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学视角下山西民俗文化汉俄翻译应用研究
2021-11-16雷海霞
雷海霞
[摘 要] 民俗是一个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山西是中国有名的历史文化大省,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山西传统民俗文化是山西独特的文化资源和精神标识,是山西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由于山西地理位置和文化相对封闭,其丰富的内涵未被大众熟知。俄语国家的人民对它的了解更是微乎其微。基于山西民俗文化的汉俄翻译现状,从翻译内容的全面性和独特性、翻译手段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译文的准确性与艺术性三个方面阐述了翻译中应注意的问题,并以山西面塑为例做了分析。
[关 键 词] 民俗学;山西民俗文化;汉俄翻译
[中图分类号] H3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45-0062-02
民俗是一个民族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形成的并世代相传的习俗,即风俗、习惯、礼节等的总称,是一个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俗学作为一门研究民俗的学科,主要研究当地民众的风俗习惯、口承文学、传统技艺、生活文化及其思考模式,并阐明这些民俗现象在时空中的流变意义。以下我们将尝试从民俗学的角度探讨山西民俗文化俄文翻译的现状、翻译中应考虑的因素。
一、山西民俗文化俄文翻译研究背景
山西是中国有名的历史文化大省,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山西传统民俗文化是山西独特的文化资源和精神标识。山西民俗文化包罗万象,有戏曲、民间工艺、民间歌舞、民间传说、民间风俗习惯等,是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由于山西地理位置和文化相对封闭,山西传统民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受到了很大的制约,还只停留在平面模式上,其丰富的内涵未被大众熟知。因此,在中俄文化交流中,山西的民俗文化大多数情况下只能依靠山西本土的文化使者去宣传和交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与国之间、城市与城市之间的交流越来越频繁,客观上带动了语言文化的传播和发展。2013年,首次提出了“一带一路”的倡议,同时,山西各级政府也开始大力发展山西旅游产业,扩大对外开放平台和环境建设,加强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2017年以来,伴随着中俄友好关系的快速发展,俄罗斯社会各界也越来越重视“一带一路”倡议。
“2020年中俄社会民意调查报告”结果也显示,中俄民众彼此认可,中俄关系的社会基础更加巩固。同时,在2021年中国和俄罗斯关于《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签署20周年的联合声明中,双方再次提到要深化文化交流合作,提升文化中心、友好协会及社会组织作用。在这种背景下,准确翻译山西的民俗文化,促进中俄文化交流,促使更多的俄罗斯人知道山西、了解山西,愿意来山西旅游或投资,对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带动山西经济转型发展,扩大山西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山西民俗文化俄文翻译现状
近些年来,国内研究民俗文化的专家和学者众多。在知网上,我们输入“民俗文化”搜索,一共显示4.31萬个结果;输入“中国民俗文化”搜索,找到2252条结果,其中2010年以后的有1477条;输入“山西民俗文化”搜索,只找到204条结果,其中2010年以后的有174条;输入“山西民俗文化翻译”搜索,只显示3条结果,均为2015年后发表;输入“山西民俗文化翻译”搜索,显示搜索结果为0。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中外学者都非常重视民俗文化的研究;学者对中国民俗文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近十年,并且越来越重视这一方面的内容研究。此外,近些年来,学者对山西民俗文化的研究呈现上升趋势,但是对中华文明发祥地之一的山西来说,这些研究还远远不够;对山西民俗文化的翻译研究几乎为空白,更不用提对其的俄文翻译研究了。当然,近些年来,很多出版社出版了有关山西民俗文化的书籍,有山西古籍出版社2006年出版的《晋商故里民俗》,山西人民出版社2009年出版的《偏关民俗文化》、2012年出版的《山西民俗摭拾》、2015年出版的《山西故事·民俗风物》、2016年出版的《沁河流域的民俗体育文化》、2017年出版的《左权民俗》、2018年出版的《山西晋中秧歌志》;光明日报出版社2014年出版的《中国节日志·春节(山西卷)》,2018年中华书局出版的《山西省志·民俗志》等。当然,这些都还只是停留在中文层面上,要想让山西民俗文化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该方面的翻译研究。
