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统筹发展和安全的环境形势及对策建议一一以贵州为例

2021-11-16丁胜吴大华

党政论坛 2021年4期
关键词:统筹

丁胜 吴大华

[摘要]“统筹发展和安全”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审时度势提出的重要理念和做出的重大部署。贵州亟须坚守战略定力,坚持系统观念和底线思维,着力打造“多维一体”安全防护网,切实做到发展和安全“一体两翼”,勠力同心开创富强安定的“多彩贵州新未来”。

[关键词]统筹;发展和安全;富强安定

习近平2021年春节前夕视察贵州,要求贵州做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工作”,更加重视生态安全、生产安全和食品安全。 “统筹发展和安全”作为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对贵州工作的特别指示,是贵州的“必答题”也是“加试题”,需要交出优秀答卷。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风险挑战高发期, “统筹发展和安全”更是应对动态复杂环境,加快“贵州速度”不掉队、保障“贵州新路”不折返、聚焦“贵州缩影”可放大、借鉴“贵州样板—可推广的重要理念和抓手,需要深入研判环境形势,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一、统筹发展和安全的重大意义

统筹发展和安全在治国理政中具有基础性地位,不仅是贵州贯彻落实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特别指示的必然选择,也是应对国内外风险挑战的重要抓手,具有重要意义。

1.统筹发展和安全是国家富强安定的应有之义

国家产生以来,统筹发展和安全便是历代政权不可忽视的重要议题,考验着执政者智慧。2020年8月24日,习近平在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上指出,要加快形成“关于统筹发展和安全的理论”。梳理中国历史可知,虽然迄今尚未形成统筹发展和安全的系统理论,但先秦时期已有相关论述。《周易·系辞下传》中“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奉劝当政者要居安思危、防微杜渐,“其亡其亡,系于苞桑”则直接指出统筹二者关系的重要性,警醒当政者兼顾发展和稳定的关系,因为国家的发展需要稳固的社会根基,根基不稳会导致国运衰竭甚至灭亡。①此后,儒家的“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道家的“为之于其未有,治之于其未乱”等论述,都内含治国理政中防范风险、以人为本谋求发展的思想。改革开放以来,发展和稳定始终是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进入新世纪,随着国内外发展环境和条件发生深刻复杂变化,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和西方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以及意识形态倾销的加剧,统筹发展和安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紧迫。

2.统筹发展和安全是新时代治国理政的重大战略

党中央提出“统筹发展和安全”以来,学界进行了有益探索。高培勇对中央提出这—概念的背景进行了解读,认为对大国经济来说,坚持扩大内需是应对外部风险挑战的客观要求,是统筹发展和安全的现实需要。②吴大华从政治安全等四个维度剖析了发展和安全之于高质量发展阶段的重要性。③马宝成认为安全是发展前提,发展是安全保障,因此必须牢牢守住安全发展底线,坚持国家利益至上,把人民安全摆在首位,以政治安全为根本,全面提高公共安全保障能力。④董晓辉等学者认为,安全和发展是鸟之两翼、车之双轮,统筹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要坚持系统观念。⑤总而言之,目前的研究以背景阐释、意义阐释为主,视角以总体國家安全观为主,理论建构尚处于起步阶段。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始终重视思想建党、理论强党。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十分重视“统筹发展和安全”。据不完全统计,2020年以来习近平先后20多次作重要论述,不断推动“统筹发展和安全”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发展,强调通过发挥制度优势、巩固社会根基、补足发展短板以及强化安全弱项,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和长治久安。

