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管填充环氧树脂类糊剂治疗根尖周炎的疗效及对患者炎性因子的影响 ①
2021-11-16王怡舒庄志严张倩仪
王怡舒,庄志严,张倩仪
(深圳市福田区第二人民医院口腔科,广东 深圳 518000)
牙科疾病是在临床医学中较为常见的疾病,根尖周炎就是其中一种较为常见的口腔慢性疾病,主要是由于患者的牙齿周边组织出现炎症所致,分为急性与慢性两种[1],此类疾病多见与牙周膜与牙槽骨,且随着患者的疾病进展,患者的炎症牙髓组织分解所产生的毒素与相关产物往往会通过患者的根尖孔,从而加速患者的局部组织坏死,甚至诱发根尖周组织炎症,对于日常生活质量与身心健康都造成较大的影响[2]。所以为了避免此类疾病对于患者造成的影响,从而在临床上选择积极有效的治疗方案是十分重要的。国内有文献指出[3],针对于此类疾病患者目前临床多采用根管治疗术进行治疗,其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炎症情况,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基于此,我院特选取我院收治的70例根尖周炎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研究分析在根尖周炎患者治疗中采用根管填充环氧树脂类糊剂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炎性因子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9-01~2020-01选取我院收治的70例根尖周炎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基于治疗方式的差异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各有患者35例。所有研究对象经临床病理检查均确诊为根尖周炎患者,患者均为首次治疗患者,且经X线检查其根尖阴影区<5mm,患者年龄18~65岁,均对于本次研究知情且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出现合并相关感染或者根管断裂与根尖囊肿患者,排除存在神志不清/精神疾病患者,排除依从性过低患者。观察组中男21例,女14例,年龄26~63岁,年龄均值(48.43±6.53)岁,病程0.5~3个月,病程均值(1.58±0.57)月;对照组中男20例,女15例,年龄26~63岁,年龄均值(48.46±6.39)岁,病程0.5~3个月,病程均值(1.56±0.61)月。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基本无差别(P>0.05)。
1.2 临床治疗方法
为两组患者的进行治疗前均进行X线检查,并对于患者的牙根尖周情况进行分析后,采用常规开髓术进行治疗,进行根管预备后进行冲洗与拔髓,并采用生理盐水(浓度为0.9%)与双氧水(浓度为3%)进行反复冲洗。为观察组在此治疗基础上采用环氧树脂类糊剂对于患者进行填充治疗,具体方式如下:①在患者的根尖周边进行糊剂导管插入,并将导管尖端放置于患者的患处,进行一定的挤压;②随后于患者的根管内缓慢注入环氧树脂糊剂,注入的过程中同时退出注射器,直至患者的根管内注满填充糊剂后;③以上操作结束后采用流体树脂进行垫底并进行相关处理,保障12周内进行封闭。为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将环氧树脂糊剂替换为传统根管糊剂进行填充治疗,准备好根管糊剂粉与根管糊剂液后将其调整为糊状即可[4]。
1.3 临床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与静息和咬合VAS评分、炎性因子变化。治疗效果评价标准如下:术后患者患牙无叩痛,咀嚼功能恢复且无松动情况,X线检查根尖区投射区消失,判定为效果显著;术后患者自觉疼痛基本消退,咀嚼功能有所改善且无松动情况,X线检查根尖区投射区缩小,判定为有所效果;术后患者自觉疼痛基本无改善,咀嚼功能未恢复,X线检查根尖区投射区无变化甚至扩大,判定为基本无效。治疗总有效率为效果显著与有所效果患者例数在总例数中的占比[5]。两组患者的疼痛情况则采用静息和咬合VAS评分进行评价,满分为10分,患者的疼痛程度与得分呈正比。两组患者的炎性因子变化则于患者治疗后进行外周静脉血抽取后离心进行血清制取,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患者血清中的血清C反应蛋白含量,同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于患者的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进行含量测定[6]。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对比
治疗结束后,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14%(34/35)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82.85%(29/35),组间差异明显(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对比[n=35,n(%)]
2.2 患者术后疼痛情况与炎性因子情况对比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VAS评分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P<0.05),而在炎性因子方面,观察组患者的血清c反应蛋白、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炎性因子下降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明显(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疼痛情况与炎性因子情况对比分、mg/L、ug/L)
3 讨论
根尖周炎又被称为根尖周边病,主要指患者的牙根尖周边组织发生炎症性疾病,一般多为牙髓病的继发并,患者临床多表现为牙齿叩痛、咬合痛、牙龈肿胀或牙龈流脓等情况。近年来此类疾病在国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对于人们的生活质量与身心健康造成为较大的影响,所以针对于此类疾病进行积极有效的治疗是是十分重要的。目前针对于此类疾病多采用根管术进行治疗,而在根管术进行的过程中,对于患者根管填充材料的选择往往会对于治疗的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7]。一般而言,要求填充材料本身具备较好的稳定性与封闭性,同时也要减少患者修复后可能出现的微渗漏情况,同时此类材料本身也要有一定的生物相容性与抑菌作用,从而减少采用修复材料对于患者的牙周组织伤害。
目前临床上多采用传统根管糊剂进行治疗,效果显著,但是此类材料对于患者的根尖周组织会造成较大的影响,同时对于患者的硬组织生长网效果一般,不良反应较多,严重影响患者的整体治疗效果与预后情况,同时其生物吸收性也较慢。而环氧树脂类糊剂相对比而言,其本身具有较好的抑菌作用,同时其拥有较轻的生物相容性,较好的稳定性与封闭性,长期使用后不会出现体积变化,对于根尖组织的刺激也比较少,有利于患者的术后自我修复。本次研究中,治疗结束后,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14%(34/35)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82.85%(29/35),组间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VAS评分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P<0.05)也提示此类糊剂的优越性。炎性因子在牙周炎的发生发展中对于疾病的反应进行了加重,有效的降低炎性因子血清水平能够缓解患者的局部炎症刺激情况。而本次研究中对比了两组患者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发现,观察组患者的血清c反应蛋白、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炎性因子下降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明显(P<0.05),提示采用环氧树脂类糊剂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局部炎症刺激情况,有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
综上所述,在根尖周炎患者治疗中采用根管填充环氧树脂类糊剂相对于传统根管糊剂填充方法而言,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且在改善患者的炎症情况的同时,缓解患者的疼痛,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