三、俄文翻译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山西民俗文化翻译无外乎指的是翻译的数量和质量。翻译的数量我们在前面已经提出,几乎为空白。在此我们主要探索在下一步翻译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以便提高翻译质量,达到更好的传递效果。
(一)内容的全面性和独特性结合
由于所处地域不同,历史发展进程迥异,俄罗斯的民俗文化特质与中国有着较大的差异,这种差异会直接影响俄罗斯游客对山西民俗文化的理解和体验。在翻译过程中,应该在保持山西民俗文化原有特质的基础上将这两种文化进行融合,也就是说既要全面介绍,反映民俗文化的地域性,同时,又可以研究两个民族之间的相似之处,使翻译的内容更易为国外读者接受。
以岚县面塑为例,岚县面塑于2014年被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翻译有关岚县面塑的民俗文化时,我们应考虑到岚县面塑的发展史,如目前考古发现的最早有关岚县面塑的描述及历史上有关岚县面塑的记载;岚县面塑如何取材,取材主题有何象征意义;这种文化如何反映岚县民众的日常生活及心理。而俄罗斯复活节的“彩蛋”、谢肉节薄饼等反映俄罗斯民俗文化的传统食物,可以在翻译过程中引入作类比,以达到有效传达山西民俗文化信息的目的。
(二)翻译手段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结合
汉语和俄语分属于不同的语系,所以由于一定地域民俗的特有词语具有浓厚的民族色彩,因此翻译时,先要弄清其具体含义和主要特点,注意民族特色和表达方式。同时,为了翻译的准确性,一定要多查阅相关词典和资料,必要时请教他人,在翻译过程中,如若找不到等值词,可采用音译法、注释法;如果能找到意思相近的词语,可以采用直译法和近似译法。此外,在涉及民族色彩很强的词汇时,一定要注意考查该事物名词的渊源,必要时要加上附注进行解释。例如,“龙”和“凤”的形象则是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龙是帝王的象征,是权势和尊荣的象征,又是幸运和成功的标志,中国人也自豪地称自己为“龙的传人”;“凤”自古以来就是古代传说中最重要的吉祥神奇之物,象征美好、才智和吉祥,也是中国皇权的象征,常和龙一起使用。龙凤呈祥是最具中国文化特色的图腾。这些都是需要在翻译的过程中添加进去的内容,读者自然也就理解了“龙凤呈祥”这个成语的真正涵义。否则外国读者不但无法正确理解为什么要出现“龙”“凤”形象,而且会因为“龙”在西方是罪恶和邪恶的代表而产生误解。
(三)翻译的准确性与艺术性相结合
我国传统译论“信达雅”语言凝练、内涵丰富,是译者追求的最高境界。翻译山西民俗文化,为的是感染目标读者并促使其采取行动,吸引其加入了解山西文化、热爱山西文化的圈子里。所以在翻译过程中,我们也要遵循这个原则,不能因为追求准确忽略了语言的动感美,也不能因为追求语言的艺术性而忽视内容的准确。
四、翻译案例分析
www.yandex.ru是目前俄罗斯使用最广的搜索引擎,笔者试着从上面搜索山西面塑的材料,发现内容很少。我们在环球网上找到了一段山西面塑的俄文介绍。在这段俄文里,作者介绍了面塑是山西省高平市一种传统的手工艺;每逢节日、纪念日、婚礼或者其他重大活动,当地居民就会做各种各样的面塑;做面塑要用到以下工具:剪刀、筷子、梳子等。形状一般有龙或者凤;做成的龙凤面塑一般象征生活的幸福美滿。从这段文字我们可以看出,权威媒体对山西面塑的介绍过于简单、片面,根本无法引起读者的兴趣,更不用说去当地一探究竟了。山西面塑有什么样的历史、有哪些造型、它们象征什么、出现在什么场合、反映什么样的民间文化、有哪些民间匠人、有什么样的传说故事在这段俄文中都没有提及。信息量过少,所翻译内容缺乏系统性,是造成山西民俗文化无法吸引讲俄语国家游客的主要原因之一。
五、结语
从民俗学视角进行山西民俗文化的汉俄翻译应用研究,审视山西民俗文化汉俄翻译现状,并针对该问题提出对策,有利于引起相关从业人员对该问题的重视,带动山西民俗文化翻译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同时有利于促进山西对外文化交流,带动山西旅游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莉.一带一路背景下山西民俗文化翻译研究[J].中国民族博览,2020(12):124-125.
[2]张昕玥.民俗文化的外宣及其翻译策略分析[J].中国民族博览,2019(7):81-82.
[3]李淑涵.文化空缺现象与汉俄翻译[J].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20,40(1):79-80.
[4]孙娜,高学满.中俄互译中文化差异及翻译技巧[J].黑河学院学报,2018,9(12):146-147.
[5]从亚平.实用俄汉汉俄翻译教程(上册)[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12:105-111.
◎编辑 马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