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高师院校手风琴多元化教学模式研究

2021-11-17马骊骊

艺术评鉴 2021年20期
关键词:手风琴多元化教学新时期

马骊骊

摘要:当前我国高师在手风琴教学中陷入一个误区,认为学生应朝着演奏家的方向发展,教学过程中强调“独奏”的重要性,片面开展技巧训练教育活动,指引学生演奏“难、深、高”的手风琴音乐作品。高师手风琴教学脱离学生的需求、社会实践及社会服务,弱化手风琴音乐艺术传承、普及、弘揚的教育基础。在古筝、钢琴等乐器备受追捧的新时期,手风琴存在销声匿迹的风险,在音乐文化教育传承中处于弱势。本文针对新时期高师院校手风琴多元化教学模式进行研究。

关键词:新时期  手风琴  多元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J60-0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3359(2021)20-0094-03

所谓“术业有专攻”,对于高师院校来讲,其主要的教育目的是指引学生成为优秀的教育工作者,通过了解、学习、练习、研究手风琴音乐作品,能胜任手风琴教育工作,亦能立足新时期在民众中普及推广手风琴音乐艺术,专业音乐院校更应该肩负培育手风琴演奏家的重担。高师手风琴教学在中国手风琴教育领域属于中坚力量,新时期高师院校手风琴教学成败直接影响着中国手风琴艺术文化传承与发展。基于此,要改变新时期高师院校手风琴教学理念与模式,助推教学活动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旨在手风琴乐器、演奏形式、音乐种类、音乐方向的多元化发展基础上提升高师院校手风琴教学整体水平。

一、新时期高师院校手风琴多元化教学模式实践意义

首先,新时期高师院校手风琴多元化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具有攻克现阶段的手风琴教学及人才培养阻力的积极意义,通过多元化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推广保护、传承、创新手风琴艺术,确保手风琴艺术新时期在我国的发展空间更为广阔;其次,通过多元化的教学研究与实践,助力我国手风琴教育与国外高师手风琴教学接轨,在此前提下借鉴国外手风琴教育发展经验,使我国高师院校手风琴教学体系更加科学、合理与完善;再次,将红色音乐视为手风琴多元化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的重要资源,指引学生了解、学习、传承,并且在此基础上锤炼学生的品格,助其健全人格,唤醒爱国之心,增强文化自信,实现高师院校手风琴教学与德育融合的教改目标;最后,通过多元化手风琴教学模式的实践达到普及手风琴艺术文化的目的,确保新时期手风琴能重新回归大众视野,引导更多人参与到手风琴事业中,为中国化的手风琴艺术发展夯实教育基石。

二、新时期高师院校手风琴多元化教学模式研究思路

(一)从宏观出发研究多元化教学模式

当前与高师院校手风琴多元化教学模式相关的探讨还停留在21世纪初期,仅初步形成手风琴多元化教学基本思路,并未在课堂教学中广泛实施,这亦证明手风琴多元化教学模式应用推广有极大的空间。从宏观层面来讲,“多元分流,和谐同处”高师手风琴多元化教学理念的创新性提出可解决教学脱离实际、脱离需求、脱离社会服务的问题,注重依托教育活动普及与发展手风琴艺术,发挥高师手风琴教育体系中坚力量的积极作用,为手风琴教学松绑,使手风琴不再无人知、无人弹、无人学。在“多元分流,和谐同处”育人理念指引下,让班多钮、键盘、巴扬、自由低音、电声手风琴能亲亲相和;让合奏、伴奏、重奏、独奏能拍拍相应;让民歌、流行、古典等音乐可声声相随;让民间、院校、业余、专业等手风琴音乐多元化发展方向能道道相称,继而助推我国手风琴艺术再创辉煌。

(二)从微观出发研究多元化教学模式

为使“多元分流,和谐同处”理念能在高师手风琴多元教学模式应用中真正起效,需从微观着手进行研究,使多元化教学模式更具可行性及实操性。以手风琴作品风格多元化教学为例,在创作手风琴民族音乐作品基础上要重视以下几点:一是重视和声民族化;二是重视演奏民族化;三是重视应用民间音乐素材。手风琴作为西洋乐器,其与民间音乐的融合发展是扎根中国并从我国文化中汲取养分持续创新的基础性条件,助力手风琴艺术实现民族化教育与发展目标。在针对手风琴演奏风格进行多样化教学指导时应依托小型流行手风琴乐团开展育人活动,虽然多数高师院校还未能成立手风琴乐团,但中国流行音乐文化底蕴深厚,流行音乐深受学生喜爱,将这些音乐视为手风琴乐团演奏及多元化教学资源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在乐团中提升手风琴音乐赏析水平,同时为手风琴流行音乐在高师乃至全社会流传推广提供有力条件,使手风琴多元化教学事半功倍。流行手风琴乐团在高师院校具有创建的条件:一是流行手风琴国产化且价格亲民;二是小型乐团4—5人构成,乐团规模不大利于管理,同时练习、演出并不受场地限制;三是乐团定期演出,为学生磨砺手风琴演奏技艺给予支持,依托乐团为经典民歌流传推广铺平道路,使更多人能了解并喜爱手风琴艺术,继而为多元化手风琴教学营造良好的环境。

