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尔夫教学法在音乐课堂中的实践运用路径探索
2021-11-16张长弓
张长弓
【摘要】小学阶段的音乐课堂是培养学生音乐感知能力与审美能力的重要渠道。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奥尔夫教学法被广泛应用于小学音乐课堂中。文章对奥尔夫教学法在音乐课堂中应用的要点和特点进行了简要阐述,并详细分析了奥尔夫教学法在音乐课堂中的实践应用,有利于提高小学生的音乐水平。
【关键词】奥尔夫教学法;小学阶段;音乐课堂
一、引言
近些年来,我国逐渐加强了对小学音乐的重视,并积极推出了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奥尔夫教学法便是其中之一,然而在目前实际应用的过程中面临着诸多不利因素,制约了音乐课堂有效性的提高。对此,有必要对奥尔夫教学法的实践应用情况展开深层次的探索,提高奥尔夫教学法的应用水平,最终提高小学阶段音乐课堂的质量与效率。
二、奥尔夫教学法在音乐课堂中的应用要点和特点
(一)要点
奥尔夫教学法是当前在小学音乐课堂中被广泛应用的一种特殊的音乐教学方法,是在音乐特征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一种目标性教学手段,能够激发学生音乐学习主观能动性,保障小学阶段音乐教学的实效性。奥尔夫强调,只要会讲话就会唱歌,只要会走路就会跳舞。
一般来说,奥尔夫教学法的应用主要由噪音活动、动作活动以及乐器活动等活动组成。其中,乐器活动涉及对奥尔夫乐器以及其他乐器的应用,比如沙球、钢板琴都可以演奏简单的旋律以及多声部复杂的音乐。动作活动包含游戏、声势、舞蹈、戏剧等活动。在进行舞蹈编排的过程中,可以只考虑音乐的节奏和形象问题,学生即便没有舞蹈基础也可以快速学会并自由发挥。噪音活动则包含节奏朗诵活动、歌唱活动等:节奏朗诵主要是指将歌曲的歌词用朗诵的方式传授给学生,并在其中融入节奏、速度、力度等内容;歌唱环节则强调从感知的角度出发进行歌唱。
(二)特点
1.实践性
奥尔夫教学法采用了先实践、后教育的教学模式,有着强烈的实践性特点,在不断开展的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使学生充分感知音乐知识。教师在开展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应用奥尔夫教学法,需要加强对学生感性体验的关注,在尊重学生的前提下给予其充足的实践创新空间。
2.即兴性
奥尔夫教学法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有着较强的即兴性。教师在传授知识与技能的时候会引导学生参与到游戏活动当中,使学生在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接受各项知识与技能的熏陶,最终实现创新意识的增强与动手能力的整体提高。
3.综合性
音乐艺术有着漫长的发展历史,而且综合性较强,可以实现对各个民族不同历史时期多样化文化特点的有效整合。奥尔夫教学法将各种形式都组合起来,形成了一种最大限度接近自然的形式,对于学生表演能力、表达能力、语言理解能力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三、奧尔夫教学法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实践应用
(一)转变传统教学观念
从目前来看,我国小学阶段的音乐教学面临着较多的局限,其中教学观念落后是比较突出的问题。在长时间的灌输式教学模式下,学生往往难以产生较强的学习兴趣。所以,音乐教师务必要积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并强化对当下音乐课程的创新教学研究。教师在正式教学中,应当立足教材内容,对教学模式进行优化调整,以便充分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热情,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精准掌握课堂教学的切入点,同学生的学习需求相适应。
以“音的强弱”这一知识点的教学为例,教师应当在音乐课堂中组织开展更具趣味性的活动,帮助学生明确认识到音强弱的关系。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堂中以各种速度走动,并在走动的过程中对速度的变化进行深入感受。该活动相对来说没有传统课堂教学那么严肃,能够有效缓解单一讲授课堂中的紧张气氛与学生的心理压力。同时,学生在走动的时候能够深刻认识到:当速度加快之后,人移动的步伐也会随之加快。教师可借此机会使学生对音强弱的关系进行深入了解,引导学生敲击小鼓等乐器,在对音强弱变化的感受中,正确划分出四分音符与八分音符的时值。
由此可见,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尽量增加课堂的活跃度,缓解传统音乐课堂中普遍存在的单一和死板现象,采用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模式,充分落实奥尔夫教学法中即兴性的特点,可以构建高效的小学音乐课堂。
(二)积极开展音乐游戏
小学音乐教师除创新教学观念之外,还应当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开展音乐游戏活动。小学生在年龄、心智等方面存在局限性,自控能力也较差。小学是学生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的重要阶段,教师需要充分将游戏和教学实践结合起来,保障音乐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率。
1.节奏游戏
教师在进行节奏游戏的时候,应当激发出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对生活中的节奏进行模仿,并用身体器官模仿出所听到的声音。教师还可以用乐器或者生活中常见的各种工具展现出多样化的声音,比如钟声、翻书声、切菜声、拍球声等。这样一来,学生便能够在各种声音的识别和分析过程中对生活和节奏之间的密切联系产生更加深刻的解读。
2.律动游戏
