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家书:抵万金、意万重(二)

2021-11-17

支部建设 2021年12期
关键词:文天祥家书鲁迅

○ 郝 安

我们在学中国历史的时候,读文天祥的《狱中家书》,读林觉民的《与妻书》,读赵一曼著名的遗言。

文天祥1283年1月9日在大都菜市口英勇就义。家人整理遗物时,从他衣带中发现了他的遗书:“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唯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文天祥用生命捍卫了自己的高贵与尊严。

“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与妻书》是林觉民随手写在一块白色正方形手帕上,挺胸赴死后由不知名朋友塞进门缝,被其妻陈意映发现的。此书挥笔酣畅淋漓,点划如电闪雷劈:“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全文“泪珠和笔墨齐下”,婉转千余字,竖书,29 行,字字情深,句句意重。已入选中学课本和各种文学的、政治的读本。

赵一曼受命到东北领导抗日工作时,孩子才出生不久。烈士殉国就义前,最放心不下的是年幼的儿子。在从哈尔滨押往珠河的火车上,赵一曼给儿子留下了两封遗书,悲呼“我的孩子,亲爱的可怜的我的孩子啊”,遗憾“母亲对于你没有能尽到教育的责任”,叮嘱“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牺牲的”!

冯玉祥将军在给儿子的信中,将儿子看作是“国家最好的瑰宝”,要求他“真正自爱,力争上游”“为国家为社会而活”。儿子冯志洪从德国留学归来,父亲又亲笔抄写文天祥的《正气歌》赠予,并在末尾写道:只知有国不知有家,只知有公不知有私,只知为人不知为己,能如此便是真正有为之好青年。

当代大翻译家傅雷给儿子傅聪的近百封家书,“充满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诲”,与其说是父子间的对话,不如说是艺术家之间的交流,舐犊情深、人生忠告、艺术体悟均见其中,是家训和谈艺录的完美结合。《傅雷家书》再版5 次,重印19 次,累计发行逾百万册。多少人读了再读、品了又品,爱不释手。

我们读这样的经典,就像嘴里含着一颗糖,经得起反复咀嚼,每一次咀嚼还都能品出甘苦百味,领悟到对人生极有用的东西。

写家书一开始不是为了发表,也不是为了给别人看的,所以讲真话的多。国学大师文怀沙说:家书尚真情,凡事先预谋付梓者俱非上品。

据此我们可以分析出,传统家书文化的第一个特点就是它的私密性。家书是亲人朋友间的沟通与交流,写信时并不想也不知道此信以后会公开,因此最能反映一个人的思念、喜悦、忧伤和期盼。

再一个特点就是它的真实性。正因为家书属私密性文字,所以无须顾忌,更不必做作,讲的都是真话真事。

第三个特点就是它鲜明的个性。通过真情流露,家书能表达出一个人的信仰、追求、价值与观念,从而充分显示其个性。

毛泽东毕生推崇鲁迅,说他是文化新军最伟大和最英勇的旗手,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毛泽东说,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这是鲁迅,我们熟悉的真正的鲁迅;但在家书这个天地里,我们还能认识又一个鲁迅。

1929 年五六月间,先生在与妻子离开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有时甚至一天给许广平写几封信,抬首昵称“小莲蓬而小刺猬”,说“我应该快到上海,去管住她”。这也是鲁迅,真正的鲁迅,重情重义的鲁迅。

被毛泽东诗赞“纤笔一枝谁与似?”“昨天文小姐,今日武将军”的丁玲,在“狂吼的雷雨和着怕人的闪电”的夜晚,对丈夫胡也频说起了柔情蜜意的悄悄话:“一人蹲在家里只想哭”,信尾呢,一迭声地说:我真的是多么甜蜜而又微笑地吻了你的来信好几十下呢!

1954 年邓颖超写信给在广州的周恩来,称周为我亲爱的老伴,说“三十年前你和我是天南地北害相思,这次我和你又是地北天南互想念”。周恩来1950 年1 月在火车上给邓颖超写了一封短信,将自己离京三日来的具体生活包括什么时候开车,什么时候就寝、起床,什么时候经过哪里、到了哪里,见了哪些同志,详细讲给妻子听,特别提出自己一路很注意休息,嘱咐妻子不要担心,并“希望你由于我的离开,能得到一个月的安心休息。回来后,能看到你更加年轻,那将如何快乐?!”信的开头是昵称“超”,结尾是“再见,我的老伴!”夫妻相濡以沫的思念和爱意在纸笔间流淌,其情切切、其意拳拳。

家国天下,尺书见证。由于家书里记载的家庭琐事往往和那个时代的大事连在一起,从这个意义上说,当大事发生时,那些普通参与者又成为了创造历史的主人。譬如我们四五十岁以上的人,每个人都可能收藏有一封、几封或一摞纸页发黄的家书,里面记载的固然是每一个人身历的一点一滴、所思所念、所悟所感,但把每一个人最宝贵的记忆留下,也就为一个单位、一个地方,甚至一个国家的全貌留下了最宝贵的证词。

家书可以纺织一个家庭的历史,也在无意中纺织了一个时代、一个社会的历史。我们每个人就是这部历史的亲历者和创造者之一。

家书丰富了历史的表情,让历史不再是冷冰冰的东西。有人说:在家书里面看到的是活的过去,你会发现那些流逝的人物、事件就在你的旁边鲜活地存在,你可以重新体验当时的感情,你可以活好多次。

物质的东西无疑会离我们渐行渐远,但精神的东西却将永远留在历史的某一页。家书,一个充满温馨而又让人激动的词语,一份原汁原味的期盼和念想,过了许多年以后,我们翻看一次,就可以重温曾经有过的工作和生活,也就多活了一次。

无论花开花落,月盈月缺,梦破梦圆,无论岁月在它前进的一路发生多大变化,怎样热闹地更替,也无论如今的生活格局、科学技术使人们的交往、交流、交谈的形式演化出多少缤纷,发生怎样的变更,家书,这种古老的情愫传递方式永不会绝迹。

每逢佳节倍思亲。驿寄梅花,鱼传尺素。试试看吧,当你闲提碧笺、发出一封家书,或望断鸿雁、收到一封家书,它就那样静静地躺在某一处角落,为我们藏了一份记忆,存了一段真情,留了一缕温馨——

那是母亲站在山头目送儿女远行的一抹身影,是情人执手相看无语凝噎的一双泪眼,是亲人、朋友、同志在人生路上相依相携、相扶相帮的千万句叮咛……

猜你喜欢

文天祥家书鲁迅
正气文天祥
文天祥的生死之交
正气文天祥
正气文天祥
春节家书
一封家书
家书( 连载一)
孔乙己
阿迅一族
人小鬼大狄仁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