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下肢肌肉链训练配合小针刀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观察

2021-11-16李麦朵李培峰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1年7期
关键词:针刀骨性骨关节炎

李麦朵,南 恒,李培峰

(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河南 洛阳 471000)

骨关节炎[1]是一种严重影响生活和工作质量的关节退行性疾病,而膝骨性关节炎是临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多发于40岁以上中老年人。研究表明,60岁以上人群的发病率高达50%以上[2-3]。膝关节骨关节炎表现为膝关节疼痛、活动受限,或伴有肿胀,严重会导致膝关节畸形、下肢肌肉萎缩。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者提出,人体是一个整体,附着在人体各个肌肉上的筋膜也是一个整体,人体通过运动链来完成各个动作。本研究用下肢肌肉链训练配合针刀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60例,均为2020年6月至2020年11月我院疼痛康复科门诊收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男12例,女18例;年龄40~68岁,平均(55.87±7.74)岁;病程1~156个月,平均(64.10±47.14)个月;VAS评分(5.33±1.24)分,Lysholm评分(29.40±12.97)分。对照组男13例,女17例;年龄40~68岁,平均(54.93±8.34)岁;病程1~156个月,平均(61.50±46.12)个月;VAS评分(5.43±1.33)分,Lysholm评分(33.67±13.33)分。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西医诊断标准:根据2007年《骨关节炎诊治指南》[4]中关于膝骨关节炎诊断标准制定。①膝关节疼痛反复疼痛至少1个月;②在站立或负重位下的X线片可见关节间隙变窄,关节缘有骨赘形成,软骨下骨硬化以及囊性变;③关节液(至少2次)黏稠、清亮,WBC<2000个/mL;④年龄40岁以上;⑤每天晨僵时间少于30min;⑥膝关节活动时可们及骨摩擦音或骨擦感。符合①②条或①③⑤⑥条或①④⑤⑥条可诊断。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骨痹的诊断标准[5]。①膝关节疼痛,或伴有屈伸不利,休息及活动后缓解,劳累后加重,病情反复;②病程缓慢,起病隐匿,以中老年人居多;③膝关节可见肿胀,活动膝关节时,可伴有磨擦声;④影像学提示膝关节间隙狭窄、软骨下骨质硬化,关节面边缘可见唇样改变,多有骨赘形成,以及骨质疏松。

纳入标准:符合中、西医诊断标准,单侧膝盖发病,接受针刀治疗,近1个月未使用其他干预方法,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及胸部CT未见明显异常,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不符合纳入标准,局部皮肤破溃,不耐受针刀治疗,凝血功能异常。

2 治疗方法

两组均用小针刀治疗。患者仰卧,将患膝垫起,选择髌周、髌上囊、膝内、外侧副韧带起止点处最明显压痛点及膝盖周围肌肉条索状、结节状的位置,选取2~3个作为治疗点并标记,消毒后铺上洞巾,戴一次性手套,再次消毒,选取Ⅰ型4号汉章牌针刀行纵行剥离1~2针,针下有轻松感后起针,用棉签按压片刻,贴敷创可贴,3天内伤口勿沾水,预防感染。每3天治疗1次,3次为一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

治疗组配合下肢肌肉链等长训练。前侧链为股四头肌-胫骨前肌,外侧链为臀大肌-阔筋膜张肌-髂胫束-腓骨长、短肌,后侧链为腘绳肌-小腿三头肌,3条肌肉链在康复治疗师的帮助下行肌肉的等长训练,每组20次,每日15组,连续治疗18天。

3 观察指标

VAS评分、Lysholm评分及安全性指标。

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如出血、皮肤瘀斑、晕针、皮下血肿。

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计数资料以(%)表示、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 疗效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6]。显效:症状消失,膝关节功能基础恢复,可以参加正常工作和生活。有效:疼痛、肿胀明显减轻,膝关节活动度有明显进步,工作能力或生活自理有所改善。无效:疼痛虽减轻,但膝关节功能障碍无明显改善。

5 治疗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

两组治疗前后膝关节评分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膝关节评分比较 (分,±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膝关节评分比较 (分,±s)

组别 例 VAS t P Lysholm t P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治疗组 30 5.33±1.24 2.20±0.71 13.41 0.00 29.40±12.97 85.07±11.58 -16.66 0.00对照组 30 5.43±1.33 2.77±0.86 12.64 0.00 33.67±13.33 78.80±12.16 -14.62 0.00 t-0.301 -2.779 -1.257 2.045 P 0.77 0.01 0.21 0.045

治疗过程小针刀出现局部瘀血5例,以股四头肌内侧肌多见,经对症处理后症状消失,未影响后续治疗。

6 讨 论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属中医“膝痹”范畴。内因多为正气不足,外因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外邪侵袭经络,日久聚集于经筋,使肌肉粘连、经筋挛缩,触之有硬结,硬结处阻碍经络、气血运行,气血不通,不通则痛。小针刀治疗可松解肌肉粘连及经筋挛缩,使“筋柔骨正”,疼痛、肿胀自消。在临床解剖结构上,膝关节主要是由股骨、胫骨及髌骨等骨性结构以及四周肌群、韧带、关节囊等筋性结构组成,其中膝关节内源静力稳定系统由骨性结构构成,而外源动力平衡系统由膝关节周 围筋性组织构成[7],而外源动力平衡系统是维持膝关节稳定的最主要因素[8]。膝关节周围软组织在退变过程中张力不平衡等引起膝关节内、外翻畸形,膝关节负重力线发生偏移导致关节面单位面积内骨小梁压力增高,导致关节退变。同时膝关节周围软组织慢性劳损,韧带及肌纤维随之出现撕裂、渗出及炎性反应,亦是关节炎发生的重要因素[9]。

单用针刀进行治疗,短期疗效好,但容易复发,可能在于下肢肌肉力量不足以及关节的稳定性欠佳。关节链[10-11]是在神经肌肉的支配下,不断调整关节的姿态,适应人体的活动,可分为上下肢链和核心链,下肢链主要包括髋、膝、踝等关节;当下肢链的关节出现问题,周围的肌肉随之发生力学的改变,炎性物质渗出,会导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发生,患者出现疼痛、肿胀、活动障碍。治疗师指导患者进行下肢肌肉链的等长收缩,是指在下肢肌肉链涉及的肌肉长度不变的情况下,张力逐渐增加,一方面避免了二次损失,另一方面增加了下肢的肌力及膝关节的稳定性[12-13]。

针刀配合下肢肌肉链训练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能提高疗效。

猜你喜欢

针刀骨性骨关节炎
抗抑郁药帕罗西汀或可用于治疗骨关节炎
骨性Ⅰ类女性下切牙先天缺失者颏部形态的三维研究
重庆市中医药学会举办首届“忠州纯针刀”杯青年针刀人才论坛演讲比赛
重庆市中医药学会针刀医学专委会举行成立大会并举办全国针刀治疗冻结肩专题培训班
肩关节针刀闭合松解麻醉推拿术治疗肩周炎的疗效
PRP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观察
骨关节炎患者应保持适量运动
肩盂骨性Bankart损伤骨缺损测量研究进展
血糖血脂对骨关节炎的影响
关节镜下治疗肘关节骨性关节炎伴僵硬短期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