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二级分院课表编排现状与思考
2021-11-16范晶晶范崇辉
范晶晶 范崇辉
[摘 要] 随着高职院校办学规模扩大,课表编排工作面临巨大压力,部分院校课表编排模式渐渐转变。旨在通过分析当前高职院校课表编排特点、探讨合排模式存在的问题并思考解决途径,从而实现课表编排工作高质高效完成,推动教学秩序良好发展。
[关 键 词] 高职院校;二级分院;排课;现状;思考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45-0184-02
自教育部启动“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遴选重点高职院校建设,到近几年职业教育发展政策不断出台,高职院校发展势头迅猛,建设“高水平职业院校”等要求逐渐明晰。随着社会发展水平日益提高,高职教育改革不断推进,高职院校扩招比例大幅上升,与此同时引发教学管理工作面临重大挑战。课表编排作为高职院校教务工作中的重要环节之一,既是高职院校开展教学工作的前提条件,又是其稳定教学秩序和进程的基础。它不仅关乎教学资源整合,为教学有序开展奠基,还能优化专业课程设置,推动教学深化改革。近年来,随着高职院校扩招比例增加,开设专业及学生数量增多,大部分院校采用课表总排分排多种模式,出现了众多亟待解决的矛盾和问题。
一、高职院校课表编排的主要特点
(一)课表编排差异性大
教务排课是确保高职院校实现教学稳定运行、维持正常教学秩序的根本保障[1]。排课方式的选择和课表编排的质量不仅影响课程进度与教学运行的程度,还影响学生学习情绪与吸纳效果。因此在课表编排时,教学管理人员需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如节次编排与周课时设置合理性、理论与实践课程同一性、專业特色性等,但综合考虑多因素也极难同时满足要求。随着现代信息处理技术的不断进步,多数院校已逐步摒弃耗费精力、错误频出的传统手工排课方式,采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等先进手段编排课表。但该系统仍旧存在一定的弊端,例如它仅基于一般排课原则设置,内置数据和运行规律无法进行个性化、差异化编排,再者该系统操作界面较为复杂,对于部分人员使用时实操问题频出。故单方使用计算机网络手段仅能满足排课的一般需求,后期仍依赖人工编排与调整,造成二次加工、费时费力。
(二)编排因素相互制约和限制
课表编排工作涉及面广,包含教师、学生、课程、教学时间、教学资源等多种因素,且各因素紧密相连、息息相关。课表编排人员需在每年甚至每学期开始前及时掌握和更新教学资源总量并进行合理分配,其中涵盖总班级数量、单班学生人数、总教室数量、总实验室数量、教辅设备数量等,以免造成因前期掌握资源总量信息不准确导致重大教学事故或引发其他后果。另外,较多院校因地理位置限制设置校区管理模式,该模式的运行也极大程度上限制了教务工作运行及校企合作开展。
(三)排课工作冗长且耗费精力
大多数职业院校中的教务工作通常由教务处完成,部门责任明确但人员构成参差不一。课表编排工作一般设专人负责,因该工作集中在学期末与开学初,且考虑到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情况居多,通常学校只设单人单岗或抽调额外非专业人员辅助完成。使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排课时需要提前录入教学计划,需确保录入信息准确无误,且后续进行智能编排的公共课和专业课信息前后不能颠倒,整项工作约耗时两周,并会占据大量寒暑假时间,极易造成排课人员的不满情绪。编制成功的电子课表生成后需人工校验与核对,开学课表运行初期教师因故调课情况频出,或编制中途导致的小错误等都可能使电子课表出现较大调整,平台数据备份和微调困难,会引发焦躁及厌烦情绪,多种压力阻碍后续教学运行,也容易造成同事间隙。
二、二级分院课表编排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安排不合理
单排排课模式工作量较大,资源总量统计压力大;合排模式上下级单位协调易造成问题,导致教学进程拖延:公共课由教务处统一排课后优先选择时间段,造成专业性强且难度大的专业课排课顺序过于靠后,时间选择被动且不合理,极大影响学生的学习进程与教学效果; 高职院校开设大量实验实训课程,因公共课排课时段优先易导致节次分散、连排实验实训课程及专业课无法实现,教学质量难以保证;公共课安排和学生专业实习时间冲突易造成教师调课次数增加,导致教学进程延期;部分院校着重开展校企合作的专业难以满足外聘或兼课教师的排课需求,时间段易造成冲突和无法协调。
(二)资源分配难优化
