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职业技能发展的远程学习质量研究

2021-11-16李继梅严文蕃沈欣忆

中国电化教育 2021年11期
关键词:质量

李继梅 严文蕃 沈欣忆

摘要: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和“建成教育强国”的目标,这意味着,教育全面开启了高质量发展、迈向教育强国的新阶段。在新阶段,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促进了高等教育普及化步伐,也促使更多的学习者可以接受更加高质量的教育过程,满足终身学习需求。学习的质量观以及提升路径决定着未来教育的发展方向,该研究基于职业技能更新和发展的视角,利用扎根理论质性研究方法,通过对北京开放大学42名优秀校友事迹文本材料分析,反思远程学习者需求满足情况即学习后的收获来观测远程教育的质量达成情况,对于提升远程开放学习质量的路径进行探索。研究结果表明,远程学习质量的提升需要教育改革着重于对于远程学习者学习动机,学习的过程体验,职业技能的更新和发展以及有持续性的学习行为这四个关键方面的提升,同时围绕“职业人”学习特点和需求,基于探究社区的三个临场感,对远程教育质量评价方式、远程教育资源建设以及建构远程学习支持服务体系方面提出改革建议。

关键词:远程学习;职业技能发展;质量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本文系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京津冀市民创业教育模式研究”(项目编号:18JYB011)阶段性研究成果。

一、引言

在“十四五”开局之年,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体现了人民群众对高质量教育的学习需求,是教育以人民为中心的体现。目前,成人远程高等学历教育正致力于教育教学模式改革,让人人、时时、处处的终身学习成为可能。在大规模的远程教育发展前景下,开放远程教育如何能够促进远程学习者的高质量的学习体验,为学习者提供更高质量的教育,满足远程学习者提高职业发展能力,从而获得更加美好生活的愿望,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传统的教育质量观以知识为主要标准,但在网络时代,远程教育的评价更加多元化,知识的数量和深浅不再是核心指标。瑞德(Reid)认为,与传统教育相比,远程开放教育并不意味着低质量,远程教育也可以达到与传统大学相同的质量标准[1]。要对远程学习质量进行反思,有必要首先对教育质量的概念加以界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高等教育的外部质量保障:作出选择》中指出:“不同的利益相关者会就高等教育领域中的质量问题进行争论:一是因为关于高等教育的目标并没有一致的、精确的界定;二是因为高等教育的多元化和教育过程的复杂性。因而在分析质量时,需要明确质量主体以及出于何者的利益”。可见,教育质量的概念虽然难以界定,但是利益相关者用来判断教育质量的标准却是能够被清晰界定的。因此,从远程教育利益相关者之一——远程学习者的视角出发界定远程教育质量的概念是一个选择,即学习过程满足远程学习者养成职业素养和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需要的程度。

很多学者认同以上对于教育质量的界定,并在研究中聚焦于教育培养对象的质量。中国《教育大辞典》释义:教育质量是指教育水平高低和效果优劣的程度,最终体现在培养对象的质量上[2]。祝智庭认为:网络远程教育质量是指网络远程开放教育系统满足学生个体和社会需求的程度[3]。根据远程学习者学习需求的研究,远程学习者最大的需求是满足工作要求,提高工作能力;其次,提高学历,以获得晋升的机会[4]。远程开放教育体现了高等教育的变革与创新,其服务主体是在职成人,目标定位于对他们的知识水平进行更新、拓展知识领域和提升高学历层次,改变生存状态。那么,作为远程学习者自身“成就自我”的职业发展愿望是否因此得到满足?远程开放学习的体验是否对他们有用且令人满意,并对他们的职业技能更新和发展产生有益影響?在远程学习者学习体验和收获中,远程教育学习过程哪些因素发挥了关键作用?本研究正是基于职业技能更新和发展的视角,通过远程学习者需求满足情况即学习后的收获和反思来观测远程教育的质量达成情况。

二、研究设计

(一)理论视角

探究社区对于实现远程开放教育高质量学习目标具有重要作用。2000年,Garrison等人提出了探究社区模式。在这种模式中,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到了教学全过程,他们围绕着认知临场感、教学临场感和社会临场感这三个基本核心要素之间相互作用,促进了学习的发生。认知临场感是指“在通过合作与反思后,学习者对于知识本身的理解程度”[5];教学临场感是指“教育者为实现较好的学习效果,设计、促进和指导教学组织过程以有利于学生认知的感知”[6];社会临场感定义为“学习者对于有利于社会化、情感化表达自己的友好的学习支持环境和氛围的感知”[7]。冯晓英等人提出这三个核心要素正是在线教学的三个关键要素,认为当这三个要素达到足够水平时,就能够产生深层次、有意义的高质量学习,如图1所示。

