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如何在中职国通语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2021-11-15杨洪娟
杨洪娟
摘要:在我国教育教学体制中,中职教育是非常关键的一部分。其担负着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的责任,也是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在中职学校中所招收的学生一般为初中、高中等学生,这类学生文化水平不高,且一些学校还是少数民族学生多一些,故除了要开设共通专业之外,还应融入国通语课程。本文主要从学生的主动性角度,分析优化中职国通语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中职国通语;学习主动性;策略
国通语教学在少数民族地区已经持续了很多年的时间,也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但是少数民族学生接触的人大多都是本民族语言,故很少会应用到国通语,对国通语的重视度也不高,认为国语用处不大。在错误的观念引导之下,导致部分中职学生国通语基础能力薄弱,就业困难。因此就需要加强分析中职国通语教学的现状以及提升学生主动性的策略。
一、中职国通语教学现状分析
国通语是少数民族中职学校会开设的一门课程,其可以让这类学生更好地了解我国的通用语言,为学生将来的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但是由于学生对于国通语课程的重视度不够,在日常生活中并没有较好的应用国通语,也导致学生的国通语基础薄弱,学习的兴趣不高。其次中职教师在教学国通语时存在盲目性,比如教学的知识结构和体系比较单一,教学观念落后。在教学环节并没有引导学生利用国通语进行沟通的,互动性不强。最后缺乏较好的国通语应用的环境。国通语本身就是一门语言,其应该在日常生活中,通过交流和交际,不断的获得提升。但是从中职学生日常的沟通状况来看,很多少数民族学生并没有运用国通语进行沟通,仍然是采用的家乡语言,这也是国通语教学无法得到合理应用和提升的原因。
二、提升中职学生学习国通语积极性的策略
(一)基于情境教学法,提升国通语课堂趣味性
兴趣是学生学习国通语的前提。而兴趣的来源,除了学生本身的一种喜好之外,更离不开课堂的趣味性。如果中职教师为学生所创设的国通语课堂是精彩纷呈的,多姿多彩的,那么在无形中学生就会参与其中,聆听教师的教学内容。从该角度分析,就需要中职国通语教师能够基于中职学生的学习状况,合理地为学生创新教学的方法。情境教学法是以信息技术为载体,逐步发展起来的,其可以将一些较为枯燥乏味的文字转变为图片、视频,在可视化图片的引导之下,增强学生的参与度以及整个课堂的趣味性。
(二)基于小组合作法,增强学生参与度
在中职院校,国通语可谓是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学生必须要转变只重视专业课,忽略国通语课的观念,要积极主动地配合教师完成一系列的活动。当然,作为教师,也应该在课堂中融入探究式的、合作式的学习模式,让学生在这类模式中探究国通语学习过程中的难点,相互合作,共同提升。在基于小组合作开展国通语教学时,教师应将学生合理分组,人数可以确定4或者6人。小组成员的成绩和能力要尽可能的差异化,这样才能够互补,也可以保证每一个小组总体水平是均等的。
(三)因材施教,对学生合理引导
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都是存在差异的。尤其是一些中等或者是差等的学生,长期学习国通语时不能够获得较好的成绩,这类学生就会丧失学习的自信心,主动放弃国通语这门课程。基于此,教师就要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則,对学生合理引导。首先教师要通过考核的方式,了解班级学生过于水平,对其准确评估,根据评估的结果,制定合理的教学措施。其次实施分层教学模式。即是根据学生的理解、学习能力等,将学生分为A、B、C三个等级,在教学内容要根据三个等级的能力合理设置,凸显出由易到难的层次性,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够接受,继而打好国通语基础。
(四)融入实践活动,鼓励学生用国通语交际
学生对于国通语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原因,除了课堂较为枯燥之外,还和学生并没有一个较好的国通语应用的氛围和空间有很大的关系。在日常教学以及课后,教师都应该努力为学生营造这样一个国通语交际的空间,鼓励学生用国通语和同学进行沟通,让学生在不断沟通的过程中提升国通语交际的能力和素养。比如在课堂中,教师可以针对国通语课程中的相关内容,让学生用国通语进行情境的对话、用国语开展辩论赛、用国通语去描述身边的一些人和事。将国通语逐步渗透到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体会诉说国通语的乐趣,逐步产生主动运用国通语诉说的意识。
三、结语
国通语是我国的通用语言,无论是哪一个民族,都应该学会诉说这门语言。这不仅是自身能力的一种体现,还有利于为中职学生将来更好的就业打下基础。作为中职国通语教师,要遵循中职生的能力特征,为学生合理的创设教学的方法,提升整个国通语课堂学习的趣味性,引导学生在课堂中互动。积极的鼓励学生用国通语进行交际,提升学生应用国通语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陈刚.中职少数民族国语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20(06):177.
[2]刘伟利.提高内地新疆中职班国语水平的策略及方法研究[J].散文百家,2019(1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