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业发展、城乡收入差距及其区域差异性

2021-11-15吴宇轩谢瀚洋江俊佑

现代商贸工业 2021年34期
关键词:城乡收入差距经济增长产业结构

吴宇轩 谢瀚洋 江俊佑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变,区域间平衡性发展尤其是城乡间平衡发展成为关注的焦点。本文基于2005-2019年的省际面板数据,通过个体固定效应的面板数据模型,分别从全国以及分区域角度分析三大产业的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从全国来看,第三产业的发展能有效抑制城乡收入差距,而第二产业发展导致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而东中西部地区由于经济发展程度和产业发展积累程度存在较大差异,三大产业发展对各地区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性。

关键词:城乡收入差距;经济增长;产业结构;面板回歸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34.007

0 引言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其中城乡发展不平衡已经成为制约中国区域经济均衡发展的重要因素。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中国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之比从1983年的1.85∶1陡然上升至2009年的3.47∶1,虽然近年来该比值有所回落,但城乡收入差距问题仍然处于较高水平。在城市化的背景下,逐渐固化的城乡二元经济体制导致资源分配以及产业部署在城乡两部门间出现明显倾斜,导致农村地区大量劳动力的流失,产业发展停滞。部分研究学者发现,国民经济中三大产业发展和产业结构变动通过改变居民的就业结构,进而影响城乡间居民收入分配变化,但城乡收入差距过大将会反过来将会抑制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在中国经济从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模式转型的过程中,三大产业发展、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逐渐成为区域经济学中高度重视的话题,学者的相关研究也取得了突出的理论成果。

1 文献综述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生产要素效率的提高,三大产业现代化进程不断推进,对城乡收入差距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陈安平(2013)通过实证分析发现第一产业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改善存在积极影响,第二、三产业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并不显著,且在不同省份间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效应。郑兴无(2015)通过建立向量自回归模型证实第一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降低不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杨永兵(2012)研究发现,从全国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来看,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第一产业比重以及对外开放程度对于城乡收入差距影响较大且具有持续性。再工业化的时代背景下,智能设备和互联网应用在各产业不断普及,二三产业劳动力就业市场也受到了相应的冲击。刘欢(2020)通过动态面板模型发现农村地区劳动力接受的人力资本投资较为匮乏,劳动力技能与就业需求匹配度较低,工业智能化导致农业转移人口的收入水平和工作稳定性均显著降低,进一步扩大城乡收入差距。林宝梅(2021)通过对金融结构与城乡收入差距的相互作用研究发现,金融业发展的规模、效率以及结构的优化一定程度上抑制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李娟(2021)采用LMDI模型发现物流产业升级对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存在动态效应和演化效应,改善城乡独立的二元经济结构。

产业内部结构转型升级、产业间劳动力要素流动以及城乡收入差距三者之间相互影响。Harley & Singelmann(1978)认为经济结构转型与就业结构变化密切相关,城镇经济中的工业和服务业部门是经济结构变迁的基础,就业结构的“服务型”变迁直接促进了经济结构变迁。Kongsamut(2001)在经济结构转型经验规律研究中发现,较大的城乡收入差距会使城镇居民增加对服务产品的需求,促进产业结构向服务型为主的第三产业转变。周启清等(2020)利用1999-2018年全国省级层面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产业结构合理化水平和产业结构高度化水平的提高,能够显著缩小城乡收入差距。郭文杰等(2009)的研究同样证实劳动力流动导致部门间劳动力配置结构的改变是实现经济结构转换的重要因素。周国富(2021)将城镇化率作为中介变量,研究证实产业结构升级对于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双门槛效应。刘贯春(2017)研究发现金融结构通过信贷配置影响城市化进程和经济增长,进而对城乡收入差距起到间接作用。

上述研究对我国三大产业发展、转型升级与城乡收入差距的相互作用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本文将在以下方面对现有研究进行扩展:

第一,现有文献大多从产业发展或产业结构变迁单一视角研究对于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而我们选择将引入经济增长、城镇化率、社会保障支出等变量和产业结构发展结合,探究共同作用下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

第二,现有研究主要针对全国整体经济增长对于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分析,而我们考虑到各地区经济基础和产业发展水平存在明显差异,因此将全国按区域划分为东中西部地区,并通过省际面板数据进行计量检验,由此来阐释各区域三大产业发展对于城乡收入差距影响的作用机理,以期为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促进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2 指标选取与模型建立

2.1 指标选取

为探究三大产业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作用,选取以下指标:

(1)被解释变量。选用城乡收入差距(IG)作为被解释变量,用泰尔指数进行衡量,基于城乡人口和城乡居民绝对收入,综合考量收入结构和人口结构,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Y1,L1表示城市居民总收入和城市人口,Y2,L2表示农村居民总收入和农村人口,Y,L表示居民总收入和总人口。IG值越大,说明城乡收入差距越大。