在已有对探究社区的研究中,国内外十分注重外部因素对在线临场感的影响进行研究,多以探究社区的理论框架研究线上学习社区要素的组成以及三个临场感的作用,而在研究之中很少采用质性研究方法。例如,Akyol等认为学习者在混合学习中对教学临场感的感知水平远远高于在线学习环境中的感知水平[9]。Cho和Tobias认为在线讨论形式的变化并没有显著影响到三种临场感[10]。Baker等的研究表明通过促进师生的亲密关系可以提高在线临场感的感知[11]。Garrison等的研究表明在网络学习中通过师生面对面的互动这一做法能够提升学习者的社会临场感水平[12]。Arbaugh等人开发了一种包含34项主要数据指标的测量分析工具,用于测量探究社区中不同时间点上三种临场感感知的变化[13]。国内如俞进明探讨了提升社会临场感的途径和方法[14]。王昭君、谢伶俐探讨了探究社区三种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15]。

总之,以往研究基本限定于线上教和学的微观层面,聚焦于影响因素如何提高三种临场感以及临场感之间影响关系,关于三种临场感如何对于远程学习者发生长久影响作用,并且这种作用是否能够推进远程学习者职业的发展,未有涉及。本研究采用质性研究方法,关注远程学习者所处的学习过程情境,并力图对远程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及其对自我教育过程的合理性评价进行解释性理解,努力对学习者感受临场感的内在关注进行研究,更加关注学习者对三种临场感的体验,以及这种体验和社会需求层面的职业发展能力之间的关联性研究。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质的研究方法,运用Nvivo 11质性分析软件对远程学习者的自我学习行为及其对职业技能更新和发展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在研究过程中,突显研究对象的主体性,强调建构过程,基于扎根理论,借助NVivo 11质性分析软件对研究材料自下而上进行三级编码。

(三)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界定为开放大学成人学员,具体来说就是北京开放大学建校60年来,不同年代、不同专业、不同生活和职业背景的优秀校友。研究对象选取了事迹讲述最为详细的42位,对其中25位研究对象的事迹材料进行编码分析,剩余17位的事迹材料留作理论饱和度检验(如表1所示)。

(四)研究过程

1.研究材料收集:搜集北京开放大学优秀校友事迹,事迹讲述主要围绕“参与开放大学学习动机”“开放大学学习过程是怎样的”“开放大学学习之后工作、生活发生了什么变化”等几个方面。

2.研究样本抽取:从北京开放大学建校60年来的优秀校友中,选取了事迹讲述最为详细的42位,并兼顾了研究对象的不同年代、不同生活和职业背景。

3.资料录入分析:将抽取的研究样本的讲述材料进行整理,并将材料导入NVivo 11软件。通过NVivo 11软件,根据扎根理论,自下而上进行三级编码分析。

(五)信效度检验

本研究在开放编码上主要由一位研究者进行编码,再由一组研究者对编码进行协同检核。一位研究者在开放编码过程中选取了332个自由节点,另一组研究者在核验时同意认可节点数283个,不同意49个。研究人员的节点一致率为85.2%,大于70%,表明自由节点在开放编码中具有良好的信度。

同时,为了保证研究效度,本研究在主要研究对象之间开展了大量数据资料的相互对比佐证与数据交叉比对,力求保证数据资料的科学真实性、正确性及其可靠性。

三、研究过程与资料分析

本研究将研究资料整理成Word文档,形成访谈文本数据,导入NVivo 11软件进行梳理编码。研究的操作系统程序对编码和分析有严格要求,具体内容包括三个主要步骤:开放式登录、关联式登录和核心式登录。

(一)开放式登录(一级编码)

在开放登陆(一级编码)中,研究者以开放的心态,逐字逐句地阅读、分析、标注材料。这是一个将与研究有关资料重新进行定义,赋予概念,然后再以一种新的方式进行重新组合的过程。在研究中,对所有原始研究材料都进行了反复的阅读、对比和修改,从材料中找出类属概念,然后对类属概念进行分类,对所收集到的25份原始研究材料进行开放式登录。

例如根据研究对象A4所说: 随着事业的发展,我开始感到力不从心,从事企业管理,需要太多的新理论、新知识。 对这句话进行概念化操作,提炼出概念——“在工作中感到知识、技能不足, 需要继续学习”,接着将概念范畴化——“职业技能更新和发展需要”,形成一级编码。经过类似的操作化过程,最终形成了36个一级编码,包含了283个两位研究者一致同意的自由节点。

