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体育专业理论课开放式实验教学改革探析

2021-11-16

中国电化教育 2021年11期
关键词:开放式理论课教学效果

在突出“教育主体性”和“教学实践性”的影响下,高等教育需要将更多的实验、实践教学融入到原有的理论教学体系之中。高校体育专业理论课教学在构建体育教育专业学科体系、保证其完整性和科学性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能够强化学生对体育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吸收和应用,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有明显的现实意义。本文借助实验方法,对高校体育专业理论课开放式实验教学改革问题进行研究,认为注重实验内容、时间、方法、手段和功能的开放,才能提升实验教学的效率和效果。

一、高校体育专业实验课程体系的短板

1.实验内容依托于理论教学,方法滞后。一些高校体育专业的实验教学工作并非由相应的实验教师担任,而是由理论课教师兼任。由于专业教师的缺位导致实验内容依托于理论教学、方法滞后,体育专业课的实验教学只是对理论课程的简单复习和验证,较少将新的内容融入到实验教学环节中。

2.实验课程受到多种约束。在实验开始前,学生并没有为实验的进行做更多的准备;在实验开始之后,实验室的工作人员会和实验教师对实验原理和目的、实验仪器的使用与操作规程等进行简单的讲解和示范。而在学生的实际操作环节,只能被动参与,无法与教师进行直接的、有效的交流和询问,实验的进行处于简单的、盲目的状态之中。

3.缺乏科学、有效的考核制度和方法。体育专业理论课的实验教学工作十分有限,无法达到课时的时间,从实验的开始到结束都缺乏必要的监督和科学、有效的考核,教师的教学工作和学生的学习成效,都未按照合理的程序和规则进行评估和反馈。这实际上将实验教学置于一个松散的境地之中,导致学生的实验学习环节只能取得较低的效果,实验教学所需的仪器、设备等各项资源也都处在了浪费的边界——一些资源只能在实验课开始之后才能够得到使用,而在实验课之外的时间大都处在闲置状态,这种隐性的资源浪费不但会降低高校人才培养的“产出效率”,还会对学生的成长成才造成消极影响,也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比如,在实验考核环节,实验成绩通常由实验报告与出勤情况综合获得,在期末总成绩中也只占有较少比例(一般以30%为上限),难以真正考核学生的实验效果和学习情况。

4.理论与实践彼此分割,教学体系混乱。为突出一些专业理论课程的重要性和基础性地位,会在不断加大其课时量的同时,对原有的实验教学环节进行挤压。这种情况的出现和延续,不但说明理论实验课程不被重视的既有事实,也说明教育和教学的执行者们对实验教学的重要性知之甚少,甚至有些教师对实验教学采取了轻视的态度。这种理论与实践彼此分割,教学体系混乱的状况阻碍了实验教学的可持续发展和全面进步,对体育教育教学改革工作造成了负面影响。由此可见,将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分离开的人才培养模式,或将实验教学看作是理论教学“附属”的做法,会消弱实验教学的功效,对高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及人才培养的质量产生消极影响。

二、高校体育专业理论课开放式教学改革实验

1.研究对象。为了对体育专业理论课实验教学模式和改革的必要性进行论证,以开放式实验教学为背景,抽取体育专业8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为期1.5年的实验研究。

2.研究方法。(1)对比实验法。为了发现开放式实验教学对高校体育专业理论课教学的影响,对被调查对象——对照班和实验班——的教学效果进行了对比,并将对比结果进行了分析和处理。(2)数理统计法。为了保证测试到的数据客观真实,在对比实验前后避免对学生进行心理暗示。同时,数据的测定要求在统一指导下进行,并以集体测试为主,所测数据均通过社会学统计软件SPSS17.0处理,并进行t检验。(3)文献法。通过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龙源期刊网等网络媒介,对与本研究相关的国内外研究成果进行了查阅,同时参阅了国家和地方与本研究有关的文件材料,为本研究提供理论支持。(4)问卷法。为了对开放式实验教学结果進行全面细致的分析,得到更多有价值的结论,设计、发放和回收了《高校体育专业理论课开放式实验教学效果评价问卷》,对回收的有效问卷(78份)进行统计和测评。在该问卷中,采用里克特5点量表的设计原理,设定5分为“非常满意”,1分为“非常不满意”。

