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突发火灾高校大学生疏散行为及心理调查研究

2021-11-17易玉枚副教授武甜恬杨梓杰

安全 2021年10期
关键词:调查结果问卷火灾

易玉枚副教授 武甜恬 杨梓杰 谢 靖

(湖南工学院 安全与管理工程学院,湖南 衡阳 421002)

0 引言

据统计,2019年全国发生校园火灾722起,其中高校火灾占相当大的比例。当发生火灾时,消防人员或其他人员的救援固然重要,但个人面临火灾时的行为方式也是火灾救援能否成功的关键。根据大量火灾事故分析发现,火场中许多人员由于心理素质差且没有受过专业培训,在突发火灾时惊慌失措,因此做出与正确逃生相反且荒诞的行为而造成死亡。例如,2008年上海商学院发生的女生宿舍火灾中,由于火势蔓延迅速导致烟火过大,4名女生因惊恐而从6层楼高的宿舍跳楼逃生,不幸全部身亡。因此了解火场中人员的疏散行为及心理特征,从而制定有效的应急疏散预案,在突发火灾时合理快速地组织学生安全疏散具有重要意义。

国内外诸多学者对突发火灾人员疏散行为进行研究。Bryan对火灾后幸存者进行调查,得出火灾中的家庭成员之间通常会表现出互帮互助和折返救人等行为;杨立兵等通过对生产经营企业员工进行问卷调查,分析不同企业、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的人员在火灾情况下疏散行为的差异;张培红等通过对大型商场内的顾客进行问卷调查,提出性别和有无紧急情况下的经历与疏散行为密切相关;刘严萍等对天津地铁乘客进行火灾疏散行为问卷调查,得出教育程度和乘车频率对疏散行为有显著影响;陈长坤等对建筑火灾中人员应激反应与疏散安全意识进行问卷调查,得出性别、疏散教育培训频率与疏散心理和行为相关;柯宵等对事故点周围居民疏散过程中预疏散、疏散、返程3个阶段的行为反应进行问卷调查,得出学历、通知方式、有异常感知的人群与疏散行为反应密切相关;陈霞等通过问卷调查对高校火灾时人员疏散行为与性别、年龄、年级和消防知识及经验进行相关性分析;谷建国等采用实际疏散演习和问卷的方式研究非火灾下高校学生宿舍楼疏散行为特征;詹新等通过对疏散试验前后的高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分析试验前后疏散人员的行为差异。

上述研究在开展调查时,针对高校大学生应急疏散行为及心理特征的研究较少,且很少有学者从多方面综合考虑影响大学生火灾时应急疏散行为及心理的影响因素,只考虑性别、年龄等部分因素。本文将针对高校大学生火灾时的疏散行为及心理,从多方面综合考虑其影响因素设计问卷,并进行初步分析,以期为疏散方案及应急预案制定提供依据。

1 调查问卷方案设计

本文在参照其他人员密集场所应急疏散调查问卷的基础上,结合高校建筑特性及大学生人员特点等因素,设计调查问卷。从人员的基本情况、火灾应急经验、应急意识(人员对火灾的认知、消防及应急关注程度与应急疏散时的行为及心理反应有关)、应急疏散条件(火灾环境与人的行为之间有着复杂的关系)、疏散行为及心理特征等5个方面设计问题。但具体设计问卷时,考虑到学生个体作为被测对象,因此做了适当的调整与细化,如将应急疏散设施条件因素表述为对相应疏散设施的认知及熟悉程度等。最终设计调查问卷内容包括4部分,见下表。

表 大学生疏散行为及心理特征调查问卷

2 调查结果与分析

本次问卷采取匿名填写的方式,共收回问卷163份,其中在校大学生152份,即有效样本容量为152。通过SPSS26.0对样本进行信度和效度分析,得到克隆巴赫信度系数

α

值0.707,说明样本信度质量优秀,可以进行下一步研究;进行KMO检验和Bartlett球状检验,测得KMO值为0.71,通过效度检验。

2.1 调查对象个人信息特征

本次问卷调查对象多为湖南省高校,占比83.55%,其他省份地区较少,占比16.45%;被调查大学生中,男生比例为46.05%,女生比例为53.95%,男女性别比例接近1:1;在读年级分布,大二最多,大三、大一紧随其后,大四比例最小,占比4.61%。

学生所学专业与应急疏散知识的储备有一定关系,安全、消防类专业的学生学习消防及应急疏散知识较系统。调查对象中文科类专业和其他工科专业最多,分别占比38.16%和34.87%,安全、消防类相关专业和理科类专业较少,分别占比13.82%和13.16%。