三、新时期高师院校手风琴多元化教学模式基本内容

(一)手风琴乐器种类多元化

手风琴器乐种类较多,可分为键钮式、键盘式、电子式、班东尼等类型,有些手风琴在特定的地域较为流行,例如班东尼手风琴在南美一代十分流行,在当地用来演奏探戈舞曲,皮亚佐拉作为阿根廷的手风琴独奏家,有“探戈之父”的雅称,是演奏班东尼手风琴的佼佼者。新时期高师院校手风琴多元化教学需注重引入上述乐器类型,在此基础上介绍不同地域手风琴的代表作品及演奏家,引领学生体悟不同种类的乐器演奏手风琴音乐的区别,以皮亚佐拉为例,他将爵士乐、传统古典音乐融入手风琴音乐,创立“新探戈音乐”这一乐派,让探戈舞曲能雅俗共赏。通过手风琴乐器种类多元化教学,指引学生拓宽眼界,能主动了解、学习、弹奏其他类型的乐器,为学生演奏水平及艺术修养不断提升给予支持。

(二)手风琴演奏形式多元化

手风琴在发展中经历过无数次的变革,演奏形式亦不断改变,既能重奏、独奏,又能与MIDI及人声合作,在丰富演奏形式的同时满足人们对手风琴艺术的需求。早期手风琴演奏多为伴奏的形式,如《化妆舞会》《啊,朋友再见》等,在诗歌朗诵、跳舞等过程中可发挥伴奏作用,还通过独奏的形式传递音乐情感,如《音乐会组曲》《b小调奏鸣曲》等。在手风琴艺术发展中,室内乐、现代流行电声乐队组合等演奏形式出现。高师院校需指引学生学习多元化的演奏形式,能在独奏、乐团演奏及演奏手风琴室内乐的过程中学习更多理论知识与演奏技巧,继而落实手风琴多元化教学模式的应用目标。

(三)手风琴演奏风格多元化

手风琴受乐器类型、音乐作品、音乐流派及地域、民族等因素影响,具有多元化的演奏风格,如奏鸣曲风格、俄罗斯风格、中国民族风格、探戈音乐风格等。演奏风格为手风琴音乐作品定调,通常情况下要在诠释演奏风格的前提下应用手风琴演奏技巧及相关理论知識,教师指引学生了解并驾驭多元化的手风琴演奏风格,事实上是助力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并在诠释演奏风格中艺术升华的过程。以俄罗斯手风琴演奏风格为例,多数本土作曲家为突出巴扬手风琴音域及音色方面的特点创作音乐作品,其中融合现代技法及传统技法,有非常鲜明的民族性,民歌成为俄罗斯手风琴音乐创作的灵感来源,在演奏中充分利用琴体发声,旨在模拟其他乐器,学生通过学习这种演奏风格能借鉴手风琴民族化发展经验及演奏技法创新经验,为诞生更多的中国化手风琴音乐佳作奠定基础。

(四)手风琴作品风格多元化

通过对手风琴音乐诞生的过程进行分析可知,乐器、文化底蕴、演奏方式及演奏风格均会赋予手风琴作品不同的表现形式,使手风琴作品风格更加多元。对于高师院校的教师来讲,要将手风琴作品视为一顿大餐,指引学生在学习多元化的手风琴作品风格的同时吸收营养,并系统性的了解手风琴,为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诠释各类作品助力。以中国手风琴作品为例,在20世纪80年代前可分为民歌改编的作品及样板戏改编的作品两种风格,80年代后可分为改编移植优秀乐曲、取材自民族音乐、借鉴西方作曲技巧等三种手风琴作品,同时每种作品风格各异,《瑶族舞曲》《春到凉山》等作品中国文化气息浓郁,这与我国手风琴专业化、本土化发展关系紧密,在发挥手风琴特性的基础上创作中国风格的音乐佳作。

(五)手风琴发展方向多元化

手风琴新时期发展方向更为多元,主要有民间、院校、专业、业余等几个方向,无论何种发展方向在“多元分流,和谐同处”教育理念指引下均会道道相称,这就需要高师院校的教师做到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坚持“术业有专攻”的多元化教育模式应用与发展的出发点,通过教学实践助力学生成为综合素养过硬的手风琴教育工作者,肩负手风琴音乐艺术在大众中的普及及教育责任,成为未来中国手风琴教育体系的中坚力量;二是积极挖掘学生的潜力,了解学生手风琴学习需求,为有能力成为专业人才及“民间高手”的学生规设针对性较强的多元化教育方案,旨在因材施教,使高师院校多元化手风琴教学实践能以人为本,达到为手风琴多方向发展输送优质人才的目的。

