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初中信息技术学科应用微课的策略探究
2021-11-15蔡莉
蔡莉
摘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初中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工作应得到进一步优化,教师要积极引入新的授课方式、授课理念,以此更好地激发学生兴趣,增强他们对所学信息技术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提升授课质量。微课作为时下流行的教学辅助形式,在实际工作中发挥的作用不容小觑。鉴于此,本文将针对互联网+背景下微课在初中信息技术学科中的应用实施分析,并提出一些策略,仅供各位同仁参考。
关键词:互联网+;初中;信息技术;微课;应用策略
一、微课在初中信息技术学科应用存在的问题
(一)内容较为单一
现阶段,多数教师已经认识到微课的育人优势,并逐步尝试将其应用到自身信息技术授课工作中,这种现象值得欣慰。但是,由于部分教师对微课应用的研究不深,在设计授课内容时,微课内涵的知识过于单一,一些教师甚至就是把信息技术教材进行了一下“数据化”处理。这样的微课很难起到拓展思维、丰富授课的目标。另外,单一的内容很难让初中生从微课中感受到吸引力,他们甚至可能会对微课这种形式产生错误认知,从而影响他们学习热情。不仅如此,单一的微课内容会让初中生身心俱惫,对提升育人效率十分不利。
(二)形式化严重
在开始阶段,微课的应用在于提升授课效果,对信息技术关键知识点实施突破,增强初中生对知识的理解。但是,现在很多教师设计的微课缺乏实用性,过于形式化,他们将关注点都放在了微课的吸引力上,忽视了内容的重要意义。在实践中,初中生只是被花哨的动画、特效声音吸引注意力,忽视了对内容的思考,对提升育人实效性极为不利。
二、初中信息技術学科应用微课的策略分析
(一)课前微课导入,激发初中生兴趣
对于大多数初中生来说,信息技术学科的知识点较为烦琐,他们难以在传统形式的授课下感受到趣味。同时,在以往课堂中,很少有教师能对课前导入环节抱有充分重视,一般都是在课前几分钟引导初中生阅读一下教材,对其中的概念、理论等知识点展开分析,而后便开始授课。这样的课前导入鲜有成效,初中生几乎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将注意从课间活动转移到课堂中,这对后续教学工作展开形成了不小的阻碍。另外,单纯地阅读教材并不利于初中生发现其中趣味,形成高水平的学习兴趣。因此,我们可尝试在导入阶段引入微课,设计一些趣味性高、与教学内容关联性强的内容,进而营造一个趣味性与教育性兼具的课堂氛围,激发初中生求知欲,使其更为积极地投入学习中,为知识探索打下基础。
比如,教授“设计个性化的名片”这课时,我们在课前可以给初中生播放一个微课,在微课中,可融入形色各异的个性化名片,以此引起初中生好奇心,使其对将要学习的艺术字、自选图形等知识产生期待,进而为后续教学工作奠定基础。
(二)课中微课突破,加深初中生理解
初中生在理解知识时偏向于动用具象思维,但是信息技术的部分知识内容略为抽象,这对其理解知识极为不利。另外,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多以灌输式的方法展开教学,这样更不利于达成教学效果。同时,由于初中生理解能力有限,在学习时也会变得较为吃力,不知从何入手,在无形中消耗了大量时间、精力,影响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为此,针对信息技术学科的关键内容,我们可以借助微课手段,对知识展开简单化、具象化处理,以此降低知识的理解难度,提升授课效果。
例如,在讲授“制作感恩温馨卡”时,其内容较为复杂,需要初中生深入探究。此时,我们可以制作一个微课,利用类比的方式将PPT与Word软件的异同点展开比对,让初中生从已学知识中出发,对新的知识展开理解,降低学习难度,提升育人效果。
(三)课后微课讨论,完善知识体系
为保证初中生的知识体系完善,教师要利用好课后时间,在给初中生制作微课时,可在其中插入一些思考探究问题,并将微课上传到学校网站,或者利用微信群等渠道分享给初中生。初中生可以借助课余时间观看微课,在3-5分钟的时间内复习所学知识,而后与同学结合微课中的问题展开课后讨论。在初中生讨论时,他们需要利用不同渠道查阅相应资料,以此佐证自身观点,丰富讨论内容。通过这样的形式,初中生能对所学知识产生更为深入理解,将知识点接连成线、编织成网。另外,在讨论中,初中生可以凭借思维的碰撞,尝试从不同角度、方向思考问题,从而不断完善自身知识体系,为后续更深层次的信息技术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三、结语
综上所述,互联网+背景下,我们若想提升微课在信息技术课堂的应用水平,可以从课前微课导入、课中微课突破、课后微课讨论等层面入手,以此在无形中促使初中生对信息技术知识的理解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刘凯利.基于微课的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授课设计策略研究[D].渤海大学,2017.
[2]任洪伟.基于微课的初中信息技术课翻转课堂授课模式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6.
[3]徐瑶瑶.微课在初中信息技术课中有效授课的应用研究[D].聊城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