3.实验步骤。将调查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人。其中,对照组采取传统教学模式——4课时的自学与32课时的课堂讲授,考核方式为课程论文;实验组则采用开放式实验教学;课程组为:4课时自学、16课时的实验教学与16课时的课堂讲授,考核方式为课程论文。在课程结束之后,对实验组的40名学生进行了集中访谈,并把实验教学情况和结果介绍给5名体育学科教授,在向其征询意见之后形成实验教学的结论。

4.结果与分析。(1)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的对比结果。在经过一年半的改进与总结之后,被调查对象的《运动解剖学》体育专业理论课的教学效果呈现出了显著差异。实验组在增加了开放式实验教学环节之后,包括培养价值在内的各项指标都超过了对照组(如表1所示)。出现这样的结果表明,实验组的开放式实验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通过分配更多的开放式实验学时,能够更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此外,开放式的实验教学方式,能够借此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实验教学的场地也超越了教室和运动场,这对增强实验教学的新颖感、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和心理疲劳。(2)教学改革效果分析。通过实验组和对照组对《运动解剖学》体育专业理论课教学效果的评价可以看出,更多的学生对开放式实验教学表示认可,认为这种新型的课程教学模式具有更为积极的意义。

三、体育专业理论课开放式实验教学的重点开放环节

1.实验手段。比如,可以借助启发式教学或者参与式教学形式,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参与教学的机会,以此提升其积极性与主动性,同时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团队精神。这样一来,传统的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教师在实验进行过程中借助启发式教学方法,可以将实验原理、实验思路与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等传递给学生,也可以针对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加以分析、指导与提示,使学生对该实验的理解与认识更加深入。

2.实验功能。在开放式实验教学过程中,为了取得更好的实验效果,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环境十分重要,这不但能够激发或者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还能促使学生从被动转向主动。与环境相适应,同样能够提升开放式实验教学效果的开放环节是“实验功能”,学校要对体育专业的实验课程进行充分的思考和定位。比如:运动解剖学、运动保健学、运动生化学、运动生理学等,都要纳入到开放式实验教学的框架之中,通过开放实验室功能,不断增大实验的开出率,发挥教师更大的指导作用。当然,实验功能的对外开放还应对实验室的经费来源进行综合考量,在提高教师收入的同时能够提升教师的实验教学效果和科研水平。

3.实验内容。为了保证开放式实验教学取得更为理想的教学效果,在实验内容方面就应体现更多的灵活性和动态性,打破实验内容千篇一律的惯例,不同学生的实验项目应该体现出差异性,即便是同一实验项目也应在实验方案和实验过程中体现出不同,当然,对于有条件的学校还应该鼓励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内容。而为了实现这一点,就需要不断扩充实验内容,突破理论课教材的局限,将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有机的结合在一起,通过参与一些运动训练活动,使大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理论课中的相关理论和方法的使用。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但能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还能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其学习的主体性和积极性,这对提高其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有较大帮助的。

4.实施主体。在开放式实验中,实验教师一方面要结合课程情况,在充分利用现有仪器设备的同时,要不断突破传统观念,在对传统实验教材内容加以优化、整合的同时,使实验主体能够体现出“开放性”的特征。这样一来,不但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缓解理论学教学与实验教学之间的冲突和矛盾,还能使实验教学更具针对性与应用性。实验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体现“以人为本”的实验教学思想和理念,应该采取自愿的形式,不强迫或要求学生集中参加,而是要依照学生的学习层次与学习兴趣,能够选择不同的实验项目。

(河南中医药大学 郝 震)

本文系河南中医药大学年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重点项目“从审美感受的心理形式探究高校武术课棍术教学”(项目编号:2019JX69)、2020年度河南中医药大学博士基金项目“陈家沟太极文化产业发展研究”(项目编号:BSJJ2020-12)研究结果。

猜你喜欢

开放式理论课教学效果
基于YOLOV5与Raspberry PI及Arduino的视觉开放式智能机器服务平台
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中游戏元素分析
基于分形评估模型的实践教学效果评价方法
情感优教对中职护生老年护理教学效果的影响研究
改革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践探索
多媒体辅助中学英语词汇教学效果探究
办好思政课铸魂育新人
辩证认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两个关键”
掌握“函数的表示”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效果
晨星开放式基金业绩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