(二)关联式登录(二级编码)

关联式登录(二次编码)的主要任务是找到并确定材料与类属概念之间的相互联系,以便于显示材料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其中这些关系可以是因果关系、时间先后关系等。即在开放编码(一级编码)的基础上,将一级编码的概念范畴通过上述的关系相互地联系了起来,形成关联类属。例如依据类属关系,将“远程教学”和“面授教学”归类为“教学形式”。 依据这样的操作方法,在36个一级编码的基础上形成了17个关联编码(二级编码),如表2所示。

(三)核心式登錄(三级编码)

核心式登录或选择性登录(三级编码)是指:在所有已经发现的类属概念中,经过对整个信息系统的深入研究和数据分析,我们最终可以从中选择一个“核心类属”,并将其中的数据进行分析,重点分析与核心类属相关密切的代码编号。

核心类属具有统领性,它通常可以把交互相关的各个类属信息串联在一起来从而形成一个新的整体。依据此原则,在17个二级编码的基础上提炼出4个核心编码(三级编码),分别是“学习动机”“远程学习过程和体验(三个临场感)”“职业技能更新和发展”“学习行为强化和持续”。其中“远程学习过程和体验(三个临场感)”是指远程学习研究对象的“教学临场”“认知临场”和“社会临场”感知,同时三个临场感对于促进研究对象“职业技能更新和发展”和“学习行为强化和持续”具有重要影响。

(四)理论饱和度检验

本研究通过逐字逐句的阅读、分析、编码,对预留的17位研究者的材料的理论的饱和度进行了检验,结果显示,对于远程学习者的学习行为及其对职业技能更新和发展的影响的四个“核心类属”(“学习动机”“学习过程和体验(三个临场感)”“职业技能更新和发展”“学习行为强化和持续”),均没有发现新的概念范畴及关系,四个“核心类属”内部也并未发现新的构成要素。可见,关于远程学习者的学习行为及其对职业技能更新和发展的影响的理论建构已经足够丰富,理论模型达到了饱和度。

四、研究发现与讨论

本研究遵循科学的操作化流程,依据原始数据资料进行了三级编码。依据4个核心编码(三级编码)和17个关联编码(二级编码)绘制了远程学习者学习行为对职业技能发展影响流程图(如图2所示)。远程学习者在学习动机的推动下,进入学习过程并产生学习体验(路径L1);通过学习过程,对远程学习者的职业岗位产生影响(路径L2);远程学习者获得职业技能发展,进而持续和强化继续教育学习行为(L3),同时,也激发了远程学习者新的学习动机(L4),远程学习行为进而得以循环。“学习过程和体验”的三个临场感与“职业技能发展”及其二级编码具有关联性。在流程图中,如果某个临场感整体与“职业技能发展”的某个二级编码具有关联性,用虚线箭头表示;如果只是临场感的某个二级编码与“职业技能发展”的某个二级编码具有关联性,则用实线箭头表示。

学习动机(内部和外部)促进学习过程和体验的发生,因学习者在学习过程当中的学习收获作用于职业技能的发展,而职业技能发展的需求,促进学习行为强化和持续,并再次促进产生新的学习动机。反之亦然,学习动机(内部和外部)促进了学习行为发生,从而对职业技能发展带来影响,加强了远程学习过程的体验深度,从而进一步激发了学习动机。因此,学习动机、学习过程和体验、职业技能发展、学习行为强化和持续,四者得以形成循环,相互助力,形成良性发展,如图3所示。

(一)教学临场感为基础,影响远程学习者的职业技能和岗位变化

教学临场感是三种临场感中最基本的要素。只有通过教学临场感,才能实现认知临场感和社会临场感。教学内容的设计和组织、师生互动和教学方法是衡量教学存在感的关键指标[16]。教学临场感对于虚拟学习社区成功构建和满意度具有重要意义[17]。

