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改革路径探索

2021-11-17陈晨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1年42期
关键词:就业指导专业大学生

陈晨

[摘           要]  在大学生就业难的背景下,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新形势下,以往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已经不能满足大学生的就业需求,需要对以往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就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了探讨。

[关    键   词]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42-0198-02

为了使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客观认识自我,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在高校开展就业指导课程。然而,目前传统的就业指导课程教学难以达到预期目标,必须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深入改革。下文就是对大学生就业指导教学改革的一些思考。

一、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足够的重视

根据教育部的要求,大多数学院和大学提供就业指导课程,建议许多高校将其设置为必修课程,但高校缺乏足够的重视。在课程教学中,学生管理人员缺乏系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导致缺乏针对性、有效性,不能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

(二)缺乏实践性教学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实践性强、应用性强,其目的不是让学生掌握系统的理论知识,而是培养学生的择业观念、就业能力和掌握相关技能。然而,现阶段大多数高校在校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方面课时少,专业教师少,知识面窄[1]。偏重于理论教学,缺乏与学生的必要互动和实践,严重降低了教学的有效性。

(三)校外资源不足

原则上,对大学生开展就业指导课程,校内外教师应共同引导学生完成教学任务,从而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高度统一,使学生真正掌握就业技能。目前,参与大学生就业教育的企业人员少之又少,更不用说形成校园教师与校外企业人员一起备课、一起上课的机制,校外教师资源严重匮乏。

二、在新形势的背景下,创新大学生就业指导教学的具体对策

(一)增加教学课时,采用全程化就业指导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应该贯穿大学生四年的职业生涯,而不是同时实施强化教育。传统的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和大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实际需要。新形势下,高校应结合实际情况,根据自身学生的特点,实施分阶段、分层、连续的就业指导教学。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越来越重视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因此,大学生就业指导教学也应根据学生的专业状况和综合素质进行阶段性、分层的教学。

首先,在大一阶段,就业形势指导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不少于28学时,这一阶段的教学以理论知识为主,教学内容应包括大学生就业形势、职业意识、就业思想、职业生涯规划和设计[2]。这主要是因为大一新生刚刚高中毕业进入大学,还没有形成完整的职业和就业观念。因此,有必要注重就业思想、择业观念等教学活动,使学生正确认识本专业目前的就业状况和未来的就业趋势,进而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

其次,在大二阶段开设大学生专业能力和专业素质实训课程,学时不少于28个,以实践教学为主。专业和其他实际情况开展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培训活动,如,重点培养学生相关岗位应该有的专业技能、人际交往能力等,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适应工作环境的能力,使学生毕业后能够成功就业。

再次,大三阶段开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学时不少于28个。它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的意识和能力,为学生提供了基本知识和最新的创新创业政策体系、法律法规,这样学生就可以完全掌握政策体系和操作过程进行创新创业,为这些学生毕业后的创业倾向提供帮助。在这个阶段,老师可以专注于创业教育,注重实践教学,积极开展就业指导教育实践、实际培训和学校、社会实践基地,深化学校、企业合作,让学生寒暑假可以进入企业现场工作,加强学生实践技能的培训和创造新的就业机会,在教育实践的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为学生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最后,在大四学年,提供不少于12小时的职业指导课程[3]。针对学生毕业、工作,对学生就业政策、就业法律普及的国家,提供最新的招聘信息,指导学生写简历,提供就业咨询,熟悉就业的过程中就业协议、期间的注意事项等,让学生顺利毕业,完美地工作。

(二)高校应当重视课程教学,加大资金的支持

在新形势下,高校高层管理人员和全体教职工都应高度重视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工作,特别是专业教师的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工作。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把握好每一次培训和进修的机会,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专业素质,为学生提供更高质量和水平的教学服务[4]。学校全体教职工共同参与大学生就业指导的教学工作。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对就业指导相关知识的渗透,从而实现全员对学生的指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从而更好地就业。另外,学院和大学应该提供更多的财政支持,为教学提供完善的硬件和软件设备的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建立专门的就业指导教学和研究房间,职业规划咨询、就业指导培训室等,并注意扩大和加强教师队伍。