在律动游戏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根据音乐和歌词内容完成相应的肢体动作,例如学习与大海有关的歌曲便可以用手臂模仿波浪的流动,学习蒙古民歌可以模仿其中抖肩的动作。此举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歌词的意思,而且能够增强学生的律动感,使学生更加深入地感受音乐律动之美。
3.创作游戏
教师应当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发挥空间,鼓励学生独立自主或者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对乐器、律动、节奏进行创编,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最大限度增强学生的想象力以及对于音乐的感知力,使学生基于自身感受开展自主创编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尊重学生个体差异
教师在开展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应当落实“以生为本”的要求,尊重各层次学生的个体差异,在正式运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过程中应当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优化调整。
例如,在低年级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采用多媒体技术,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参与积极性。该年龄段的学生在具象思维能力方面存在欠缺,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其音乐水平的提高。采用音画的形式能够将音乐知识更加直观地展示出来,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比如在开展《杯子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展现别人的作品,还可以适当使用真正的杯子輔助教学。此举有助于实现学生具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转化。
针对中高年级的学生,教师应谨慎应用杯子和多媒体,以免影响学生想象能力与深度思考能力的强化发展。
(四)进行音乐主题升华
应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主要目的是提高音乐的美学效果。因此,小学音乐教师在应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过程中,务必要采用适当的手段,增强音乐的魅力和感染力,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最终提高音乐美学效果。在正式展开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与学习情况,对音乐主题进行升华。任何一首音乐作品背后都蕴藏着相应的时代背景、人文思想和艺术价值,对于音乐作品历史背景、人文思想等的解读直接影响着艺术美学的渲染情况。
以《田野在召唤》一课为例,教师可以先让学生阐述田野在春夏秋冬四季中分别有什么样的特点,自身对于田野有什么样的感受。城市中的学生无法深入田野中进行深切感受,教师便可以让学生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观看相关的图片,进而在声、光、像的共同作用下产生对于音乐的深层次理解,最终实现音乐主题的升华,切实体现出奥尔夫教学法的实质作用,达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
(五)创设音乐教学情境
在小学音乐课堂中创设教学情境,同奥尔夫教学法的要求相适应,能推动学生积极开展深层次的学习,保障音乐教学的质量与效率。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教学情况创设音乐情境,使学生在音乐情境中集中注意力。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将生活实践与所学知识充分结合起来,并在此基础上构建起更加具有趣味性的音乐课堂,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表演,深度理解音乐中所蕴含的各种情感、思想,从根本上转变原本单一死板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实效。
以《云》一课教学为例,该音乐有着较为舒展平稳的特点,旋律则十分跌宕起伏。教师应当深入探索该歌曲旋律、节奏的实际特点,在此基础上创设音乐教学情境,同时适当应用多媒体技术,通过音频、图片、视频等形式将歌曲中所描述的景象直观和完整地呈现出来,让学生边聆听歌曲边对景色进行欣赏,在情境中形成一定的情感共鸣。这对于打造高质量课堂有着重要作用,有助于加强学生对于音乐知识的认识与理解。
四、结语
综上所述,灵活应用奥尔夫教学法能够有效提高小学音乐课堂的质量,对于教师教学能力与小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提高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教师要积极探索奥尔夫教学法的内容,精准把握其各项特点,在实践过程中积极总结经验,通过创设情境、引入游戏等方式,强化小学生对于音乐作品的理解。
【参考文献】
何霞.浅谈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小学低年级音乐课堂中的应用[J].试题与研究,2020(27):175.
林倩娴.奥尔夫“声势”教学法在小学低段音乐课堂的运用实践[J].北方音乐,2020(12):208-209.
吕宝文.奥尔夫教学法在音乐教育中的应用研究——评《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J].新闻爱好者,2020(06):105-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