在线远程教学中,教学临场感可以理解为远程教学给予教和学的支持服务。远程学习者得到来自教师、管理者以及同学的指导和帮助,让其无论线下面授还是线上互动答疑都产生作为学习者学习的物理空间场域感,激发了强烈的求知欲和努力提升能力的动力。本研究的教学临场感定义是为了达到学习成果,教育者对学习过程进行设计、应用和管理,包含教学设计、教学形式、教学管理三个类属概念。通过分析材料发现,作为研究对象的远程学习者对于开放大学教学设计的体验主要集中在:教学资源全面、教学媒介多样、教学突破时空限制等方面,而这些学习体验是与“工作”相伴相生的,良好的教学临场感体验离不开远程学习对于研究对象职业技能和岗位变化的助力作用。远程学习在教学媒介多样、教学突破时空限制等方面契合了研究对象“边工作边学习”的状态,这些远程学习不同于一般传统学习的特性成为研究对象选择的根本原因。他们通过参与学习都对此也具有深刻的体会,认为正是开放教育的在教学设计方面的资源丰富多样,教学形式和管理方面的灵活方便帮助他们提升了职业技能:研究对象A19说:正是因为开放教育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课程、媒体素材、时间地点、学习方法、学习进度,方便了我们在职学习,并能够学以致用。在教学资源方面助力工作实际岗位需要,研究对象A6说:“课程对我的帮助很大。我写文件、批文件、讲话,大家都觉得挺实在的,不罗嗦。”因为灵活的学习形式而选择开放教育学习的研究对象A9说:“在这里有着丰富的学习资源和便捷的通讯方式,非常适合像我这样的在职人员,给我的学习提供了极大的帮助。”

(二)认知临场感为关键,多维度影响远程学习者职业技能更新和发展

促进学习者认知的发展是教育的最终目的,认知临场感体现了在线的网络教育以促进学习者认知发展、增长知识的目的。认知临场感可以理解为是存在于远程教育教学尤其是网络中的数字化的资源和服务,由于远程成人学习者具有丰富的先前学习经验,他们的学习基于批判性理解,学习知识被整合到原始认知系统中,知识之间的关联结构被主动构建。也就是远程教育资源越和远程学习者既有知识和工作逻辑体系契合,越有利于远程学习者在质疑、审视、评价与交流中实现对知识内容的深层次理解。因此,认知临场感的创设包括触发事件、探索、整合、解决阶段[18],本研究的认知临场感界定为包括困难触发、解决策略、实践应用三个类属概念。

在对材料进行分析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困难触发、解决策略和实践应用均和其作为职业人的特点相关,与其职业技能更新和发展密不可分。比如“工学矛盾”是远程学习者面临的共同难题。例如研究对象A7说:当时我刚到保险公司,工作的开展困难较多,孩子又刚满周岁,正需要我照顧,要想顺利地完成学业,我就一定要协调好工作、家庭和学习的矛盾”。为了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研究对象探索了“解决策略”。针对不同的学习困难,研究对象们探索出多花时间、合理制定规划、利用面授课解疑、自主学习等多种策略。其中,针对最普遍的“工学矛盾”问题,研究对象们探索出合理制定规划的策略,加以实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如研究对象A13是夫妻双双把学上,“为了能更好的学习,我和爱人共同制定了学习计划,合理安排业余时间,尽量挤出时间来上课学习。”认知临场感的最后阶段是实践应用,即远程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有意识地将所学知识和工作实践结合并应用,研究对象A10是一位村官,她在刚入学时,连开关电脑都不熟练。“入学后,通过开放大学信息课掌握了网络技术,并尝试带领村民开展电子商务”。

认知临场感对学习者基于问题的工作实践学习能力具有显著影响。教学质量的优劣和远程学习者学习过程的适应程度直接影响研究对象的网络技术、思维方式等知识技能的提升。通过认知临场感提升的知识技能无论是对学习者的本职工作还是再就业都产生了积极影响。研究对象A19认为自己在开放大学学习最大的收获就是通过计算机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手段进行学习并因此找到了新工作。他说:我没有操作计算机的基础技能,为了在开放大学学习,我专门购买了一台计算机,在学会操作电脑后我找到了新的工作。另外,认知临场感下的基于工作建构的解决策略对远程学习者学习理念和方法影响最深刻和直接,学习者迫于工作岗位需要探索解决策略的过程具有自发自觉性,与此同时,合理规划,自主探索等解决工作和学习问题的策略培养了远程学习者终身学习的理念,使他们掌握了自学的方法。在分析研究材料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自学的方法”“要一直学习”等词汇被研究对象反复提及。同时,远程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培养的学习理念会进一步激发其内部学习动机,促使其再次选择远程开放学习或其他形式的继续教育学习。研究对象A21认为:在开放大学三年的学习经历虽然是短暂的,但是坚持学习进取的信念是终身的。