(三)创新编订优质的就业指导教材

要想提高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的教学质量,除了需要有优秀的专业教师保障以外,还需要编订针对性强、优质、高效的专业教材。现阶段,我国大学生就业指導教材种类繁多,但都是综合性的,针对某一专业的就业指导教材很少。所以,各大院校应结合院系实际情况编订针对性、专业性强的大学生就业指导教材。教材内容应涉及应具备的专业技能、国家就业指导政策、相关法律法规、就业心理辅导、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等诸多知识,还要结合实际求职过程、具体就业案例来针对学生的求职简历、社交与面试礼仪、职业分析等专业知识进行有效培训,让学生具备全面职业发展技能,进而不断提升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的质量、水平与有效性。

(四)创新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方式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具有理论性、实践性和综合性。因此,传统的“灌输式”理论教学模式不能满足学生的就业需求,这将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教学的有效性。在就业指导实践教学过程中,要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學的高度统一。在讲解相关理论知识的过程中,要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亲身体验和参与整个过程,从而记住知识点。例如,在课堂教学中可组织求职面试、模拟招聘会等活动,教师作为企业的面试官和人力资源,让学生体验面试的实际过程。另外,我们将积极邀请成功的毕业生和企业精英为学生举办研讨会和讲座,与学生保持密切联系,分享他们优秀的就业经验和就业收获。高校应积极设立就业指导室,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不断提高就业技能,最终能够从事自己向往和喜爱的工作。

(五)积极地开展评估工作

首先,高校应该定期检查自己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情况,并对教学情况进行有效的评估。高校应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评价方法和标准,实现对教学工作的有效评价,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定期组织研讨会,让师生畅谈自己对就业教学的想法和意见,有针对性地完善教学体系,并根据师生的实际意见进行科学的安排和调整。

其次,作为高校管理部门,他们应该积极评估和检查高校职业指导课程,教学评估中心和国家教育部门应该构建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以提高实际教学质量。就业管理部门应该及时进行大学就业指导课程安排、投资、教师、教学研究和管理的有效监督,建立和完善就业的评价体系,实现“促进变化的评价”的评价目标,真正提高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教学的有效性。

(六)加强实践与理论的联系

现在,各种工作的需求和毕业生的数量有很大的差别。许多毕业生害怕找工作。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他们不仅需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指导,更迫切需要引导学生认清当前的就业前景以及国家和地区对大学生就业的政策法规和制度要求。就业指导课程是一门知识性、实践性、替代性强的课程。提高学生的基本求职和就业能力,帮助学生就业,是就业指导课的教学目标。因此,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也必须将其付诸实践。

对于实践教学的内容,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线下招聘会;或者可以组织毕业生在人才市场进行认知学习,让学生体验和了解就业过程的方方面面。此外,学校还需要尽可能加大对就业指导课程的投入,建立校内实习培训平台,购买相应的实践教学相关设备,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总而言之,在大学生的就业指导课程改革中最重要的是,就业指导课程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教育部门、高校、社会力量参与,比如,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专业意识,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择业观,意识到其职业生涯的生活理想和价值,全面推进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鲁涛.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J].青年与社会,2019(22):91-92.

[2]张荣武.独立医学院校《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的教学改革探索[J].长江丛刊,2017(13):234-235.

[3]宋燕.大学生就业指导课学生主体性教学改革探索[J].知识文库,2016(2):195.

[4]张颖.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改革的探索[J].赤子(上中旬),2015(14):33.

◎编辑 马燕萍

猜你喜欢

就业指导专业大学生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优化策略探析
部分专业介绍
专业修脚店
大学生就业趋势
职业院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现状及对策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探秘那些不冷不热的专业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创新与优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