2.2 大学生火灾应急经验调查结果分析

调查对象中绝大部分人都未曾有过火灾经历,只有8.55%的人员有过火灾经历,这与实际相吻合。85.53%的学生有消防培训或演习经验,说明目前高校比较重视安全教育及消防演练,绝大部分学生都参与过相关的培训或演习,但还有14.47%的学生没有消防培训或演习经验,对此,学校可以多举办一些相关培训和演习活动,以素质拓展学分作为引导让学生积极参加,另外可开设专门的消防课程为必修课,供所有专业学生学习,以系统地了解消防及逃生基本知识。

2.3 大学生火灾应急意识调查结果分析

(1)消防安全关注程度。调查显示超九成的大学生会关注消防安全,其中非常关注占15.79%,比较关注占48.03%,一般占32.9%,完全不关注只有0.66%,很少关注占2.63%,说明大学生对消防安全关注程度尚可。

(2)对校园环境熟悉程度。被调查对象中30.26%的学生很熟悉校园环境;8.55%的学生不熟悉校园环境;其他61.18%的学生对于校园环境基本熟悉。发生火灾应急疏散逃生时逃生人员首先要清楚所处环境,明确疏散通道和出口,因此熟悉环境非常重要。在日常的安全宣传、教育及培训中应强调学生应急意识的培养,无论到什么地方,都要考虑到一旦发生火灾时如何逃生,提前熟悉环境,摸清逃生路线。

(3)校园疏散设施布置。被调查对象中11.84%的学生认为校园疏散设施布置非常合理;59.21%的学生认为比较合理;认为一般的占25.66%;不合理占3.29%。合理的疏散设施布置可为人员迅速、安全疏散创造条件,高校在消防安全工作上应加大资金投入,安排专业人员对学校的消防设施进行检查,包括质量和布置位置检查,确保疏散设施布置合理及正常运行,且每个建筑都要设计清晰、明确、安全的疏散路线图,提高火灾时疏散效率。

(4)灭火器熟悉程度。被调查对象中13.16%的学生知道灭火器的具体位置,且能熟练使用;知道有灭火器但不知道具体位置的人数最多占比49.34%;知道具体位置,但不会使用的占30.92%;还有6.58%的学生不知道有灭火器,如图1。可见,学生在灭火设备使用方面非常薄弱,大部分学生知道有灭火器,但能够熟练使用的非常少,高校应加强对大学生灭火设备使用知识及技能的培养,通过演示、实际演练等方式掌握基本的操作方法。

图1 灭火器熟悉程度调查结果

(5)疏散指示标志熟悉程度。调查显示17.11%的学生知道疏散指示标志,且能很快找到;35.53%的学生知道哪些是,但不确定具体位置;34.87%的学生知道有,但不知道具体哪些是疏散指示标志;还有12.50%的学生不知道有指示标志,如图2。说明学生对疏散指示标志的认知不足,疏散指示标志可以更有效地帮助人员在火场中快速识别疏散位置和方向,迅速进行逃生,在消防培训中应加强这方面内容的培训。

图2 是否留意过疏散指示标志调查结果

2.4 突发火灾时应急疏散行为及心理调查结果分析

发生火灾时,人员的个体差异、应急经验、应急意识等会直接影响其疏散行为及心理反应。

(1)当发生火灾后,67.11%的学生都会选择立即准备疏散逃生;4.61%的学生选择询问他人确认;4.61%的学生选择到窗口查看;11.84%的人选择报警;5.92%的学生选择采取灭火措施;还有5.92%的学生选择观察其他人动静,大多数人跑我就跑,说明大部分同学具有良好的疏散意识,如图3。

图3 发生火灾后第一行为反应调查结果

(2)发生火灾时,人在短时间内会产生各种心理,瞬间的恐惧、从众、侥幸等不良心理往往可能导致错误的行为。发生火灾时49.34%的同学第一心理反应是冷静;13.16%的人第一心理反应是恐惧;23.68%的人恐慌;9.87%的人是从众心理;还有3.95%的人存在确认火灾是否发生的侥幸心理,如图4。

图4 发生火灾时第一心理反应调查结果

(3)当发生火灾后,44.08%的学生会选择距离最近的出口进行逃生;38.82%的学生会按照疏散指示标志或广播进行疏散逃生;11.18%的学生选择跟随大多数人走(从众行为);2.63%的学生会避开人群,选择人少的方向逃跑;还有3.29%的学生会原路返回,选择熟悉的出口进行逃生(惯性思维),如图5。

