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参术解毒汤联合穴位贴敷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疗效观察

2021-11-16陈胜祥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1年7期
关键词:吴茱萸轮状病毒肠炎

陈胜祥

(河南省光山县中医院儿科门诊,河南 光山 465450)

轮状病毒性肠炎是儿童常见的消化道疾病,6个月~2岁儿童发病率较高,长期持续可造成脱水。目前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虽手段较多,但鉴于儿童体质较差,症状相对严重,应选择一种高效的治疗方式缩短病情康复时间。本研究用参术解毒汤联合穴位贴敷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82例,均为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河南省光山县中医院儿科收治的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根据双盲法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2例。观察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2~5岁,平均(3.52±0.32)岁;病程3~6d,平均(4.54±0.32)d;体质量11.4~24.3kg,平均(17.68±1.64)kg;出现脱水16例,发热10例,呕吐14例。对照组中男22例,女20例;年龄2~5岁,平均(3.54±0.33)岁;病程3~6d,平均(4.52±0.33)d;体质量11.5~24.4kg,平均(17.76±1.61)kg;出现脱水16例,发热14例,呕吐12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患儿家属签署同意书。

纳入标准:①西医符合《诸福棠实用儿科学》[1]中关于轮状病毒性肠炎的诊断标准;②中医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4]中风寒泻证:主症为大便色淡、带有泡沫、腹痛肠鸣,次症为鼻塞、流涕、身热,舌苔白腻,脉滑有力;③入院前未接受任何治疗。

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消化系统疾病;②合并脱水性休克;③对研究药物过敏;④合并其他传染性疾病。

2 治疗方法

两组入院后均给予补液、营养支持、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基础治疗。两组均给予穴位敷贴治疗。穴位选取神阙、气海、内关、天枢、足三里。中药选取丁香9g,肉桂、吴茱萸各30g。各中药磨制成粉末状与芝麻油混合调成糊状,取贴片将药物涂抹至贴片中央,敷于各穴位,日1次,共治疗7d。

观察组加服参术解毒汤治疗。药用白及4g,陈皮、木香、甘草各6g,藿香、白术、半夏、白扁豆各8g,葛根9g,黄芩10g,茯苓12g,党参15g,麦芽15g。水煎取汁100mL服用,日1次。共治疗7d。

3 观察指标

炎症因子水平:治疗前、治疗7天后抽取3mL空腹静脉血,以3500r/min速度离心10min取血清,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C反应蛋白(CRP)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

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数资料以(%)表示、用χ²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以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以配对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 疗效标准[2]

治愈:全身症状消失,大便成形,经便镜检查无任何异常,病原学检测为阴性。好转:全身症状减轻,大便次数及水分减少,经便镜检查,偶见脂肪球或红、白细胞。无效:症状未好转或加重。

5 治疗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两组治疗前后炎症因子水平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

IL-10(pg/mL)治疗前 观察组 40 6.44±0.85 38.22±6.57 18.46±3.15对照组 42 6.48±0.82 38.19±6.52 18.52±3.18 t 0.220 0.021 0.087 P 0.827 0.983 0.931治疗后 观察组 40 2.38±0.42* 10.32±2.42* 8.25±0.94*对照组 42 3.12±0.44* 16.78±2.85*10.12±1.19*t 7.884 11.198 7.992 P<0.001 <0.001 <0.001时间 组别 例 CRP(mg/L)IL-6(pg/mL)

6 讨 论

轮状病毒性肠炎是由轮状病毒(RV)感染引起的急性消化道疾病,好发于儿童群体,秋冬季为高发季节,且具有一定传染性。RV感染后,因年龄差异,临床症状也产生一定差异,主要表现为腹泻、低热、恶心呕吐等,2岁以下患儿可见脱水、电解质紊乱等症状,加强早期治疗对患儿生长发育有重要意义[3]。

轮状病毒性肠炎属中医“泄泻”范畴。小儿发育迅速,脏腑相对娇嫩,加之饮食不节、外感风邪后造成脾胃失养,故治疗应以清热解毒、运脾除湿、扶正祛邪为主[4]。穴位敷贴取丁香、肉桂、吴茱萸为敷药。其中丁香可温中、降逆,肉桂可通经活络,吴茱萸可疏肝理气、温阳止泻[5]。取神阙、气海、内关、天枢、足三里进行穴位敷贴,可调和气血、活血化瘀,穴位与中药结合,可促进药物快速吸收,促进康复,起到理想的治疗效果[6]。参术解毒汤方中茯苓、白术健脾渗湿、静心养神,黄芩可清热解毒、固表益气,党参益气生津,陈皮、木香健脾行气,葛根升阳止泻,半夏健脾养胃,白扁豆渗湿止泻,藿香和中止呕,麦芽健脾和胃、行气消食,白及涩肠止泻,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奏清热止泻、健脾补气、祛邪燥湿之功[7]。药理研究认为,白术有抗溃疡、抗应激反应的作用,还可增强机体免疫力;麦芽富含大量维生素,可改善消化功能,提供营养支持;丁香、吴茱萸、肉桂联合使用可改善消化功能,调节水电解质平衡,同时还具有抗炎效果[8]。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CRP、IL-6、IL-10水平较对照组低,可见穴位敷贴联合参术解毒汤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疗效显著,可加强抗炎作用,促进康复。

综上所述,参术解毒汤联合穴位贴敷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可提高有效率,抑制炎症反应,促进康复。

猜你喜欢

吴茱萸轮状病毒肠炎
江西道地药材技术创新现状分析与启示
——以吴茱萸为例
猪轮状病毒病及其防控措施
冬季鸡肠炎易发 科学防治有方法
揭开“诺如病毒”和“轮状病毒”的面纱
吴茱萸的化学及药理毒理学研究进展
肠炎的症状有哪些
感染性肠炎如何应对
说一说轮状病毒疫苗
肠炎是如何引起的、生活中该注意什么?
种植良种吴茱萸 荒山喜变聚宝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