(三)社会临场感为保障,决定远程学习者学习和职业的可持续发展

学习媒体或平台所支持的学习者能够使学习者感受到自己与同伴可以进行有情感上的互动和联结,可以有效缓解时空相隔带来的孤独感,这种自我感受类似现实中的一种社会生活情境给人带来的归属感,因此被称作社会临场感。从方法论的角度来看,社会临场感由情感化表达、开放的沟通和团队凝聚力这三个类别来实现。传统的面对面交流有利于师生之间情感等非言语交际,而因为网络环境造成的分离状态必然会对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表达造成影响,社会临场感可以弥补这些不足,提高远程学习者的满意度和学习效果。

社会临场感可以理解为社会存在感,是研究对象对他人和社会的存在感知,即研究对象对他人和社会存在的感知。本研究将社会存在感定义为教师人格魅力、情感沟通、群体协作三个类属概念。作为职业人,因工学矛盾等产生的辍学问题尤为突出情况下,远程学习者对于远程学习的社会存在感感受特别深刻,不但会因此坚持学习还会因此实现持续和终身学习。教师人格魅力是指具有道德品质的教师在学习过程中对研究对象产生影响。情感交流是培养提升社会临场感体验的一个重要途径,主要包括教师、同伴的鼓励和互动交流,在这种时空分离的远程学习过程中,学习的孤独感会直接造成远程学习的高辍学率,研究结果表明,有效的学习支持服务有利于营造学习氛围,从而帮助远程学习者缓解学习的孤独感,增强学习信心,坚持学习。开放大学的师生关系比较特殊,按照职业特点可以分为学术教师和提供非学术服务的教师,在职成人在学习过程中与提供学习事务性管理服务的导学教师(班主任)关系十分密切。研究对象A9说“班主任像家人一样对我们平日学习生活关心帮助,让我这样的外地来京打工妹感受到家的温暖,我才能够坚持到学校上课。”同学之间的相互影响作用也非常重要,A12在学习遇到困难望而却步的时候,正是同学的鼓励让她战胜困难坚持完成了学业:“紧张的工作从早忙到晚,对学习产生了打退堂鼓的想法,然而我们班有一位50多岁了还坚持学习的大哥的鼓励使我进一步明确了学习目的,坚定了继续学习的决心。”群体协作不仅是获取知识的方式,同時也是加强社会存在的重要途径。 通过与同伴的交流、协作,研究对象的课程参与感会显著提升。如研究对象A20所说:“平时学习小组成员会自觉组织起来讨论学习,尤其是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学习也促进了工作发展。我们通过相互鼓舞和带动,激发了彼此的学习信心和动力”。

社会临场感的教师人格魅力和情感交流对研究对象的品格塑造产生影响。比如A9所说,通过开放大学,我学会了如何与人相处,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社会临场感下的群体协作增加了研究对象之间、研究对象与教师之间的交流,有助于提升培养研究对象的开放沟通和支持互动等人际交往能力,从而促进了职业提升。比如A7认为,开放大学远程网络学习帮助他学习掌握了网络沟通能力,从而才建立了有利于工作的人际关系网络。

(四)学习动机为中介,学习过程与职业技能更新和发展相互生成和创生

根据元认知发展规律,作为成年人的元认知水平较高,也就是成人的“思考思维方式的能力,有意识地把自己作为一个问题解决者来关注,并监控和控制自己的心理过程”(布鲁尔)能力较高。远程学习者可以主动分析自己的学习需求,形成学习目标,选择学习内容,在学习方法上强调理论与工作实践相结合,将是否能够将学习内容应用到职业岗位中,是否改变个人思考和信念作为学习价值的主要衡量指标。

依动机来源,远程学习者“学习动机”包含外部动机和内部动机,但是基于远程学习者职业人的身份,其动机形成总体上都与职业技能的更新和发展有密切关联性。外部动机指由研究对象以外的目标或诱因等引起的学习动机,例如时代发展的推动、职业技能更新和发展的需要和他人的影响等外部因素。例如研究对象A4:“随着事业的发展,我开始感到力不从心,从事企业管理,需要太多的新理论、新知识,不学习就意味着在竞争中被淘汰。经过努力我最终成为开放大学学生继续学习。”内部动机指影响研究对象自身的意志、兴趣、态度等学习活动的动机因素,例如,为了“圆梦”学习、坚信知识能够改变命运和终身学习的理念等研究对象内部因素。例如研究对象A7是背着一袋红薯来北京打工的外来妹,她“因为不满足现状,从找好一点工作开始一步一步实施“淘金梦”,这样从电梯工开始做到了保险公司高管。”外部动机和内部动机是远程学习者学习行为的初始推动力,由于学习动机的驱动,研究对象参与远程学习过程。