高职院校逐年扩招通常会伴随专业数量增加、学生总数增多、校园资源压力增大,分配困难重重等问题,造成教学资源难以合理分配,例如,校园多个校区建设进度不同步、校区间教学资源分配差别大、校区间距离远、交通不便等问题也成为课程编排的“绊脚石”。导致的问题中,老校区问题严重:校舍陈旧、硬件设施差、多媒体设备老化等问题多发,易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上课进度延缓;教室、办公区、寝室和餐厅等常用活动片区的管理和资源配置不匹配易滋生学生不满情绪;年长教师不熟悉智慧教室操作、先进教学手段掌握时间跨度大;部分专业课程因教室数量限制采取合堂授课或延期开设,不仅影响教学效果、造成教学进程延误,还易导致学生放弃上课或不能按期毕业。
三、有关课表编排工作的思考
高职院校实行二级排课管理模式是符合当前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体制改革发展趋势的一种排课管理模式[2]。二级分院和教务处属不同机构,但工作内容相关性大且分工明确,更改课表编排模式可以使二级分院获得更多有关专业课程设置的主动权和独立权,节省排课总时长和获得资源总量的时间、精力,但与此同时也对教学管理工作的规范化、高效化、层级化和合理性提出新要求。在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工作中,课表编排因实际操作中诸多条件限制产生的多数问题充分表明,目前我国大多数高职院校采用的排课模式或许可以满足部分排课需求、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但是却不能够完全符合管理体制改革的要求,顺应教学管理工作的长足发展,我们仍需不断琢磨,加强思考。
(一)制订有针对性的排课策略,增补教学资源的数量
建议学校教务处能够在公共课编排前统一征求二级分院排课要求,涵盖所使用的教室数量、具体座位数、机房和实训室使用需求、外聘与兼职教师上课需求、学生外出实习时间安排等,尤其注意实验实训课程连排要求,在公共课排课时做好前期的调整和调配工作。另外,思政及体育等课程可相应调整至下午或晚自习时间段,在体育课后减少安排专业类课程,降低学生经过剧烈运动后再上课从而影响学习效果的几率,最大限度保证教学效果;实验实训课可多设置为四节课连上,以免造成实验内容多导致课堂时长不够,或实验草草结束导致结果未显示等特殊情况。教务处在前期需要根据二级分院提供的数据和信息,统筹合理地分配多媒体教室、智慧教室、机房等教学资源,避免二级分院在后期排专业课时出现教室冲突、乱用误用等教学场地资源浪费现象。一些配备实训室或机房的二级分院可以增加合理利用实训室的机会,提高有效教学场地的利用率。
(二)重视编排模式改革,明确分工,加强合作
高职院校在教学管理工作中应出台相应的监督管理机制和措施,并严格要求规范实施。具体机制可经过学校统筹协商,在教学任务设置、人才培养方案编制、专业优化整合、后勤与教学资源总量排查与汇总、校企合作课程规划和分区管理等方面得以体现;学校可以按工作需求设置岗位数量和匹配人员数量,明确各岗位职能分工并加强部门间的合作与交流;教务处下放排课的部分权利至二级分院其实不代表彻底移交工作,只是按照关系层级合理分配工作的方式,两者仍是统筹配合关系,仍需客观地协调教学资源,利用学院与分院之间搭建的桥梁合理地使用现有资源。
(三)加强相关工作者业務培训和指导
因教学管理人员通常资历尚浅,且欠缺培训和学习机会。高职院校教务处和二级分院可定期举办相关培训和研讨,加强相关工作者的理论知识体系构建,如各院校采用的排课软件操作、常见快捷方式使用、排课期间常见问题解决方法、高效排课小组研讨等,通过集中培训、学习促进和提高管理工作者的能力素质、工作效率;因对课程间衔接关系,课程属性及时长、实验实训的内容等有更多了解,教研室主任及专业带头人、课程主要负责人等可在一定程度上提供指导协助,帮助排课工作者了解专业课程设置体系和前后衔接,更好地进行课程优化和整合;课表合排模式增加了二级分院排课工作者的工作压力,可适当申请在课程编排集中时间内增加排课人员数量,以此安排分工、减轻过重的排课负担;二级分院也应健全奖励机制,尊重排课工作者的工作成果并给予支持,以制度的形式禁止以无端理由随意调整和重制课表,并且对于占用寒暑假时间辛勤工作的额外工作量应给予对应奖励。
新的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的快速发展不断面临着新要求和新挑战,广大教育工作者应重视课表编排工作,优化资源配置、健全奖励机制、加强部门合作;课表编排者应深化课表编排理念、系统掌握体系结构、合理解决存在矛盾,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更科学、合理地进行课程安排,以提高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袁雪.浅谈教务排课对高职院校教学运行的影响[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8(3):96-97.
[2]谢淑珍.高职院校二级排课管理模式的探讨[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9):18-22.
◎编辑 栗国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