3.统筹发展和安全是贵州“闯新路”等“四新”的重要保障

贵州经过“黄金十年”的追赶,已然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朝着高质量发展阶段前行,同期经济社会发展面临新的机遇与风险挑战,统筹发展和安全具有重大现实意义。一方面,“统筹发展和安全”是接轨中央顶层设计,不折不扣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的必然要求。习近平在毕节化屋村视察时要求重视生态安全,在贵阳视察时要求重视生产安全、食品安全,在听取贵州工作汇报时强调要“统筹发展和安全工作”,贵州作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大踏步前进的—个“缩影”,需要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好这些重要指示精神。另一方面,“统筹发展和安全”是应对动态复杂环境,继续推动贵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习近平视察期间明确指出“党中央对贵州的工作是肯定的”,同时指出贵州和全国一样,也还面临着结构性、体制性、周期性问题相互交织所带来的困难和挑战,要求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在乡村振兴上开新局、在实施数字经济战略上抢新机以及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出新绩,“四新”开局与深化需要以统筹发展和安全工作为保障。

二、贵州统筹发展和安全面临的风险挑战

党的十八大以来,贵州在思想上“绷紧弦”、行动上“拉满弓”,通过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人民中心宗旨、系统发展观念以及安全底线思维等,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固本培元、行稳致远。囿于国际形势变化、国内发展方式转化以及省内高质量发展要求,贵州发展和安全也还面临一些风险挑战。

1.国际环境:贵州面临八个风险倒灌的挑战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国际形势可能陷入更多不可预测的“异常博弈”陷阱。表现为:随着中国国力提升,西方国家对国际格局的“东升西降”表现出空前的焦虑和敏感,在此进程中,中国面临八个国际风险:一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压制加剧,呈现由以往单边对峙到寻求合围的趋势;二是以军事围堵威胁的周边环境恶化,南海和台湾海峡局势紧张;三是以大国责任为借口的道义陷阱加深;⑥四是全球产业链、贸易链脆弱性凸显;五是各种极端势力活跃的国际风险蔓延;六是西方意识形态倾销和“制度污名化”伴随的“话语风险”;七是国际关系重塑中守成规则的保守与对抗;八是科技“脱钩”与数字压制等不断上演。这些国际风险对国内的影响和冲击,贵州面临的发展环境和外部安全比以往任何一个时期都更加复杂。

2.国内环境:贵州面临六个风险挤压的挑战

历经近四十年持续高速发展,中国已然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面临六个方面的阶段性风险:一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伴随的社会问题逐渐显现;二是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进程中调结构、转方式、促改革伴随阵痛;三是科技等创新能力存在不足,技术“卡脖子”使得转型升级面临诸多困难;四是政府投资拉动、社会投资活力不足、土地财政依赖等结构性问题仍待破局;五是资金占用成本、环境保护成本、劳动力使用成本等逐渐走高;六是市场主体、社会组织等行业自治能力不足导致的政府兜底风险。⑦

3.省内环境:贵州面临六个方面风险挑战

国际风险倒灌、国内风险挤压以及高速发展中的一些新问题,使得贵州统筹发展和安全主要面临六个方面的挑战(见表1)。

三、贵州统筹发展和安全环境形势分析

防范化解国际风险与国内风险共振,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贵州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议题。总体看,贵州“统筹发展和安全”凸显为稳定中有风险、风险中有新机、新机中有新路、新路中有跨越的阶段性特征。进一步说,贵州高质量发展的环境氛围没有大的改变,两件大事将呈现非线性发展态势,统筹兼顾不仅能“转危为机”,保持战略定力还能“赢得先机”。

1.国际环境并非触底,倒灌风险总体可控,贵州发展和安全“危中有机”

首先,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群体性崛起, “中国道路”展现出的制度优势和发展活力不断获得认可和新的话语权,同期西方霸权呈削弱之势,守成大国的“国际卸责”等不得人心,这些方面为中国的发展和安全提供了新的机遇和环境。其次,中国是世界范围内新冠肺炎疫情控制最好和经济复苏最早的国家之一,中国的发展为国际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朋友圈”的不断回归与拓展,将持续为发展和安全注入新的活力和机遇。最后,贵州经济结构对外依存度保持在合理区间,在国际风险倒灌中有缓冲的余地和纵深发展的空间,随着外贸、物流、产业的回暖,发展和安全“危中有机”。