根据托尔曼的符号学习理论,学习不是盲目的、机械的条件反射,而是需要自身正确地认识到符号的意义、追求目标的动机和行动,这为解释成人远程学习者学习目标具有明确内在职业发展动机提供了理论基础。通过对研究数据的整理和分析,我们可以发现虽然远程学习者能够对外部刺激性因素做出积极反应,如更好的工作、晋升及更高薪水等,但是最有力的激励性因素还是来源于内部动机,比如提高工作满意度、自尊和生活质量的改善等。优秀成功的研究对象往往具有强烈明确的学习动机和不断学习,自我超越的精神追求。例如研究对象A1所说:我一直在给自己画蓝图,当连队宣传员的时候,我总是想到团部工作;在团队宣传队的时候写了一首诗,在兵团报纸发表了,我就又想去兵团,到了兵团,我还想有一天再到省里展示一下。他们渴望通过远程学习,不断超越自己,职业得到发展。

学习过程和体验作用于职业技能更新和发展,而职业技能更新和发展的需求,无论是内部还是外部,反作用于学习过程。可以说,学习动机是学习过程和职业技能更新和发展相互相生的中介,通过这个中介,两者得以形成循环,相互助力,形成良性发展(如图4所示)。

(五)终身学习为目的,职业技能更新和发展促进了学习行为强化和持续

学习行为的强化和持续需要目标刺激和正向激励,远程学习者无论是再次选择开放学习或者是其他继续教育学习方式,都是因为在学习过程中获得了职业技能更新和发展,受到了正向激励的结果。这验证了麦兹罗(Jack Mezirow)的转化学习(Transformational Learning)理论。麦兹罗认为成年人通过认知学习实现自我角色“转变”。这里的转变不仅仅是技能的简单提高,而是思想、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意识形态的重大变化和改善[19]。成人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帮助成年人实现自己的潜能,使他们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成为不需要外部压力的独立学习者[20]。成人学习从开始体验学习过程到最后的学习收获,获得职业技能更新和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成人实现的包括学习态度等方面的“转变”会更加促进其更主动地参与下一次学习,学习结果和学习发生不断循环往复,学习成为终身不断从事的行为发生。

很多远程学习者不仅在开放大学得到职业技能更新和发展,而且掌握了学习的方法,他们认为在开放大学的一段学习让他们受益终生,A15说:我认识到: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满足工作岗位要求,除了通过开放教育学习专业知识之外,更重要的是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让终身受益。因为参加开放大学的学习者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很多学习者在开放大学读了专科又接着读本科,正如研究对象A25所说:通过继续努力学习,先后取得了注册人力资源管理师、统计证、会计证,并在开放大学学习专科后又拿到了工商管理本科学士学位。

本研究表明,远程学习者通过认知学习行为解决问题后,会改变学习理念和方法,从而引发新的学习动机。美国著名学者艾伦·M·托马斯认为,成人群体学习的动机是为了解决工作生活中实际问题,远程学习者作为具有职业的成人,基于“职业问题解决”的自我导向性学习使学习发生的过程即是在进行解决问题的过程,解决问题本身既需要教学内容建构于学习者的职业技能更新和发展,更加需要学习者调动各种积极因素,提高多维实战能力,这种内在需求必将触发新的学习动机。

在材料分析中,我们发现许多研究对象在初次远程学习结束后,往往提升了职业技能更新和发展动力,而后又进一步加大了他们继续学习的欲望。很多研究对象都在陈述在开放大学学习的经历最后,提到终身学习的概念,认为远程学习帮助他们获得了终身學习的意识和能力,A5是开放大学上世纪80年代文秘专业的毕业生。他说:非常留恋那时的学习生活,直到现在还清楚地记得老师的讲课和指导,老师们给了我们一把终身学习的钥匙,引导掌握终身学习的技能,为今后的职业技能更新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通过远程学习和职业技能更新和发展的相互促进发展,真正助力实现终身学习。

五、反思与展望

远程教育质量的核心是提高人的培养质量。通过研究我们发现,对于远程学习者而言,作为在职人员参与学习,他们从学习的起点——学习动机,到学习过程——学习的三个临场感体验,再到学习终点——学习结果,都不可避免围绕“职业发展”发生,直观反映到工作当中,其实质就是远程学习者职业技能得到进一步的更新和发展。因此,通过在职成人职业发展这个视角,聚焦于反思提升远程学习质量的路径,我们需要着重于对于远程学习者学习动机,学习的过程体验,职业技能的更新和发展以及有持续性的学习行为这四个关键方面的提升,并围绕“职业人”学习特点和需求,基于探究社区的三个临场感,对远程教育质量评价方式、远程教育资源建设以及建构远程学习支持服务体系方面进行深入改革。

