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前超声检查诊断前置胎盘植入的应用效果
2021-11-17张娜索琪刘楠
张娜 索琪 刘楠
胎盘植入已成为产科严重并发症之一,其是指在孕早期,孕妇体内部分宫壁肌层存在胎盘绒毛穿入的现象,可引发产妇大出血、休克、继发感染,甚至死亡[1]。临床将其分为粘连性胎盘、植入性胎盘以及穿透性胎盘3种。产妇在妊娠28周后,胎盘依附于子宫下段,甚至其下缘已达到宫颈内口,此时胎盘位置低于胎先露部,即为前置胎盘。随着技术水平和人们生产观念改变的影响,选择剖宫产的越来越多,致使前置胎盘发生率也随之提高,而妊娠期内出现前置胎盘是引致胎盘植入的高危因素[2]。前置胎盘植入作为一种严重的合并症,可导致新生儿娩出后,胎盘不能进行自我剥离,若通过人工剥离干预,则增加了肾衰竭、呼吸窘迫综合征等严重合并症的发生率,还会威胁产妇生命安全[3]。若产妇在产前便能够进行相关检查,为产妇诊断提供可靠性高的依据,尽可能在早期发现病情,然后及时运用相对应的防范与治疗措施,为产妇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可明显有利于前置胎盘植入产妇与婴儿的健康维持。随着临床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产前超声检查因其具有操作简易、无辐射以及价格低廉等优势并逐渐被运用临床前置胎盘植入的诊断当中。为进一步保障产妇及胎儿的生命安全,医院采取分组对比研究的方式,以2019年4月—2020年6月接诊的58例前置胎盘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并分别给予产前超声和磁共振两种不同的检查方式,旨在对前置胎盘植入应用产前超声检查诊断的效果进行探讨,详细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9年4月—2020年6月作为研究时段,选择此段时间内所在科室接诊的58例前置胎盘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将产妇排序,单号作为对比组(n=29),双号则划分为作为研究组(n=29)。且参加研究的产妇和家属都已了解此次实验的方法和目的,都签署了知情同意书。研究组产妇年龄25~38岁,平均年龄(32.96±6.52)岁,孕周35~41周,平均(37.9±0.5)周,流产1~2次,平均流产史(1.21±0.30)次。对比组产妇年龄分布为24~37岁,平均年龄(31.88±5.26)岁,孕周36~40周,平均(37.6±0.4)周,流产2~3次,平均流产史(2.01±0.23)次。将研究组与对比组产妇一般资料作比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性良好。本次研究取得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纳入标准:(1)所有参与研究的患者均符合《妇产科学》前置胎盘植入诊断标准[4]。(2)所有产妇均愿意积极配合研究。(3)排除严重精神类疾病者、合并其他妊娠疾病者以及重大器官功能损伤产妇。(4)排除合并妊娠期糖尿病的产妇。(5)排除对研究持抵触情绪的产妇。
1.2 方法
对比组对产妇进行MRI检查。检查过程中所用仪器为荷兰Philips Achieva 1.5 T MR 扫描仪,扫描时线圈相控阵体需要调整为16通道,医护人员告知患者头部先行进入,按照患者实际情况来让其选择侧卧位或仰卧位,盆腔定位确定为患者中下腹部,借助T2与WI对患者子宫横断面、矢状面与冠状面开展平面扫面,矢状面的扫描可有效采取T1与WI来开展扫描。借助T2与WI来实现自旋回波序列的快速单次激发,同时有效检查屏气平衡模式稳态自由,自旋回波需对参数进行设置,具体为TR设置为15 000 ms,TE设置为130 ms,翻转角度设置为90°,进行1次信号收集,矩阵设置为256×256,层厚设置为5 mm,层间距设置为0.5 mm,扫描时间尽可能控制在12~16 s。屏气平序列参数需要进行设置,具体为TR设置为110 ms,TE设置为4.60 ns,翻转角度设置为80°,信号采集需开展1次,层厚设置为7 mm,扫描时间设置为14~16 s,扫描范围确定为产妇子宫底上方2 cm到耻骨联合处。MRI检查胎盘植入诊断表现:产妇子宫体积出现不规则增大以及变形等情况;子宫壁存在局部突出;胎盘信号显示不均匀;检查显示胎盘内T2W1条状低信号条带影;检查显示胎盘下血管影较多。将检查结果由临床经验丰富的影像医师进行分析,重点对产妇胎盘、胎盘位置以及大小,还有胎盘和子宫颈内口的位置关系进行观察,并查看胎盘与子宫基层分界情况,还有子宫肌层是否处于完整状态,以及子宫与周围临近脏器的分界情况进行详细查看分析,进一步判断产妇是否存在前置胎盘植入及其类型。
研究组则实施超声检查:使用超声诊断仪,检查时将探头频率设置为3.0~7.0 MHz,探查位置:胎儿全身和产妇子宫周围结构,并对胎盘位置进行重点探查,观察胎盘内回声,并明确胎盘后间隙和子宫肌层界限。声像图呈以下表现:(1)胎盘中可见清晰动脉血流或胎盘间隙内显示静脉血流图像。(2)前置胎盘基底层和子宫肌层界限不明显。(3)膀胱壁与子宫浆膜层间存在丰富血管,有可见的连续性中断,胎盘中有局部肿块。
