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发展探究

2021-11-15何占涛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1年14期
关键词:协同发展创新创业教育思想政治教育

摘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内在契合性和一致性,探究二者在协同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树立正确的创新创业观念、提高创新创业素养能力、建立健全创新创业教育指导服务体系等方式,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之间的协同育人效应,进而不断提高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发展

在全国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浪潮下,创新创业教育已然成为高等教育教学关注的焦点。《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明确指出,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推动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结合[1]。因此,高校将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效协同发展,不仅是深化高校教育改革、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的重要路径,同时也是培育创新创业型时代新人、助力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必然要求。正因为创新创业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内在契合性和一致性,所有研究如何将二者协同发展,进一步完善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就成为亟待思考与解决的现实问题。

一、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创新创业观念”不清晰不牢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经过长期的发展,已经形成以培养时代新人的目标的教育理念,而创新创业教育因为起步较晚,随着近年来“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国家级大赛事的开展,各高校开始注重创新创业教育,但更多的是是关注大学生参赛的成绩、排名或者奖项,对于创新创业教育的理念、方式与品质等还不够清晰明确,致使大学生在树立创新创业观念方面也是比较盲目、产生偏差[2]。比如有的学生思想较为保守,创新求变意识不强,认为创业高不可攀、遥不可及;有的学生好高骛远,自命不凡,不切实际,盲目乐观,但往往“口号响,行动缓”,不知从小处着眼、细节入手;有的学生方向感不强,摇摆不定,精力分散,最终一事无成。

二是“创新创业素养能力”不明显不突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时效性已经得到明显提高,而创新创业教育在激发学生创新创业动机、提升创新创业实践、增强创新创业效能感、转化创新创业行为等方面还处在爬坡过坎阶段,急需进一步凸显。如有的学生渴望创新创业,但是获取知识、提升能力的途径有限,创新创业教育指导服务体系还需进一步深化完善;有的学生学业压力较大,还有部分学生普遍家庭条件比较一般,心理落差相对也会比较大,学业基础差、底子薄、挂科较多,学业成绩提高颇为困难。还有极少部分学生上网成瘾,痴迷游戏,整天无所事事,不思进取,存在上课迟到、缺勤,甚至考试缺考等现象,能否顺利完成学业是他们面临的首要问题,个人能力水平与创新创业要求相去甚远。

三是“创新创业教育指导服务体系”不健全不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已经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而各高校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号召影响下,开始大力推动发展创新创业教育,甚至专门成立创新创业学院、打造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开始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等,但还未建立起创新创业教育、创新创业训练、创新创业实践“三位一体”的创新创业教育指导服务体系[3]。如大部分创新创业教育课仅仅是作为选修课程,未被列入学生必修课程范围内,就算是被列入的课程也大多数是倾向于大众化、具有普遍性的创新创业理论知识或者优秀案例讲解,很难达到培养创新性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加之当前各高校创新创业教师资源十分有限,大部分“双创”教师都是半路出家,既缺少企业工作的经验,也缺少创新创业的实践经验,往往也是理论教学大于实践教学,能给学生提供的教育指导与帮助效果不佳。

二、推动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发展的路径选择

一是正确把握学生实际,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创新创业观念。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要正确把握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和学生新特点,坚持正确价值观引领,落实立德树人中心工作,努力培养符合时代发展、国家建设需要的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创业人才。一方面,在当前投入创新创业的学生群体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学习困难或者经济困难学生,反而是这部分学生创新创业的欲望最强烈、成功率也相对较高。所以针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要定期组织开展座谈,及时分析现状,研究制定办法,充分发挥党员、学优生的模范作用,做好“一帮一”工作,在保证其完成学业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创新创业理念;针对经济困难和心理困难的学生,充分发挥资助育人和心理干预的作用,最大程度减少学生创新创业之外的后顾之忧。另一方面,要积极邀请优秀毕业生、企业经理人、客座教授等进行讲座访谈等系列活动,实现面对面的交流,特别是针对刚入校的新生,要使其在入学教育之际就能初步了解创新创业的专业知识和就业前景,树立正确的创新创业观念,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合理规划大学生涯和职业方向。

二是发挥典型榜样引领作用,不断提高创新创业素养能力。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功能,通过选树典型,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引导,让学生从多个角度去思考和分析问题,从根本上激发学生创新思维、提高创新创业能力。一方面注重发挥纸媒和新媒相得益彰的正面引导作用,加大宣传力度,支持鼓励更多的专业社团、兴趣小组学生参与教师科研,参加“大创”、“三创赛”、“互联网+”等各类学科竞赛,入驻学校众创空间等等。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学科特色和专业优势,在“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重创新”的大平台上体现“与现代商学”的有机融合,逐步凝练形成了自己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特色;注重挖掘整合校友资源,为在校生提供更丰富的创新创业信息、创造更多实践实习机会,充分发挥校友铺路搭桥的传帮带作用,使学生进一步提升劳动观念、提高动手能力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增加学习兴趣,强化创新意识,培养创业精神。

三是找準工作形式载体,建立健全创新创业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服务人才培养大局,努力构建创新创业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助推“知业—专业—创业”的人才培养模式,鼓励学生创新创业和高质量就业。一方面要找准工作形式载体,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更加注重实践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充分发挥团学组织的传统优势,运用大学生喜欢的表达方式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如组织网络与科技文化节等学生乐于参加的系列实践活动,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参加中国“互联网+”双创赛、“创青春”挑战赛等国家级赛事,建设青年学生众创空间孵化基地等,营造优良的创新创业氛围。另一方面要坚持“内培外引”,加强创新创业教师队伍培训与建设,提升教师思向政治觉悟和专业水平能力,如委派辅导员参加“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教学暨就业创业指导教师师资培训班”,积极培养就业创业指导师,推动创新创业指导服务工作有序开展;积极借鉴国内外优秀创新创业经验与教育模式,邀请优秀创业者、创新创业特色企业家来校做创新创业讲座、经验分享等,结合自身创业心路历程开展有针对性的创新创业课程,用讲故事的方式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用自身奋斗经验和体会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引导,进一步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习兴趣,促进教师与学生共同学习、进步与发展,为学生更好地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提供指导与服务。

三、结语

目前由于我国创新创业教育尚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在实施过程中,仍然有不少凸显的问题,而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应当将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抓手,与思想政治教育同向同行、优势互补,形成协同效应,助力高校实现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目标,为实现国家创新发展提供重要力量支撑,这既是高校实现内涵式高质量快速发展的形势所需,也是加快实现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目标的时代要求。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EB/O].http://www.moe.gov.cn/ srcsite /A08/s7056/201810/t20181017_351887.html,2018-10-17.

[2]李南.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协同发展刍议[J].高教论坛,2021(01):111-114.

[3]杨伟峰.试议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选择[J].就业与保障,2020(23):66-67.

作者简介:

何占涛(1992-),男,汉族,河南临颍人,硕士,天津商业大学党委办公室干部。研究方向: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协同发展创新创业教育思想政治教育
山东省旅游产业与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协同发展探析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影响因素及路径探索
新常态下系列化、规范化、创新化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