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化教学法下民航运输专业实践教学研究
2021-11-15肖洋
肖洋
摘要: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方法来说,在高职民航运输专业教学中运用模块化教学方法可以取得更加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仅要学习专业的民航运输理论知识,同时还要了解民航运输行业市场,以及专业的实际操作。因此,在实际的民航运输专业教学中运用模块化教学方法,就可以有效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本文主要探究,在高职民航运输专业中运用模块化教学的方法。
关键词:模块化教学;高职民航运输专业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民航运输行业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行业中的人才需求也开始逐渐加大。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高职民航运输专业使用的仍然是传统的教学方法,就会暴露出很多问题,也没有办法满足现代社会对于民航运输专业人才的需求。因此,这就要求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师能够创新教学方法,改变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才能让学生在之后的行业竞争中提高实力。
一、基于模块化教学开展高职民航运输专业教学的必要性
在传统的民航运输专业中更加注重给学生传授知识和经验,在课堂内,师生之間很少进行有效的互动。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原因,大部分都是由于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再加上教师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相对来说比较落后,就会导致这样的后果。但是长此以往,学生就很难提升兴趣学习相关的知识,甚至在面对专业学习时还会产生一定的抵触心理,十分不利于教师的课堂教学。除此之外,在高职民航运输专业教学中,本身就有自己独特的学科体系,对于应用知识的能力有着较大的要求,这就要求高职民航运输专业教师形成自己的教学特点。选择更加有效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在高职民航运输专业教学中运用模块化教学的策略
(一)制定合理的方案
高职民航运输专业教学本身具有长期性的特点,教师很难在短时间内对学生的素质进行有效提高。也正是因为这样,高职民航运输专业教师想要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提高模块化教学的效果,就要制定更加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在实际的民航运输专业教学正有效落实人才建设,对模块化教学工作的科学性和系统性进行有效的强化,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围绕重点,有效开展模块化教学,提高学生的个人素质。高职民航运输专业教师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过程中,就要有效结合理论知识和实践活动进行教学。还可以开展校企合作,进一步升华模块化教学,有效培养民航运输专业人才。
(二)构建完善的课程体系
高职民航运输专业教师想要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更加科学的运用模块化教学,首先就要对模块化教学体系进行进一步的构建和完善。
例如:高职民航运输专业教师就可以充分结合学生的专业能力来模块划分自己的教学内容,然后在每一个模块中给学生设置一个对相关专业能力进行培养的课程,同时还要对这一部分的内容进行有效的细化和分解。在对模块化教学体系进行构建和完善的过程中,就可以加强建设民航运输专业的模块化教育体系,构建资源数据库。将学校和教师的作用充分地发挥出来,通过互联网平台,实现共享共用选择。同时,还要不断地完善和丰富数据库中的信息,通过这种方式,就可以更加有效的开展民航运输模块化教学。
(三)创造多元化教学
在开展模块化教学的过程中,更多的是进行现场教学,有效培养学生的技能。在高职专业教学中,这种教学方法和模式十分常见,可以取得十分良好的效果。因此,高职教师在实际的民航运输专业教学中,更加应该高度重视模块化教学。通过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将这一教学方法的作用充分地发挥出来。学校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还可以建立专门的组织机构,负责研究和设计模块化教学,确保在高职民航运输专业教学中能够更加顺利规范地开展教学活动。通过创新教学方法,开展多元化教学机制,就可以对学生的反馈机制建设进行有效的优化和完善,进一步的分析和调查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结合行业需求,开展高职民航运输专业教学。对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建设进行有效提高,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之后的工作中更加顺利。
除此之外,高职民航运输专业教师还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帮助学生积累经验。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进行进一步的培养和提升,在这个过程中,高职民航运输专业教师就要加强引导和教育学生,让学生认识到实践的重要性。通过模块化实践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和职业素养。
三、结语
总而言之,高职院校教师想要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提高他们的行业竞争力。首先就要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充分结合目前的社会发展需求,寻找更加合适。引导学生不断地提高自己,积累实践经验。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之后的行业竞争中取得自己的胜利。
参考文献:
[1]赵影,王亚莉.以岗位需求为背景构建民航运输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J].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7,18(02):125-128.
[2]张立英.关于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3+1”模块化考核方式的实践与思考[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4,30(05):100-1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