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牙根管治疗患者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发生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①
2021-11-16于淼
于 淼
(河南省商丘市中医院,河南 商丘 476000)
根管治疗是牙髓病、根尖周病常用的治疗方式,根管治疗分为预备、消毒、充填三个步骤,虽治疗有效率高,但手术耗时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1]。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是磨牙根管治疗后常见并发症,因目前对于TMD的诱发因素尚未明确,导致TMD发病率未得到有效控制。而有研究指出,根管治疗后TMD发病与医源性损伤有一定关系,但具体因素仍需进一步研究[2]。因此,本研究探讨磨牙根管治疗患者TMD发生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选取河南省商丘市中医院2018-04~2020-04收治的82例行磨牙根管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2例,女50例;年龄19~32岁,平均(25.58±2.22)岁;上颌磨牙52例,下颌磨牙30例;初次治疗56例,多次治疗26例。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行根管治疗;均为单个患牙;口腔环境良好,牙齿齐全。排除标准:合并口腔感染、牙周炎;合并颌面部肌肉疼痛;既往有牙齿矫正史。患者及家属均签署同意书。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患者取仰卧位,局部麻醉下,常规开髓、拔髓,采用机用根管锉行冠向下根管预备术,对符合填充条件的患齿行一次性根管填充,若无法一次性填充,则暂封,叮嘱患者1周后复诊,若无症状,则完成根管填充。
1.2.2 分组方法:根管治疗后,连续随访4周,记录患者是否发生TMD。将发生TMD患者纳入发生组,未发生TMD患者纳入未发生组,记录两组年龄、性别(男、女)、牙位置(上颌、下颌)、治疗史(初次治疗、多次治疗)、牙位(第一磨牙、第二磨牙)、持续张口时间(<1h,≥1h)、复诊次数(一次根充、分次根充)。TMD诊断依据[3]:(1)下颌运动异常;(2)下颌疼痛;(3)下颌运动时出现关节弹响。若出现上述症状之一则视为TMD。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单因素分析
纳入的82例患者中,根管治疗后发生TMD 12例,占比14.63%(12/82)。经单因素分析显示,磨牙根管治疗后发生TMD与年龄、治疗史、牙位置无关(P>0.05),但可能与性别、牙位、持续张口时间、复诊次数有关(P<0.05)。见表1。
表1 单因素分析
2.2 磨牙根管治疗后TMD的多因素分析
将表1比较结果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作为自变量纳入,自变量说明见表2。将磨牙根管治疗后是否发生TMD作为因变量,发生赋值为“1”,未发生赋值为“0”,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第二磨牙、持续张口>1h、一次根充是导致磨牙根管治疗后发生TMD的危险因素(OR>1,P<0.05)。见表3。
表2 自变量说明
表3 磨牙根管治疗后TMD的多因素分析
3 讨论
牙髓病、根尖周病是目前常见的口腔疾病,任何年龄段均可发病,发病期疼痛不仅对患者生活产生困扰,严重甚至影响咀嚼功能。根管治疗是治疗牙髓病、根尖周病的首选措施,经根管治疗后大多患者恢复良好,但仍有部分患者预后较差,尤其磨牙伴有3个以上根管,根管系统复杂,且根管治疗操作精细,耗时久,最终导致患者出现不同程度并发症[4]。
TMD是颞下颌关节及颌面部肌肉疾病的总称,也是磨牙根管治疗后常见的并发症,TMD发病因素复杂多样,与精神、创伤、咬合等多种因素有关,近年来也有关于医源性损伤导致其发病率升高的情况,及时找出相关因素是预防TMD的关键[5]。本研究结果显示,纳入的82例患者中,根管治疗后发生TMD 12例,占比14.63%;经单因素分析与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第二磨牙、持续张口>1h、一次根充是导致磨牙根管治疗后发生TMD的危险因素。大多口腔疾病经一次性根管治疗不会增加术后疼痛,可缩短治疗周期,减少复诊次数,但一次性根充需在一次手术中完成3个以上根管的预备、消毒、填充,耗时久,手术时间常超过2h,患者可能出现肌肉痉挛、张口受限等情况,进而增加TMD的发病风险,故临床应尽量避免一次根充,降低TMD发生率[6]。同时TMD发生率也与性别有关,研究显示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可能与女性更容易发生焦虑心理有关,焦虑心理对患者精神有较大影响,进而增加TMD发病率,故针对女性患者应加强心理疏导[7]。牙位是引发TMD的独立因素之一,因第二磨牙治疗时张口度较大、张口时间久,此时力量集中于肌肉及韧带,可能对关节产生影响,且术中长时间持续张口可导致关节发生微小损伤,严重时甚至引发关节功能障碍,进而增加TMD发病率,故针对此类情况应指导患者活动口腔,避免长时间持续张口。
综上所述,磨牙根管治疗患者TMD发生率较高,女性、第二磨牙、持续张口>1h、一次根充是导致磨牙根管治疗后发生TMD的危险因素,临床应于围术期做好对应干预措施,降低TMD发病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