(一)加强远程学习者教学临场感体验,改进基于学习成果参与的教育质量评价方式

成年人具有社会职业工作,大多数成年人学习的目的是功利的,他们不是为了学习而学习,在现实的需要下,把学习视为一种达到目的手段,期望在短期内收到实际效果,学习任务主要与其自身承担的社会责任等因素有关,他们往往将学习作为自己职业技能更新和发展的一个转折点,体现了实用主义思想的特点。只有当成年人意识到某种知识能帮助他们解决某种问题时,他们才有学习的动机。与此同时,在个体自我导向学习的影响下,成人学习者会选择一种他们认为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方式和学习内容。因此,为了激发学习者教学体验的具有更加深刻的兴趣,在教学设计和形式方面要坚持更多考虑在职成人学习特点,在教育评价管理方面为了激发学习动机,要赋权学生,体现学生的价值诉求,质量标准多元化,在职业成就与学习成果之间建立学分认证机制,强调质量评价的重点应是学生的学习结果,而不是教师的教学结果。

(二)加强远程学习者认知临场感体验,促进基于职业经验导向的教育资源建设改革

成人远程学习的过程是基于自身已有知识和专业工作经验的建构过程,以远程学习者为中心,要因材施教,脱离了远程学习者自身的经验基础,就不会有有效的教学。成人学习的课程内容不能仅仅是学科知识的传授,而是需要更多地去联结学习者的职业和工作经验,因此,我们要在远程教育资源建设改革中进一步强调建构主义,过程主导,关注在课程建设过程中学生经验的建构与发展,学习者的个体的经验本身就是一种学习资源,我们应该为这种经验搭建一个共享的平台;其次,成人学习大多是基于原有经验基础之上进行建构性的学习,教学内容的质量和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成人学习者已有经验的激发和唤醒。问题是成人学习的自然单位(McClusky)。因此,要在资源建设过程中,加强继续教育和职业教育的深度融合,缩小知识学习和工作生产之间的距离,促进学习者将所学知识进行实践应用和检验,在此过程中提高认知反思水平,从而提高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加强远程学习者社会临场感体验,构建基于成人职业特点的学习支持服务体系

学习作为一种社会化行为需要带给学习者一种社会体验,简单的知识传递过程并不能让学习真正有效地发生,因此,建立起学习社区以帮助远程学习者具有沉浸式的社会化体验最为重要,不论课程设计得多好,如果学习者不参与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为加强远程学习者的社会临场感体验,强调远程学习是一个教育者、管理者和学生共同建构过程,教育围绕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展开,管理在这里实质是服务,因此要以学生的需求为中心,不断满足学生多样化、个性化的学习需求,激发学习参与热情和动力。同时,和谐、相互促进的学习氛围需要良好的师生关系。有效学习发生需要教学在师生间实现有效对话、讨论形成,学习的过程本身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思考和体验,并在相互协作中建构,同时需要建立起家庭、社会职场和学校联系紧密的学习支持服务体系,以有效解决工学矛盾带来的辍学问题。

總之,建构高质量远程教育体系,在未能建立有效支持学习支持教育系统的社会大背景下,远程教育面临教师教学技能和学生学习动力不足、教育管理效能低下以及教育投入匮乏的挑战。对于远程教育教学改革而言,以学生为中心,转变观念和远程教育教育教学供给方式,基于职业技能更新和发展需求,改革教育质量评价方式和学习支持服务内容,激发远程学习者学习动机,改善他们在社会临场感、认知临场感和教学临场感的学习过程体验,实践“三元融合”[21]的远程学习过程,促使远程学习者学习行为强化持续开展,是基于终身学习理念应对挑战的一条有效路径。

参考文献:

[1] Reid,C.N.& Robertshaw.The quest for quality,East and West [J]. Distance Educationg,1992,13(2):270-287.

[2] 顾明远.教育大辞典 增订合编本(上)[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798.

[3] 查代春.学的视角:开放大学质量保证实践研究[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15.4-13.

[4] 李继梅.基于“三圈理论”模型的市民终身学习支持服务现状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20,(12):3-9.

[5] Garrison D R,Anderson T,et al.Critical Inguiry in a Text-Based Environment;Compter Conferencing in Higher Educationg [J].Internet & Higher Education,2000,2(2-3):87-105.

[6] Anderson Terry,Rourke Liam,Garrison D.Randy,Archer Walter.Assessing Teaching Presence in a Compter Conference Context [J].The American Journal of Asynchronous Learning Networks,2001,5(2):1-17.