2.国内环境向稳向好,挤压风险围而不困,贵州两件大事能“转危为机”

首先,中国的经济体量在应对国际风险中具有基础优势,国内庞大的市场使得经济发展有很大的回旋余地,内循环为主双循环互促、核心科技攻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驱动等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持续活力,这些方面也将为贵州的发展和安全带来溢出红利。其次,社会主义强大的组织优势和制度优势,在应对国际国内风险中具有极强的韧性,党的全面领导、依法治国以及人民当家作主为贵州化解风险挑战提供了强大保障。最后,贵州“黄金十年”的高速增长,经济基础、社会基础、技术基础以及战略赋能等不断筑牢防御风险挑战的“四梁八柱”,统筹发展和安全不仅能“困中破局”,保持战略定力还能“赢得先机”。

四、贵州统筹发展和安全的对策建议

面对不稳定性不确定性以及战略机遇期,贵州需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瞄准高质量发展和高质量安全“一体两翼”战略目标,坚持系统观念和底线思维,着力打造以政治安全等为主要内容的“多维一体”安全防護网,切实做到发展和安全互为表里,勠力同心开创富强安定的“多彩贵州新未来”。

1.“一体两翼”:坚持高质量发展和高质量安全的目标理念

观照人类社会发展历程可见,发展和安全的辩证关系凸显为四种类型:一是低发展低安全的“动荡社会”,二是低发展高安全的“危机社会”,三是高发展低安全的“风险社会”,四是高发展高安全的“富强安定社会”。近代以来,中国从晚清民国时期的动荡社会,到新中国成立之初发展水平较低潜藏的危机社会,到改革开放后体制机制不断健全中利益驱动的风险社会,再到党的十八大以来不断接近的富强安定社会,都充分凸显了四种类型的螺旋上升态势。贵州需要总体把握住这一发展趋势和阶段特征,以高质量发展和高质量安全“一体两翼”战略目标为引领,加快形成“双高”发展格局。一是以史为鉴,准确把握发展和安全的历史辩证关系,从动荡社会、危机社会和风险社会中发掘应对智慧,加快形成新时代贵州统筹发展和安全的理论体系。二是审视当下,加强对国际国内形势的科学研判和比对分析,扎实堵漏洞、强弱项,不能就安全谈安全,把安全和发展对立起来,而是充分发挥制度优势提升治理效能,不断推动发展和安全的有机融合和协调发展。三是展望未来,坚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势头不可阻挡,贵州迈入富强安定社会的蓝图必然实现,只有坚定信心和决心,提振精气神并保持战略定力,才能在新征程中不断朝着富强安定社会的目标挺进。

2.系统观念:顶层设计保障高质量发展和高质量安全行稳致远

《贞观政要·纳谏》云“备豫不虞,为国常道”,意即事先防备意外之事是治国理政的通理。习近平强调要“处理好发展和安全的关系,有效防范和应对可能影响现代化进程的系统性风险”。⑧贵州正处于国际风险倒灌、国内风险挤压以及自身风险挑战叠加的特殊时期,亟须居安思危,强化顶层设计,营造良好环境氛围。一方面,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⑨开放环境中,强大的国家能力在应对风险挑战中远比西方的“程序民主”更有效率、更得人心。社会主义中国拥有一个强大的政党,国家能力凸显为党领导下的协作共治能力。毫不动摇加强党的建设,不仅是贵州应对风险挑战的坚强后盾,也是保持发展活力的关键所在。贵州需要矢志不渝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着力把全省各级党组织锻造得更加坚强有力,尤其是强化党委相关部门政治机关的定位和组织领导,重点推动“两件大事”从“九龙治水”到“一龙管水”转变,形成“同心圆”治理格局。另一方面,不断完善体制机制。发展和安全是一个地方最为重要的“两翼”,任何一方面出现问题都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因此,贵州需要以刚性的制度保障重点领域的绝对安全,以柔性的机制补齐其他领域的安全短板,重点通过探索建立总体国家安全观视野下的统筹发展和安全保障条例等地方法规,不断强化法制保障,确保全省不发生系统性颠覆性风险。