(六)手风琴音乐消费多元化

当前手风琴音乐种类较为多元,主要包括民歌、流行、古典等,有些手风琴音乐作品之所以历久弥新,主要源于有它的市场,这些经得住竞争与时间考验的手风琴音乐类型与作品正体现出音乐消费多元化的发展特点。有市场的音乐作品才能被更多人听到,让手风琴音乐成为主流,重回大众视野,亦是高师院校手风琴多元化教学模式不断研究与发展努力的方向之一。

四、新时期高师院校手风琴多元化教学模式应用路径

(一)基本授课形式

通过对高师院校手风琴教学形式进行分析可知,基本授课形式分为三种,即小课、小组课及集体课,教师要从学生个性化学习与发展差异及手风琴作品风格、演奏形式、乐器种类、发展趋势等角度出发,进行全方位、综合性的多元化教学实践。针对基本授课形式及教学实际情况,加大多元化教学模式应用力度。例如,依托小课模式同步进行流行琴教学、自由低音琴教学、传统低音琴教学活动,部分经济条件相对较差的学生可以选择学习国产流行琴或传统低音琴,经济条件较好的学生可以选择学习自由低音琴;依托小组课模式可开展4—6人的室内乐、合奏、重奏及与人声、其他器乐配合演奏的教学活动;依托10人以上的集体课模式可开展伴奏、合奏等教学活动。在应用基本授课形式的同时要针对不同种类的手风琴穿插现代作品、古典作品、流行等音乐作品的赏析及演奏练习等教学活动,旨在通过手风琴多元化教学模式的高效利用培育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扩充教学内容

多元化教学模式离不开教学内容的持续性扩充,新时期高师院校手风琴教学要侧重引入红色音乐艺术文化,指引学生学习红色革命乐曲,如《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东方红》等红色歌曲,这些脍炙人口的红歌感染力强,且旋律优美,不仅能指引学生体会中国风格手风琴音乐的艺术特点,还能指引学生增强文化自信,激荡爱国情感,能在红色艺术文化指引下探索发现、创新实践,将对国家的热爱之情转化为手风琴多元化学习的动力,在此基础上掌握专业知识及技能,肩负中国手风琴艺术继承与发展责任,将德育、美育结合起来,使多元化的手风琴教学模式更具应用意义。

(三)完善教学体系

首先,对高师院校手风琴多元化教学阻力进行分析,发现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为多元化教学模式从思想、内容、方法等方面切入不断优化升级指明方向,旨在用教育问题驱动多元化教学模式发展;其次,借鉴并学习国外手风琴艺术体系及教学体系发展经验,一方面为吸纳多元手风琴作品、乐器等方面的知识,为开展手风琴多元化教学活动提供条件,另一方面为我国手风琴艺术与教学模式同国际社会接轨奠定基础;最后,立足新时期的中国探索多元化手风琴教学模式可持续发展之路,保障多元化教学模式发展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教书育人,实事求是,培育更多热爱本国文化且综合素养过硬的人才,继而在普及与推动手风琴艺术中国化发展中做出贡献。

五、结语

综上所述,新时期高师院校手风琴多元化教学模式研究与应用具有提高育人质量的积极意义,这就需要高师院校的教师能推行“多元分流,和谐同处”理念,丰富手风琴教学内容,在更多乐器种类、音乐风格、音乐作品引入手风琴教学活动基础上灵活运用基本授课形式,扩充教学内容,完善手风琴多元化教学发展体系,继而拓展学生的眼界,并提升其综合素养,提高新时期高师院校手风琴多元化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陈艺蕾.高师手风琴教学的多元化和民族化[J].大众文艺,2018(12):261-262.

[2]李璇.浅谈高校手风琴教学法的有效应用[J].黄河之声,2020(21):114-115.

[3]刘燕.合作学习模式在手风琴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J].黄河之声,2020(23):152-154.

[4]陈培刚.简论便携式智能移动终端带给音乐教育的新机遇[J].中国音乐教育,2014(11).

[5]谢姿媚.地方高校转型发展背景下手风琴教学改革的思考[J].艺术教育,2018(23).

猜你喜欢

手风琴多元化教学新时期
键盘手风琴与巴扬手风琴比较中的感悟
论多元化舞蹈教育及其方法
刍议初中物理概念的多元化教学策略
浅谈中专语文教学中的多元化教学方法
新时期农村气象观测及防灾服务探索分析
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创新研究
中国手风琴专业发展与建设的几点思考
手风琴发展概述
学手风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