[7] 冯晓英等.互联网时代的混合式学习:学习理论与教学法基础[J].中国远程教育,2019,(2):7-16.

[8] Akyol,,Z,Garrison,D.R,& Ozden,M.Y.Online and Blended Communities of Inguiry:Exploring the Deelopmental and Perceptional Differences [J]. The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Research in Open and Distributed Learning,2009,10(6):65-83.

[9] Cho,M.-H,& Tobias,S.Should Instructors Re-guite Discussion in Online Courses Effects of Online Discussionon Community of Inquiry,Learner Time,Aatisfaction,and Achivement [J]. The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Research in Open and Distributed Learning,2016,17(2):124-140.

[10] Baker,C.The impact of instructor immediacy and presence for online student affective learning,cognition and motivation [J].The Journal of Educators Online,2010,7(1):1-30.

[11] Garrison,D.R,& Arbaugh,J.B.Rescarching the Community of Inguiry Framwork:Review,Issues,and Future Directiongs [J].The Internet and Higher Education,2007,10(3):157-172.

[12] Akyol,Z,& Garrison,D.R.The development of a community of inguiry over time in an online course:understanding the progression and integration of social,cognitive and teaching presence [J].Journal of Asynchronous Leaning Networks,2008,12(3-4):3-22.

[13] J.B.Arbaugh,Martha Cleveland-Innes,Sebastian R.Diaz,D.Randy Garrison,Philip Ice,Jennifer C.Richardson,Karen P.Swan:Developing a community of inquiry instrument:Testing a measure of the Community of Inquiry framework using a multi-institutional sample [J].The Internet and Higher Education,2008,11(3):133-136.

[14] 俞进明.基于探究社区模型的网络课程学习活动设计与应用[J].职业,2011,(11):140-141.

[15] 王昭君,谢伶俐.对远程虚拟交往与三种存在理论的思考[J]软件导刊,2007,(6):8-9.

[16] D.Randy Garrison & J.B.Arbaugh.Researching the community of inquiry framework:Review,issues,and futuredirections [J].The Internet and Higher Education,2007,(3):157-172.

[17][18] Garrison,D.R.,& Anderson,& Archer,W.Critical thinking,cognitive presence,and computer conferencing in distance educationg [J].The American Journal of Distance Education,2001,15(1):7-23.

[19][20] Mezirow,J.& Associates.Learning as transformation:Critical perspectives on a theory in progress [M].San Francisco:JossetBass,2000.54-78.

[21] 潘云鹤.人工智能2.0与教育的发展[J].中国远程教育,2018,(5):5-8.

作者简介:

李继梅:副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为成人教育、远程教育。

严文蕃: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教育政策、国际比较教育、教育研究方法。

沈欣忆:副研究员,博士,研究方向为教育技术、终身学习。

Research on the Quality of Distance Learning Based on the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Skills

—Take Beijing Open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Li Jimei1, Yan Wenfan2, Shen Xinyi3

(1.Beijing Open University Capital Lifelong Education Research Base 100081; 2.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 Boston, USA, Boston 02125-3393; 3.Beijing Academy of Educational Sciences, Beijing 100036)

Abstract: The Fifth Plenary Session of the 19th Central Committee put forward the goals of "building a high-quality education system" and "building a strong education country", which means that education has opened a new stage of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and becoming a strong education country. In the new stage, th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network technology has promoted the popular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and has also prompted more learners to accept a higher-quality education process to meet the needs of lifelong learning. The quality of learning and the improvement path determine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future education.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vocational skills update and development, the research uses grounded theoretical qualitative research methods,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text materials of 42 outstanding alumni of Beijing Open University, and reflects on the distance The satisfaction of learners needs, that is, the gains after learning, is used to observe the achievement of the quality of distance education, and explore way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distance open learning. The research results show that the improvement of the quality of distance learning requires education reform to focus on the four key aspects of distance learners learning motivation, learning process experience, vocational skills update and development, and continuous learning behavior, while focusing on the " Based on the learning characteristics and needs of "professionals", based on the three senses of presence in the exploration community, it puts forward reform suggestions on the quality evaluation methods of distance education, the construction of distance education resources,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distance learning support service systems.

Keywords: distance learning; professional skill development; quality

收稿日期:2021年1月30日

責任编辑:赵云建

猜你喜欢

质量
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二年级下册期末质量检测(一)
一年级下册期末质量检测(一)
有趣的质量单位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从“量”入手 提升农村小学生阅读质量
“质量”练习
物理学中谈质量
如何搞好期末复习
睡个好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