教师根据拟定的四维细目表选择试题,试题可以来源于教材改编、教辅资料、各省市优秀模拟题等。为了避免个别学生做过原题,命题者应该针对实际情况对题目进行改动,具体思路通常包括:(1)改变原题中的物理情境,并添加生活应用、科技创新相关的背景素材,让试题推陈出新;(2)把选择题改编为计算题,或者计算题改编为选择题:(3)实验题和计算题可以设计开放式问题以考查学生的创新意识、批判性思维与表达能力。

鼓励教师命制原创试题,原创题的命制思路来源于教学经验与灵感,对命题者有较高的要求。命题时鼓励创新,但不同避主干知识、物理观念、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的考查;不出怪题、偏题,控制难题的数量,注意试卷的区分度,体现诊断性。试题应该凸显物理思维,强调不同学科的融合,注重分析、推理、论证能力的考查。

本次联考笔者命制的一道原创试题如下:

第20题:如图1所示,在竖直平面内有一个网周,空间内有一平行于网周平面的匀强电场。六根过网心的线段AG、BH、CI、DJ、EK、FL之间夹角均为30。,其中,点为最高点。在4处有一个粒子源以相同大小且足够大的初速度在竖直面(平行于网周面)内沿各个方向发射质量和电荷量均相同的负电微粒,对比通过网周上各点微粒发现,从B点离开的微粒电势能最小,若已知微粒所受重力与电场力大小相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本题围绕电势能、动能、机械能展开,学生需要做如下三种分析推理:

(1)从B点离开的微粒电势能最小-B点电势最高一过B点的切线是等势线一电场线方向沿BH方向-AC、LD、KE、JF、IG连线均为等势线。

(2)电场力与重力的合力方向沿/C-等效重力方向沿IC-过C点的切线是等动能线-BD、AE、LF、KC、JH连线均为等动能线。

(3)机械能的变化等于除重力之外的力做的功一日点离开的粒子电势能最大一日点离开的粒子机械能最小。

该题既考查了各种功能关系,又检测了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判断能力,如果学生的思维不够严密,极容易错选A选项。同时,题目渗透了等效替代这一方法的应用,对物理思想的考查起到了良好的效果。该题的实际区分度为0.51,能够很好地区分学生的能力,本题考查细目如表2所示。

4三方审核形成试卷定稿

试卷命制是一项精细且浩大的工程,命题者由于先人为主的原因难免会出现一些疏漏,原创题甚至有可能出现科学性错误而不白知。为了减少这些不确定因素,应该采用三方审核机制。首先,命题者自己把试卷做一遍,然后将试卷交给未参与出题的老师,让其独立完成,最后选调不参加本次考试的兄弟学校部分学生限时测试,通过学生的答卷情况来完善试卷。定稿时注意修改容易引起歧义的语言和文字,对于悬而不决的争议性问题,应考虑更换。

5制定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参考答案的生命线是科学性与合理性,答案应与试题匹配,不能出现任何科学性错误,这要求教师仔细检验。在选择题中,选项的分布应该尽量均匀,避免出现某个选项密集出现的情况,如果遇到此类情况应及时修改或调换题中选项。在实验题中,测量仪器的读数或根据表格、图线求得的数据应设定统一的标准并给出误差范围,如螺旋测微器的读数为4.535-4.537mm。在计算题中解题方法尽可能多元化。为了避免疏漏,在集体阅卷之前可以实施试评策略,即先選取30份左右的试卷批改,如果发现全新解法应将其补充至参考答案中。

评分标准的每一小问要做到层次清晰。分值的分配要考虑学生的做题速度与心理因素,让踏实学习的学生取得应得分值,并让学生的付出能得到相应的同报,从而获得学习物理的积极性与满足感。以本次联考20分的计算题为例,第一问只研究两个物体和两段过程,在大部分学生的能力范围内,故给6分;第二问涉及到两次相对运动,需要运用牛顿运动定律、能量等知识综合求解,学生容易想清楚第一次相对运动,但第二次相对运动常常忽略,这问满分8分,如果只考虑到第一段相对运动只能给6分:第三问是第二问的延伸,只要想清楚第二段相对运动,问题即可迎刃而解,满分6分。按照这样的分配,确保了具备基本功的学生拿12分,剩下的8分则区分学生灵活运用物理知识能力的强弱。

6试卷的规范排版

字号通常使用5号,中文字体采用正体的宋体,阿拉伯数字采用斜体的Times New Roman字体。物理字符分为两类:(1)采用斜体的字符。绝大多数的物理量用其对应英文单词第一个字母的大写或小写表示,如力的英文单同为force,故用F表示,加速度的英文单词为ac celeration,故用a表示,这一类物理符号均采用斜体的Times New Roman字体。但是有一个例外,速度(velocity)这~物理量用斜体的Palatino Linotype字体,即u表示,那是为了把光学中的频率u与速度v区分开来。(2)采用正体的字符。物理量的单位用正体,如速度的单位m/s,电场强度的单位N/C等;物理量与单位的下标或上标用正体,如某物体的动能为数学函数符号用正体,如sin,cOs,tan等。

试卷通常采用单倍行距,题号向左顶格,题干从第二行开始空两格,选项A、B、C、D也与第二行对齐。图片一般采用页面布局中的环绕式,放置在题干右侧或正下方。另外,选择题后面一般不加括号,排版实例如下:18. 2020年7月23日12时41分,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在海南文吕航天发射场地发射升空,图2所示为“天问一号”探测器发射示意图。已知地球和火星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可以近似为网轨道,地球公转轨道半径为1个天文单位,火星公转轨道半径为1.5个天文单位,探测器发射时地球和太阳之间的连线与火星和太阳之间的连接夹角为,随后探测器经过与两网相切的椭网轨道到达火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天问一号”探测器到达火星只需要6个月的时间

B.若2020年7月23日没有发射成功,2021年高考期间还可以进行发射

C.在纬度较低的海南文吕发射主要因为可以利用地球白转减少火箭燃料消耗

D.由于探测器还在太阳系内,所以发射速度只需要达到第一宇宙速度即可

7试卷的反馈与总结

模拟考试的目的不仅在于检测学生应用学科知识的能力,而且能够增加对学生的了解,发现学生共性的思维漏洞,寻找到教学的不足之处,进而针对性地完善教师的教学工作。因此,教师应该通过答题情况思考哪些错误学生容易犯?学生为什么会丢分?如何帮助学生解决这些障碍?教师更应该客观评价试题质量,正视试卷的不足之处,哪些题目的实际难度与预设难度差距较大?哪些题目区分度较低?如何优化这些试题?只有通过大量的反馈、总结与修订,才能真正地提高教师的试卷命制能力。本次联考的反馈如表3所示。

8结束语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在基础教育改革的新时代,以高考评价体系为抓手科学命制模拟试卷,对核心价值的培养和人才选拔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猜你喜欢

高考评价体系
基于高考评价体系的地理素养测评
高考评价体系下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变革
精选情境育人为先,内容改革能力为重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下的语文健康情感教育
高考评价体系指导下的学校备考策略探究
高考物理命题如何体现学科素养的导向作用
以高考评价体系为统领的二轮复习备考策略
高考评价体系下高中语文教学中美育实施的心得
落实评价体系 深化教学改革
高考评价体系下的化学生活情境化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