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楼兰寻梦》到《唐古百戏》
——谈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杂技团的崛起之路

2021-11-17黄国庆杂技编导

杂技与魔术 2021年5期
关键词:百戏楼兰杂技团

◎ 文︱黄国庆(杂技编导)

◎ 图︱作者提供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杂技团成立于1951年,是全国较早成立的一个拥有汉族、维吾尔族、回族等多民族人员组成的杂技团。长期以来,该团坚持守正创新,践行胡杨精神、兵团精神,扎根边疆,创作了大批具有浓郁地域特色和兵团特色的优秀杂技作品。改革开放初期,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许多西部省、自治区一样,社会经济发展较东部沿海省、市的发展存在一定差距。进入21世纪,兵团杂技团在各级领导大力支持下,积极开启“走岀去,请进来”的艺术发展模式,加大艺术人才培养力度,打好西部文化翻身战。

2016年冬,团长冯晓玲经多方努力,特邀时任中国杂技家协会副主席、西部战区陆军战旗文工团团长、著名杂技编导李西宁导演大型原创杂技剧《楼兰寻梦》。李西宁的艺术驰援为《楼兰寻梦》注入了一股强大的创作动能,为开启杂技团新局面,增添了希冀与底气。

杂技剧《楼兰寻梦》讲述了老楼兰王为保全国家,分别将王子安归送往匈奴、尉屠耆送往汉朝做人质的故事。老楼兰王去世,匈奴抢先把安归送回楼兰即位为王。不久,尉屠耆与汉使傅介子、傅妙君父女也抵达楼兰。尉屠耆发现安归并非一个仁德的王者,兄弟矛盾逐渐激化。尉屠耆在楼兰人民的帮助下击败安归登上王位,改国名为鄯善,迁都扜泥城,并请汉朝派人来屯田,自此鄯善变得安宁稳定,百姓们安居乐业,“丝绸之路”又恢复了往日的繁荣。

一个古老神秘的题材,一段充满魅力的传说,一个颂扬古“丝绸之路”民族大团结的动人故事。这种富有想象力的传奇故事,正是充满无限可能与挑战的杂技语汇最擅长表现的。《楼兰寻梦》的演出获得成功,表明兵团杂技团这支朝气蓬勃、年轻有为的队伍是可担当大任的。事实上,自2010年始该团无论在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中国武汉国际杂技艺术节、中国国际马戏节,还是在摩纳哥蒙特卡络国际马戏节、俄罗斯伊热斯克国际马戏节、西班牙菲格拉斯金象国际马戏节、巴西国际杂技艺术节等赛场都精品叠岀,共获得了近30项金银大奖。兵团杂技团也因此培养岀辛嶶、郑志伟、陈伟、杨玲、阿斯木古丽、唐木、马渝惟等一大批懂管理、善组织,能教能演、能文善武的主创人员。

作为一个艺术表演团体,能创演大型剧目才是其综合实力的象征。因为“剧”是高度综合性的,其在舞台上所展示的正是高度综合能力水平的体现。

2020年,李西宁再次受命创作大型原创杂技剧《唐古百戏》。该剧以唐朝的中华文化深厚土壤,各族人民的文化精神家园,多民族文化的包容互鉴交融贯通,共同发展的历史机遇为背景,充分展示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魅力,彰显了大国文化的包容性与引领性风范。在兵团领导及兵团宣传部和兵团文旅局的直接关心支持下,经主创人员多次研讨、采风、修改,并历经演员们一年多的刻苦训练与创排,克服了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该剧于6月3日在新疆乌鲁木齐举行了首演仪式。

纵观《楼兰寻梦》与《唐古百戏》,两台大戏的时代背景都选择在了诠释“汉唐”时期发生在西域的传奇故事,这其中的文化意涵是显而易见的。一是“汉唐盛世”是中华文化最具代表性,也最为世人所推崇的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与符号;二是张骞出使西域促使了汉夷文化的频繁交往,中原文明通过“丝绸之路”迅速向四周传播,不同区域文化间取长补短,吸收交融,逐渐呈现一体化趋势;三是发挥新疆区位优势,响应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实施,文化先行,把新疆自身区域性开放战略纳入国家向西开放的总体布局之中;四是因兵团杂技团所在区域优势与文化触角,选择“汉唐与西域”文化融合的交汇共荣,其具有的特殊性与演员人才结构是最具优势的选择。

兵团杂技团的演员是由多民族组成的,其中由于维族演员外貌特征明显,因此无论在《楼兰寻梦》还是在《唐古百戏》中,演员身材高挑、眉高鼻直眼大,穿上汉服唐装、戴上发髻金钗、涂上朱红小口、轻摇团扇丝帕,配以丝竹弹拨弦乐,那与生俱来的曼妙舞韵,与热情奔放的曲线律动之美,无疑是汉唐宫廷乐舞上的惊鸿一瞥。

《唐古百戏》

《楼兰寻梦》与《唐古百戏》故事各异,人物、性格各具特点,但曲折的故事情节与人物复杂性格的塑造,情感的铺陈与宣泄却各领风骚、恰到好处。两剧人物设置简明集中,符合杂技剧特点。在演故事的基础上,用杂技、魔术、舞蹈与戏剧等多元艺术元素,立体地表现出不同情节、情感、场景、意像,使故事贯穿始终。尤其在《唐古百戏》剧中所应用的获奖杂技节目多达二三十个,支撑起了整个故事的“四梁八柱”。

“剧”是用来演故事的,要娓娓道来,慢慢入心。但杂技剧不能仅仅只会“演故事”,还需要“展示”和“炫耀”,行里话谓之“秀”。李西宁导演的这两部剧之所以好看、火爆,正是她的“剧”中既有“戏”的细腻与传神,又有“秀”的炫目与裂变,而这正是杂技剧追求的个性与归宿。与此同时,在舞台艺术特色方面,亦推出了诸多新的创意。比如在每一场承上启下的幕间,将事先录制好的投影视频表演与舞台前演员的表演即时配合、配戏,形成舞台上“演员与影像”互通互动,同场演绎的奇特效果。同时,也为整台剧“幕间”的过渡,创造了一种新的表现手法。《唐古百戏》的创演,更是紧密把握艺术与技术新的契合点,采用了先进的舞台影像实时交互技术,实现了多媒体虚拟场景与真实舞美场景的同步切换,使舞台变得更加饱满丰富。

《唐古百戏》首演引来业内外专家、观众一致好评。大家认为这是一部气势恢宏,阵容强大,制作精美的精品力作,它不仅集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为一体,更是近年来杂技界不可多得的艺术佳作,相信它既能赢得赛场,更能赢得市场。

曾几何时,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杂技团这个名不见经传的戍边杂技团,在脚踏实地默默耕耘中,早已在华夏大地悄然崛起。

猜你喜欢

百戏楼兰杂技团
武汉杂技团杂技剧《英雄之城》
中国杂技团杂技剧《呼叫4921》
山东省德州市杂技团《蹬伞》
“百戏之祖”:昆曲里的古典传承
大江东去浪千叠——百戏之祖“昆曲”
楼兰姑娘,请你告诉我
楼兰
楼兰(外三章)
邹城汉画像中的乐舞百戏
眉户《百戏图》《曲调名》考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