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教育视角下高校旅游人才培养创新模式研究
2021-11-17梁小草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商学部广西南宁530005
梁小草(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商学部 广西 南宁 530005)
书 名:旅游管理应用型人才协同培养模式创新研究
作 者:罗如学,刘晓丽,尤妙娜
出版单位:中国书籍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年11月
定 价:35.00元
ISBN:9787506862240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大众对精神生活体验的需求也愈发旺盛,旅游业迎来发展的高峰期,行业内亟须大批高素质专业人才的补充。与此同时,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也对旅游管理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紧迫的旅游业发展形势,高校需紧随社会发展要求,为社会培养大数据时代的创新型旅游管理人才。由中国书籍出版社出版的《旅游管理应用型人才协同培养模式创新研究》一书,以学术性思维对目前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细致而全面的探索,在分析我国目前现状的基础上对国外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参考与借鉴,并对国内的培养体系提出现实且全面的方法指导。
《旅游管理应用型人才协同培养模式创新研究》全书共九章。第一章对旅游管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了理论研究,并对其课程体系设置与教学方法进行了简要介绍;第二章概括介绍了国内外人才培养各种模式的研究现状;第三章说明了该研究的研究思路、实践所得与研究的创新之处。第四章从人才培养的模式入手,一一陈述了其构建方法、存在的问题与实践方法;第五章从教师的聘用、评价、激励机制及校企合作机制四个层面探讨了旅游管理专业提升教师团队素养的有效方法;第六章从教学改革的三个方面讲明了提升教学质量的途径;第七章说明了建立教学效果评价机制的目标与方法;第八章对实践教学基地作了简要概述并提出完善基地建设与管理的相应方法;第九章则以协同培养为主题,介绍和讨论了其发展现状与成效。
高校对学生的培养应以课堂理论教学为基础、以校内外结合实践为突破、大数据为支撑和完善,建立完整的全方位多功能培养体系,力求提升人才培养的数量与质量。当下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应当依托高校的理论知识教育,结合外部实践,为人才的全面培养打造前进空间。
首先,高校应紧随时代发展的要求,根据大数据时代对旅游管理人才的需求为目标进行人才培养。在信息网络技术高速发展普及的当下,行业要求旅游管理人才突破专业界限,掌握跨学科、跨领域发展的思维和技能,为更好地履行工作职责、实现科学的旅游管理服务而打造基础。因此,高校应培养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运用互联网进行大数据分析的能力,将运用大数据进行分析的思维深刻融入学习与工作方法,在课堂教学中融入大数据相关技能的训练,帮助学生运用国际化的视野进行专业领域的学习与分析。同时,高校也应注重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深化课程教学的目标,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时刻了解并掌握最新的学科发展动态与技术应用手段,以不断满足社会发展变化带来的相应需求。
其次,高校应紧抓课程改革的机遇,优化旅游管理教学培养体系。一方面,高校应强化教师的课堂教学,提升教学的质量与水平,依据行业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摸索和制作出一系列精品课程投入高校的教学过程,帮助学生实现高效率学习。同时,高校应当改进考核评价机制,多角度推进校内旅游管理人才的能力提升。另一方面,高校应在课程安排中纳入信息网络技术的教学,帮助学生建立互联网经济思维,培养学生通过大数据等方式分析了解潜在消费者需求并进行相应营销与适配工作的能力。
此外,高校应利用校企合作引入实践型教师,加强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作为实践性极强的社会科学专业,旅游管理专业要求教师除具备深厚的专业理论知识储备外,还应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与高度的实践能力。当前高校教师多为博士毕业后直接在高校任职,缺乏足够的实践经验,校企合作能够为高校引入优质的实践型人才,带动学生加强自身实践能力。同时,高校应加强校企间合作力度,组织安排学生到企业进行实习,亲身投入了解旅游业运行与经营状况,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
在市场环境愈发积极的情况下,我国旅游管理专业人才面临着较大规模的缺口,但高校与相关部门应当意识到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并非一蹴而就,扎实推进人才培养的进程,促进高校与社会接轨,对学生进行长期持续的现代化教育培训,全方位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旅游管理人才的储备量,从而保障旅游业的健康长远发展。《旅游管理应用型人才协同培养模式创新研究》一书理论性强、内容充实,为旅游行业人才的培养提供了理论基础,为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育提供了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