两组产妇在临床均接受胎盘植入健康教育宣传,医护人员可建议产妇与家属借助翻阅相关文献、上网查阅资料等方式来了解前置胎盘植入。同时医护人员也能够有效结合自身工作经验,科学制作前置胎盘植入的健康教育手册或者是制作社区板报,以此让产妇可以从多渠道了解前置胎盘植入知识,使得产妇的自身健康意识得到明显增强,让产妇可以认知到根据医嘱定期到医院进行产检的重要意义。医护人员在对前置胎盘植入产妇开展检查时,医护人员能够向产妇讲解该疾病的主要发病因素与正确的治疗方式。因为很多产妇在知道自己患病后会对自身健康情况及该疾病对胎儿的影响产生过度担心,产妇紧张、恐慌情绪较为严重,所以医护人员需要对产妇开展心理疏导工作,尽可能多的运用鼓励性、安慰的语言来安抚产妇,使得产妇能够以平常心接受检查。
1.3 观察指标
以病理学为“金标准”,分析对比研究组和对比组产妇的检测结果,主要对两组对前置胎盘植入的诊断准确率进行分析。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采用SPSS 23.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 (±s)表示,采用t检验,若P<0.05则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手术病理学证实,29例产妇均为胎盘植入,研究组诊断准确率为96.55%,对比组诊断准确率为75.86%,研究组相对较高,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具体对比详情见表1。
表1 两组产妇检测结果对比 [例(%)]
3 讨论
胎盘植入是指胎盘绒毛直接侵入到了子宫肌肉层,正常情况下,胎盘与子宫之间隔着子宫内膜,内膜本身可以阻止胎盘上绒毛膜细胞的入侵。但是当子宫内膜受伤时,胎盘绒毛便有可能直接侵入子宫肌层,胎盘就会像大树长了根一样,错综分散并深深地扎根在子宫肌壁内,在分娩时植入的胎盘不能自行剥离,而这就可能导致患者大出血、休克、子宫穿孔,甚至死亡。胎盘植入病情较为凶险,其发生多与胎盘和滋养层异常发育、子宫内膜损伤等原因密切相关,若女性经历多次人流或宫腔操作会引起子宫肌层及内膜损伤,使血供减少,造成蜕膜发育缺陷,而使胎盘植入穿透子宫肌肉层,这是导致胎盘植入的重要原因。而前置胎盘植入则是最为严重的类型[5]。临床研究[6-7]证实,前置胎盘植入于产前确诊率较低,多数产妇均在产后出现大出血、胎盘剥离不全等情况下才得以明确,而此时产妇情况危急,若处理不及时会严重威胁产妇生命安全。因此,此类产妇产前准确的诊断,对后期采取针对性防治措施,指导产妇分娩以保障其生命安全和减少疾病对其身心造成的损伤显得尤为重要。
临床判断胎盘植入的标准有以下几点:(1)胎盘不能自主进行剥离;(2)人工剥离胎盘存在较大困难;(3)胎盘经过剥离后,产妇子宫出血量进行有效控制的难度较大,并且产妇具有正常的子宫收缩;(4)产妇病理学检查当中能够发现其子宫平滑肌内存在有绒毛组织;(5)超声影像表示产妇胎盘后部的间隙比较小或者是直接没有间隙;(6)超声科看到产妇胎盘实质内或胎盘后存在有显著的血流与血窦,并且可以观察到动脉血流。MRI是临床常用的一种核物理技术手段,以共振信号为基础,并将其记录再通过仪器进行图像重建[8]。此项检查不受胎盘物质的影响,可有效分辨产妇体内软组织,对了解胎盘植入程度以及是否影响临近脏器有一定价值。但MRI成像速度相对缓慢,设备声音大,会对产妇产生噪音影响。超声检查在临床医学中是一种高频率超声波,其具有无毒、无创性、无放射性等特征,超声波能够对人体各个器官系统都开展检查,超声波的诊断原理主要是按照人体内不同器官的回声信号来有效明确病变组织和大小。产前超声作为前置胎盘植入检查的常用方式,其超声特征表现为:(1)植入位置区域子宫肌层变薄或消失,且胎盘出现异常粘连。这也是超声诊断胎盘植入最机敏的指标;(2)胎盘内存在血窦呈明显阴影状;(3)正常状态下的胎盘后间隙应伴有回声,而前置胎盘植入产妇则无回声,胎盘后间隙部分或全部消失;(4)植入胎盘穿透子宫肌壁,可使此区间超声强回声变弱,或出现低回声;(5)胎盘后间隙伴有血液回旋信号,对有剖宫产史的产妇,前置胎盘亦多发于子宫壁切口处[9-12]。与MRI相比,产前超声检查具有操作简易、无辐射、分辨率更高、成像速度更快,且准确率更高等优点[13-16]。此次研究,经手术病理学证实,每组29例产妇均为胎盘植入,接受产前超声检查的研究组诊断出28例,诊断准确率为96.55%,接受磁共振检查的对比组诊断出22例,诊断准确率为75.86%,两组相比,研究组诊断准确率相对较高,且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证明,与磁共振检查相比,产前超声检查可提高前置胎盘植入诊断准确率,并减少误诊、漏诊,无形中亦降低了医疗纠纷的发生,临床应用价值高,对后期实施针对性防治措施提供了有效辅助。
综上所述,前置胎盘植入产妇产前进行超声检查,有利于清楚观察产妇胎盘位置和周边部位血流情况,对分辨前置胎盘植入症状有积极影响,诊断准确率高,对后期实施针对性防治措施和指导提供了有效辅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