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方法治疗寻常痤疮临床观察
2021-11-16陈富梅
陈富梅,薛 梅
(重庆市中医院道门口院部皮肤科,重庆 400011)
痤疮是皮肤科常见病,由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引发,主要表现为粉刺、丘疹、脓疱、结节与囊肿,多见于青春期男女,病程较长,严重者形成凹陷或增生性瘢痕,明显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目前西医治疗主要用维甲酸、抗生素、激素等,但有不良反应,且停药后病情易复发[2]。笔者用自血疗法、火针联合红蓝光治疗寻常痤疮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57例,均为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诊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27例。治疗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18~36岁,平均(22.43±2.13)岁;病程2~24个月,平均(1.45±0.72)年。对照组男15例,女12例;年龄19~35岁,平均(23.98±2.41);病程1个月~27个月,平均(1.32±0.83)年。两组性别、年龄、病程和病情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国临床皮肤病学》痤疮诊断标准[1];②皮损仅限于面部;③14天内未内服用糖皮质激素或光敏性药物;④知情并同意接受治疗、随访。
排除标准:①凝血功能障碍;②面部过敏性皮炎急性期;③妊娠及哺乳期;④免疫缺陷性疾病;⑤有皮肤癌倾向;⑥光敏性或瘢痕体质。
2 治疗方法
自血疗法:于肘部静脉抽血8mL后(无抗凝剂)立即注射至双曲池、双足三里,每个穴位注射2mL。用无菌棉签按压针孔片刻。每周1次,4次为一疗程。
火针治疗:常规消毒后,将盘龙细针于酒精灯上烧至发白,垂直快速刺破皮损顶部,快速穿刺进出,然后用无菌棉签擦拭或轻轻按压。再外用碘伏消毒点刺处。第2天即可结痂,3至4日痂皮干燥,逐渐脱落,每周1次,连续4次为一疗程。
红蓝光照射:用深圳普门光电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LED型光动力治疗仪,蓝光波长(417±10)nm,能量密度80J/cm2;红光波长(633±10)nm,能量密度60J/cm2。采用红蓝光交替照射治疗,照射前戴好护目镜,LED光源垂直于患者面部15~20cm,每次照射20min,每周照射2次,8次为一疗程,其中第1、3、5、7次照射蓝光,第2、4、6、8次照射红光。
治疗组用自血疗法、火针联合红蓝光治疗,对照组用火针联合红蓝光治疗。
3 观察方法
皮损评分标准:采用痤疮综合分级系统(global acne grading system,GAGS)评价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4周的皮损变化情况。
不良反应评估:记录不良反应,是否发生,发生的时间、表现及转归。
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 疗效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002版·痤疮的疗效评定标准〉判定疗效。痊愈:皮损消退或遗留色素沉着,疗效指数大于等于95%。显效:症状明显减轻,疗效指数70%~94%,大部分皮损消退。有效:部分皮损消退,症状改善,疗效指数30%~69%。无效:皮损基本无变化,甚至加重,疗效指数小于30%。
5 治疗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GAGS综合分值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GAGS综合分值比较 (分,±s)
表1 两组治疗前后GAGS综合分值比较 (分,±s)
组别 例 治疗前 治疗2周后 治疗4周后治疗组 30 21.49±3.72 12.61±2.86 6.56±2.14对照组 27 21.13±3.48 16.34±2.71 11.02±2.36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有1例出现面部火针治疗后遗留的轻度色素沉着,2周后色素逐渐消退。
6 讨 论
痤疮是皮肤科常见的疾病,诱发因素主要有体内内分泌变化、毛囊皮脂腺导管角化异常、痤疮丙酸杆菌感染、高GI饮食、作息不规律、免疫学因素等病因,治疗主要采用口服和外用抗生素及维A酸。抗生素容易产生耐药性和菌群紊乱,维A酸类药物如异维A酸软胶囊,可能出现皮肤黏膜干燥、口腔溃疡、牙龈炎、掌跖脱皮、指甲脆性增加、甲沟炎等不良反应,较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包括头痛、眩晕、抑郁等,甚至还有致畸作用等[3]。
近年来,红蓝光交替治疗痤疮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4]。光疗光源为发光二级管,其中红光波长(633 ±10)nm,蓝光波长(417±10)nm。蓝光可以被痤疮丙酸杆菌产生的内源性卟啉(主要是原卟啉Ⅲ)吸收,产生细胞毒性单态氧,后者可以破坏细胞膜和皮脂腺,杀灭痤疮丙酸杆菌。还可作用于角质形成细胞,减轻毛囊的角质阻塞,减少炎性皮损[5]。红光波长长,穿透性好,深度甚至可以达到皮下1至3mm,改善深部组织的血淋巴循环,加速炎症消退,促进皮肤胶原纤维的重组和组织修复。同时,红光促进成纤维细胞产生生长因子,促进胶原组织再生,减少瘢痕形成[6]。所以,进行红蓝光交替照射可以更好地杀灭痤疮丙酸杆菌,清除炎性反应,减少瘢痕形成,有效的治疗轻度和中度痤疮。然而,由于重度痤疮皮损病灶位置较深,红光和蓝光照射并不能达到治疗深度,所以仅用红蓝光照射对重度痤疮治疗效果不佳[7]。
寻常痤疮属中医“粉刺”、“肺风粉刺”范畴。《素问·生气通天论》有“膏粱之人,内脏滞热。痤……皆肺气内郁所为”及“劳汗当风,寒薄为鼓,郁乃痤”的记载。《外科正宗》指出“肺风属肺热,粉刺、酒渣鼻、酒刺属脾经。此四名同类,皆由血热瘀滞不散。又有好饮者,胃中糟粕之味,熏蒸肺脏而成。经所谓有诸内形诸外,当分受于何经以治之”。病因病机为肺经风热,饮食不调,外邪侵袭致气血壅塞,血瘀痰阻。火针用于治疗外科疾病,首见于《刘涓子鬼遗方》“凡里有脓毒,诸药贴不破者,宜用熟铜针,于油火上燎透,先用墨笔点定,却当头以针浅刺入,随针出脓者,顺也”。火针治疗痤疮取其“以热引热、火郁发之”之意,火针针刺皮损、排除脓液,借助火针穿刺之力,开门祛邪,引热外达既可阻止脓液向深处浸润,又可行气活血、消肿止痛,从而起到穿刺引流、化腐生新、软坚散结的作用,最后“邪去正安”,逐渐痊愈。临床研究发现火针的灼热刺激能使皮肤局部充血、水 肿,伴短暂的灼热、疼痛,由于这种热力刺激,能使血管扩张,管壁的渗透力增 强,血浆由血管壁内渗出,从而使机体的应激性和 修复能力增强[8]。自血疗法[9]首见于《本草纲目》,是一种非特异性的刺激疗法,结合了针灸、放血和穴位注射方法,通过产生非特异性脱敏和促进白细胞吞噬来提高人体的免疫力。针刺可直接刺激经络上的穴位,其中足三里具有燥湿健脾、生发胃气的作用,也是强壮的穴位,能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抵御外界病原体的侵袭。曲池穴是手阳明的大肠经的穴位,大肠经与肺经互为表里,肺主皮毛,针刺其可清热解表、散风止痒、消肿止痛、疏通经络。现代研究表明,针刺曲池穴对炎症灶的白细胞迁移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从而缩短炎症过程,促进痤疮的愈合[10]。
自血疗法、火针联合红蓝光治疗寻常痤疮疗效较好,且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