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传统文化在中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得到渗透
2021-11-15凌斌
凌斌
摘要:古诗词是语文学科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其中不仅蕴含着丰富多彩的文化,还能够将古代先贤的智慧展现出来。对此,中学语文教师应给予充分认识,把握古诗词教学这一契机,创造有利于渗透传统文化的条件,这样在之后的学习中,除了丰富古诗词的积累,学生也能够从不同角度,对优秀传统文化做出更深入的了解。
关键词:中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传统文化
将优秀丰富的传统文化巧妙的渗透到古诗词讲授当中,既可以让更多学生对其文化的博大精深产生更深刻的感受,也能够给其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形成,文学修养的进一步提升带来积极影响。但就目前来看,传统文化底蕴在具体渗透过程中还存在一些有待完善的地方,还需要教育者联系实际做出更深层次的探索、更多的尝试。为此,要不断更新理念,尝试以更新的形式来进行古诗词教学活动的组织,从而为文化渗透创造适合条件。
那么我们先来了解下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内容和特征是什么?
中国传统文化基本内容是政治、经济、思想、艺术等各类物质和非物质文化的总和。包括:建筑、思想、文字、语言,书法、音乐、武术、曲艺、棋类、节日、民俗等。
1.世代相传。中国的传统文化在某些短暂的历史时期内有所中断,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或多或少的有所改变,但是大体上没有中断过,总的来说变化不大。
2.民族特色。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中国特有的,与世界上其他民族文化不同。
3.历史悠久。有五千年的历史。
4.博大精深。“博大”是说中国传统文化的广度——丰富多彩,“精深”是说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度——高深莫测。
了解了传统文化的内涵,那我们如何让传统文化在中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得到渗透呢?
一、联系实际生活激发学习欲望
语文是一门实用性较强的学科,且在实际生活中的很多方面都有鲜明的体现。对此,在具体进行古诗词讲授过程中,可以通过将授课内容、学生实际生活有机融合来实现学习热情的全面激发,为传统文化的继承、弘扬创造良好条件。
比如:以《观沧海》为例,在具体讲授中,就可以基于《三国演义》来进行导读,将要讲解的内容引出,尤其是作者曹操。大多数学生在平时都看过《三国演义》的相关视频,在课堂上可以鼓励学生围绕自己的理解与现有知识经验来为大家试着介绍一下自己眼中的曹操,以此来活跃教学氛围。之后,再由教师来为大家具体的讲解一下曹操的生平,尤其是创作这一诗词时的背景,由此来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并围绕作者的生活节奏来进行整首古诗词的学习理解。除此之外,还可以播放古诗词朗读的音频,让学生在倾听中对诗词中磅礴的气势,还有作者那种广阔的胸襟进行深入体会。然后,再为学生提供一定的自由空间,让其进行有感情地朗读,或者是让其一边听着音频一边来对自己朗读的节奏、发音和情感进行适当调整。这样既可将磅礴的气势读出来,在朗读中脑海中也会慢慢地浮现当时的情境,对作者的豪言壮志有更深刻的感悟,同时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引导学生回想自己在假期游玩的时候,对祖国的大好河山有没有近距离的接触,有怎样的感触,能不能和大家分享一下,或者是尝试着以诗词的形式来进行描绘。这样既有助于学生学习、创作欲望的激发,也能够进一步拉近古诗词与学生实际生活、传统文化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在回想、创作中对诗词中过表达的情感有更深入的理解。
二、加强拓展积累传统文化常识
以往在讲授古诗词内容时,大多教师都习惯围绕课本上的内容来带领学生对诗词一句一句的分析掌握,这样的讲授虽然有助于文章表面意思的理解,但却难以做到对作者思想的深入体会,难以积累丰富的情感体验,不利于课堂学习效果的增强。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虽然可以进行简单问题的解答,但却难以做到对古诗词的深度学习,难以从不同角度来对其中的深层思想进行进一步探究。久而久之,不仅会导致越来越多的学生对古诗词内容产生畏难、抵触心理,学习热情也会大幅度降低。对于这一情况,教师要联系实际,真正深入到古诗词内容中,适当的拓展一些学生感兴趣的传统知识,在增强理解的同时,为其情感意识的提升带来一定的促进作用。另外,也因为古诗词离现实生活比较久远,所以,在讲授中,通过对其中蕴含的传统文化知识进行适当分析,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知识系统的构建,从整体上提升中学生理解、掌握古诗词的能力。让其在深入了解过程中,对古诗词的魅力有更深入的体会,之后可以更积极地参与传统文化知识的学习积累当中。
三、讲述古诗词故事来激发情感