(2)解释变量。选用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作为解释变量(X1,X2,X3),为减弱时间序列不正常波动带来的影响以及量纲不同所导致的系数量纲差异的问题,对这三个变量均取对数形式(LNX1,LNX2,LNX3)。

(3)控制变量。本文参考已有研究,选取城镇化率(URL)、金融规模(FA)、一般公共服务支出的对数形式(LNPS)、社会保障与就业支出的对数形式(LNSI)为控制变量。

2.2 数据来源与描述性统计

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和WIND数据库,包括2005-2019年中国31个省份(除港澳台)的面板数据,少量缺失数据经过指数平滑法进行填充,各变量的基本统计描述见表1。

2.3 模型建立

由于城乡收入差距不仅受到三大产业增加值的影响,还与城镇化率、金融规模、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一般性公共服务支出有着密切联系,为着重探究三大产业的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作用,下文将城乡收入差距为被解释变量,三大产业增加值作为解释变量,其余变量作为控制变量,建立如下面板模型:

IGit0i1LNX1it2LNX2it3LNX3it+∑γkXkitit

其中i表示不同省份,t表示年份,IGit为被解释变量城乡收入差距的泰尔指数,LNX1it,LNX2it,LNX3it分别为解释变量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的对数形式,β1,β2,β3为其对应系数,Xkit为控制变量矩阵,k代表控制变量个数,γk为各控制变量的系数,α0为截距项,αi表示个体效应,μit为随机误差项。

3 实证分析

3.1 全样本实证结果分析

由于本文研究的样本数据为面板数据,变量不平稳将导致伪回归现象,使得估计结果不准确,所以首先进行平稳性检验。根据样本数据的特点,本文决定使用HT检验、LLC检验和IPS检验三种方法进行探究,得到检验结果如表2。采用投票法对变量是否平稳进行判断,可知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仅LNSSE平稳,进一步检验发现其他变量均为一阶单整,且模型可以通过协整检验。

模型中各省份的异质性导致截距项的不同,依据其截距项的特性可将模型分为固定效應模型或随机效应模型。为了进一步确定模型形式,对模型进行Hauseman检验,结果表明在0.1的显著性水平下应拒绝模型为随机效应的原假设,即应建立具有个体固定效应的变截距模型进行分析。全样本回归结果如表3,其中回归方程(1)不引入控制变量,回归方程(2)为加入控制变量后的结果。

由回归(1)可知,第三产业的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有显著的缩小作用,第三产业增加值每提升1%,城乡收入差距平均缩小0.0436个单位,说明以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发展能一定程度上削减城市和农村间就业结构和产业结构偏离程度。反观第二产业发展会显著扩大城乡收入差距,第二产业增加值每增加1%,城乡收入差距平均增加0.0406个标准单位,而第一产业对于城乡收入差距影响不显著。由于城市产业发展现代化进程不断推进,城市化和工业化导致城乡二元经济体制不断固化,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本密集型产业逐渐向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型升级,但农村居民受限于较低的人力资本投资,大多仍从事低生产率、低附加值的产业,导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

在加入城镇化率、金融规模、社会保障支出等控制变量后,第一产业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从不显著转变为显著缩小,回归方程(2)与(1)中的二、三产业的回归系数符号均没有发生变化,表明第二、三产业对于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趋势均未发生明显变动,其改变仅体现在系数数值的小幅波动。该现象从侧面表明,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第一产业的发展直接带来的是农业生产规模扩大和农业生产率的提高,但作用在提升农村居民收入的直接效应远远不如第三产业明显。同时在加入控制变量后,控制变量的回归系数均不显著,说明在全国层面,三大产业的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具有显著性影响,其余控制变量均通过影响三大产业发展间接对城乡收入差距产生作用。

3.2 分区域样本实证结果分析

考虑到三大产业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可能存在区域差异性,因此将全国分为东中西三区域分别进行实证分析,得到结果表3。

从区域样本回归结果来看,东部地区第一产业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有显著缩小作用,而第三产业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不显著;中部和西部地区第一产业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不显著,而第三产业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有显著缩小作用。同时第二产业发展在三大区域对城乡收入差距均有显著扩大作用,其中东部促进作用最为明显,西部地区次之,中部地区最弱。