3.底线思维:牢牢守住政治安全等六大方面安全底线

一是以政治安全为根本。将执政安全、制度安全和意识形态安全纳入等级保护,筑牢政治安全铜墙铁壁。坚定不移发展经济,推动二次分配公平正义,减低相对失落感和相对剥夺感。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夯实社会主义信仰基础。依托贵州军工、大数据等优势,打造中国政治安全战略大后方。二是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优化经济结构,打造传统优强产业为重点、数字经济等新经济为发力点的多点支撑产业布局。加强经济安全风险预警、防控和能力建设,从严审批政府性投融资,确保不发生系统性债务风险和金融风险。激发市场活力,破除影响社会投资壁垒。三是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严防新冠肺炎疫情,捍卫人民生命安全。注重公众风险意识的培育和风险文化的教育,提升对风险的感知力、应对力,形成群防群治的安全共识。加强食品安全、生产安全等智能防治体系建设,坚决遏制危及生命财产安全的重特大事故发生。四是以社会安全为保障。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水平,建强各领域各行业自治能力和风险自我消解能力,降低政府责任扩大化风险。加强风险预防化解机制建设,打造智能化、协同化、专业化社会安全体系。强化平安贵州、法治贵州建设,着力推进民法典在维护权利、解决纠纷和促进和谐中的重要作用。五是以网络安全为重点。坚持“网下管什么,网上就要管什么”的原则打造线上线下一体化网络安全格局。探索建立大数据和网络法庭,建立防治涉网金融犯罪等长效机制。推动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对全省范围内涉网重要设施、重点项目、重大系统等实施等级保护。六是以生态安全为底色。构建严密的生态责任体系,以最严格的责任制度、法规制度和治理方式确保生态安全。构建绿色发展新格局,以“绿色—贯穿高质量发展始终。强化生态文明制度建设,高质量推进生态文明试验区、生态文明论坛建设。

五、结论

贵州是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开放条件下的高质量发展和高质量安全有两层含义:一是发展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强劲的抗风险韧性,能够克服中短期环境变化带来的负面影响而保持总体稳定、均衡与可持续发展;二是安全具有结构性稳定特征,不会因为某一领域某一环节出现冲击而导致系统陛瘫痪。习近平强调: “安全是发展的保障,发展是安全的目的。”贵州“双高”目标的实现需要始终不渝地推动二者的内涵式互嵌、互促与融合,不可偏废其一,确保不因任何因素推迟延后高质量发展的进程。

基金项目:2021年度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项目“贵州网络突发事件综合治理研究”,编号:CXZK2105

注释:

①[清]陈梦雷:《周易浅述》,九州出版社,2004年版,第361-418頁。

②高培勇:《构建新发展格局须统筹发展和安全》,《上海企业》2020第12期。

③吴大华:《加大统筹发展和安全力度》,《贵州日报》2021年1月20日,理论版。

④马宝成:《统筹发展和安全筑牢国家安全屏障》,《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20年第12期。

⑤董晓辉:《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红旗文稿》2021年第23期。

⑥王文:《中国须适应“逆风”崛起》,《环球》2021年第5期。

⑦任保平、杜宇翔:《高质量发展目标下的中国经济发展成本度量》,《财经问题研究》2020年第6期。

⑧《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人民日报》2020年11月4日,第1版。

⑨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6页。

作者丁胜系贵州省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吴大华系贵州省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责任编辑 王玉)

猜你喜欢

统筹
论统筹团镇财政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天津滨海新区蓝白领公寓盘活与统筹
以可持续发展理念统筹城镇协同发展路径研究
对高中数学选修课的几点思考
科学发展观指导中专教育的探索与尝试
永川模式十年发展给中国职业教育的启示
城乡居民大病医保统筹探究
浅议实现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的方式
园林绿化植物配置的研究
广州“增城模式”对济阳发展的启示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