很多作者都习惯通过古诗词来进行自身思想情感的抒发,或者是对当时的心理进行表达。所以,课本中的很多古诗词都蕴含着爱国情怀、友谊,或者是相思等丰富的情感色彩。而这些情感从某些层面来讲都和传统文化底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在具体讲授中,针对其中蕴含的传统文化知识的全面挖掘应给予足够重视,带领学生深入了解诗词背后的故事,这样既有助于兴趣的激发,也能够积累丰富的情感体验。当然,在具体讲授中,为了取得理想成效,一定要做到与学生现阶段的生活实际、认知水平相符,也只有这样才能够促使其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且在课堂上,也要尽可能地进行独立学习、合作探讨空间的创造,让学生在分享、交流中更自然的融入传统文化的学习当中。
比如:以《赠汪伦》为例,为了能够在具体讲授中,让学生对诗歌当中展现出的那种浓厚友情有更深入的体会,便在实际授课中,设计了相应的背景链接,以便于在诗词讲解中,自然的带领学生融入诗歌中的故事背景当中,让其对这首诗的含义有更深刻的理解。如,在讲解中,可以进行“伯牙与钟子期”这一故事的延伸,通过以这樣的形式来优化传统文化渗透,既可以丰富古诗词教学内容,也能够给中学生之间良好友谊关系的建立带来积极影响,使其在相互理解、帮助中健康快乐的学习成长。这样的诗词课不仅有趣、有效,带来的积极影响也是多样的。
四、丰富教学形式展现文化魅力
为了在诗词课上引导更多学生深入理解古代先贤的思想情感,发现其中蕴藏的智慧,教师要充分重视起传统文化的全面挖掘,通过多样形式来进行诗词教学活动组织,给中学生综合素养提高带来积极影响。
比如:以《过零丁洋》为例,在具体讲授中,可以先将其中的文化背景介绍给学生,让其对文天祥的生平事迹有更全面的了解,之后,再逐渐深入到诗词的学习当中,实现对正确含义的充分把握。尤其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一经典名句,除了要引导学生除了分析句子结构,还要进一步增强情感意识,真正懂得其中展现的民族大义。在国家遇到困难,社会动荡的时候,作为中华儿女,要展示出民族气节,为了保全国家,要敢于牺牲自我。为了增强教学效果,可以设计一个小组合作学习的环节,通过课外资料的搜集整理,结合课本知识,以小组认为最适合的方式来将诗词中的经典名句展现出来,可以是绘画的方式,可以是歌曲表演的方式,又或者是话剧表演等等。这样既有助于丰富学习形式,促使小组成员对诗词进行更深入的钻研、更透彻的理解,也能够从不同层面来激发其情感共鸣,实现对传统文化的透彻理解。
五、组织实践活动提升文化认知
针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掌握不能局限在表面,只有更深入、全面的了解才能够为之后的传承、弘扬奠定良好基础。为此,教师可以围绕古诗词来进行多样化实践活动的组织,让学生在参与各类实践活动中可以不断提升对传统文化的认知。比如,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与古诗词传统文化相关的知识竞赛,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来搜集课内外的古诗词,对其中蕴含的传统文化做出深入挖掘,为之后传统文化教育水平的提升提供有力支持。
比如:以《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为例,在具体讲授中,为了让学生对作者那种忧国忧民的思想情感有更深入的体会,优化文化渗透,就可以鼓励学生利用可以时间来搜集能够反映这一主题的古诗词。然后,在课堂上,进行知识竞赛的组织,看看哪个小组搜集到的更多、更准确,这样在拓展学生认知视野的同时,也能够为传统文化的渗透创造更多契机。且在查阅各类资料、认真钻研诗词内容过程中,对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思想情感也会有更全面的把握。又或者是联系实际生活,引导学生思考可以通过哪些实际行动来为祖国做贡献,或者是强化学生乐于助人等良好品质的培养,以此来促进其道德修养的不断提升。
六、不断提升语文教师文学素养
要想将传统文化更巧妙的渗透到古诗词教学活动中,教师首先就必须要具备良好的文学素养,坚持以更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也只有这样才能够在教学生活中给更多学生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给其正确道德观念、价值理念的形成提供科学指导。为此,教师要重视扎实、丰富古诗词知识的积累,通过对古诗词的深入剖析来提升鉴赏能力。也只有自己拥有扎实的文学功底,才可以将古诗词更全面的讲解给学生。也只有深刻的研读传统文化,深入发掘古诗词教学意义,才能够以自身的文学素养来熏陶学生,使得更多学生真正喜欢上传统文化,对其中展现出的魅力有更深入的体会。
七、结语
综上所述,优秀传统文化在古诗词教学中的有效渗透并非是简单的讲解、介绍就可以实现的,往往都要經过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对此,为了取得更理想的渗透效果,使其能够给教学、学习效果的提升带来积极影响,从整体上提升初中生的文化修养,促使其积极主动地去传承、弘扬传统文化,教师除了要重视新颖教学资源的有机整合、充分利用,还要联系实际克服诸多困难,在充分展现古诗词魅力的同时,给初中生语文综合素养发展带来一定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胡琪,张芳.浅析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策略[J].读与写,2019,18(21):63.
[2]汪梦媛.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融入探讨[J].文存阅刊,2018(7):119.
[3]李银花.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探讨[J].学周刊,2018(12):167-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