图5 疏散路线及出口选择调查结果

(4)突发火灾时疏散过程中帮助他人,23.03%的学生选择非常符合;50.66%的学生选择比较符合;22.37%的学生选择不确定;2.63%的学生选择不太符合;1.32%的学生选择非常不符合,如图6。

图6 是否会帮助他人调查结果

(5)发生火灾后在疏散过程中当发现有人摔倒,30.26%的同学会扶起摔倒的人一起逃生;17.76%的同学虽然不会提供帮助但会在摔倒的人身边大喊大叫提醒后面的人;51.32%的学生选择尽量避让摔倒的人,以免发生踩踏事故;还有0.66%的同学选择自己疏散要紧,直接越过去,如图7。与图6中调查结果大部分同学选择会帮助他人相比,当真正发生火灾时,在火灾中高温、浓烟、高度紧张等场面会给人带来极大的心理压力,在应激状态下会表现出不同的反应。

图7 发现摔倒人员时的反应调查结果

(6)发生火灾逃生过程中当发现疏散通道或安全出口拥挤时,59.21%的同学会根据拥堵的情况,考虑选择其他出口;10.53%的同学选择一直耐心等待;12.5%的人会去疏导人群;14.47%的同学选择等待一会,会很着急,而且感觉很恐慌;还有3.29%的同学选择不会耐心等待,会向前挤,如图8。如果在拥挤情况继续向前挤很容易造成踩踏事故,给疏散逃生以及救援工作带来更大困难。

图8 疏散通道或出口拥挤时的反应调查结果

(7)疏散逃生过程中发现大火封住出口,44.08%的同学选择披上淋湿的毛毯冲出去;23.03%的同学选择爬窗户并用绳索从窗户沿墙壁到地面;3.95%的人选择躲在床底、衣柜等待救援;26.97%的同学选择躲在卫生间等待救援;还有1.97%的同学选择直接从窗户上跳下去,如图9。可见,大学生逃生及自救技能方面的知识非常薄弱,火灾逃生需要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正确的逃生方法,而这与平时消防知识储备直接相关,由于消防知识的缺乏,紧急情况下人们会做出错误的行为,甚至失去理智而选择跳楼逃生。

图9 火灾封住出口时的做法调查结果

(8)火灾时对如何逃生会有自己的想法,觉得他人不一定正确,不愿意被他人指挥,选择完全符合的占8.55%;比较符合占26.97%;选择不确定占34.87%;选择不太符合占20.39%;9.21%的学生选择非常不符合,如图10。火灾逃生时听从统一指挥有助于建立良好的疏散秩序。从图10可知,在火灾逃生时很多同学并不太愿意被人指挥,这很容易造成疏散秩序的混乱。高校在疏散预案制定及演习中应有明确的指挥人,且该指挥人应有丰富的消防应急知识及经验,并让学生了解、信服,这样在疏散时可以减缓大家突遇火灾慌张恐惧的心理,避免火灾真正来临时一片混乱局面。

图10 听从他人指挥调查结果

3 结论

(1)大约9%的学生有过火灾经历,约86%的学生有消防培训或演习经验,约96%的人员有着良好的消防意识,约71%的学生认为学校疏散设施布置合理,53%的学生熟悉疏散指示标志,说明学生应急意识尚可,但仍存在不足,需进一步加强。

(2)大约67%的学生在突发火灾时会立即准备疏散逃生,约44%的学生会选择最近的出口进行逃生,39%的学生会按照疏散指示标志或广播进行疏散逃生,11%的学生会表现出从众行为,约3%的学生在出口拥挤时会表现出极端行为,50%的学生在火灾封住出口时可能做出错误的逃生行为;49%的学生突发火灾时第一心理反应是冷静,约35%的学生疏散时不愿意听从指挥,26%的学生表示不一定会帮助他人,但当有人摔倒时,70%的学生表示不会提供帮助。

(3)由于篇幅限制,本文只对突发火灾时高校大学生疏散行为及心理进行初步调查,之后将进一步进行相关性分析,对显著影响疏散行为及心理的相关因素进行对比分析。另外在样本选择上仍有一定局限性,如问卷发放分布不均匀,以湖南省居多,学生年级分布以大二、大三居多,为了更好地分析大学生突发火灾时的疏散行为及心理特征,之后可根据每个省份高校数量和年级分布,进行更大规模的样本收集,设置合适的抽样样本量进行分析。

猜你喜欢

调查结果问卷火灾
芷江西路社区助老志愿者居家护理知识调查结果分析
闽北方言生存现状调查
掌握火灾逃生知识
问卷大调查
问卷你做主
离奇的火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