由于各地区经济发展程度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进程存在较大差异,三大产业发展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呈现出明显的地区差异性。中部和西部地区第三产业发展对于城乡收入差距缩小作用明显强于东部地区,主要原因在于东部地区产业结构高度化进程处于全国领先水平,金融业、餐饮住宿和文化体育等服务业现代化程度较高,因此对于东部地区应该更加注重产业结构合理化,积极推动第一产业的转型升级。而中西部地区由于经济开放程度与东部地区相比较低,第三产业的资源配置和产业部署在城市和农村地区不均衡现象较为严重,因此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劳动力从第一、二产业向第三产业流动,推动地区产业结构高度化进程,将对该地区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同时中部和西部地区第一产业在该地区国民经济中占比较高,在农业供给侧改革的推力作用下,第一产业转型升级速率超过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因此相对来说中西部地区应将产业结构转型重心置于第二、三产业,加速工业化以及服务业体系现代化进程,调整城乡两部门之间就业和产业结构的偏离程度,持续推进产业结构合理化,使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

除了三大产业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有显著影响外,各地区的控制变量对城乡收入差距也有一定程度的影响,而该效应在全国样本中并未展现。在东部地区城镇化率对城乡收入差距无显著影响,中部地区会显著扩大城乡收入差距影响,而在西部呈现显著缩小作用。由于中国城镇化水平从西向东逐渐增加,西部城镇化进程较为缓慢,现阶段农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能够有效改善农村居民收入,从而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而中部城市较高附加值工作具有较高壁垒,迁移到城市部门的农村人口从事低附加值工作的比例较高,城乡居民的就业结构并未从根本上改变,使得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金融规模和一般性公共服支出对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在东部不显著,在中部表现为抑制作用,而在西部地区对城乡收入差距有一定程度的扩大作用。正如前文学者的研究金融业发展对于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可能存在双门槛效应,金融结构优化和金融规模的扩大,在一定程度上导致资本和产业聚集,使城市和农村资源配置愈发偏离均衡状态,导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障与就业保障能够最低限度地保障农村居民收入,从根本上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但受到地域的其他经济因素影响较大,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性,其在东部对城乡收入差距有显著缩小作用,而在中部和西部影响并不显著。

4 结论与建议

本文通过构建个体固定效应的面板数据模型,分别基于2005-2019年全国样本以及分区域样本数据,控制城镇化率、社会保障与就业支出、一般公共服务支出、金融规模的影响,分析了三大产业发展对于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主要结论及对策建议如下:

(1)各区域由于经济发展程度和产业发展积累程度有着较大差异,三大产业的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改善作用并不一致,各地区政府应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制定相应的产业政策。东部地区产业结构高度化程度较高,二三产业发展迅猛,但对第一产业发力不够,应加强对第一产业的投入,使得产业结构更为合理,让农村居民生活水平切实提高;而中部和西部地区第三产业发展水平较低,农村居民仍有较多的机会涌入城市从事附加值较高的工作,应进一步完善农村人口进城务工的保障制度,鼓励农村居民在第三产业就业,同时应进一步落实新农村建设政策,大力发展农村第三产业,在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促进农民就业,提升农村居民收入。

(2)调整第一产业结构,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对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良好的抑制作用。各地区由于地理条件存在明显差异,应当因地制宜地调整和优化农业的生产布局,大力发展品质优、附加值高的优势农产品,形成具有竞争力的优势产业。与此同时,继续完善并加强对种粮农民实行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和购置大型农机具补贴等政策,研究和制定其它各项农业补贴政策,稳定农资价格,切实维护农民利益,让农民真正从农业生产中增产增收。

(3)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普及化和资源均衡分布对于城乡收入差距具有较强的改善作用。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引导乡镇企业加快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农村服务业,增强吸纳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的能力。积极清理和取消各种针对农民工就业的歧视性规定和不合理限制,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就业制度,引导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就业,增加农民的劳务收入。同时加大对农村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的投入力度,打造社会主义新农村,有效提高农村居民生活质量。

(4)固有“城市中心—农村边缘”的二元经济体制向现代经济结构的转换是解决城乡收入差距的根本途径。“城市中心—农村边缘”这样的结构是发展中国家现代化进程中必定要经历的一个状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差距甚远,导致农村劳动力大量外流,使得农村经济发展更为困难,而这又进一步导致城市农村差距增大,处于恶性循环之中,因此城乡收入差距自然会越来越大。而要打破这一循环,需要逐步消除就业、教育、医疗、财政、居住等方面的政策壁垒,让城市和农村更进一步的融合,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让城镇化进程较为平衡地推进,城乡之间的差距方能逐渐缩小,从而实现共同富裕。

参考文献

[1]陈安平.中国经济增长的产业分布、空间结构与城乡收入差距[J].管理评论,2013,25(11):23-32+84.

[2]郑兴无,田圆.产业结构、经济增长与城乡收入差距关系实证研究——以河南省为例[J].商业经济研究,2015,(22):52-54.

[3]杨永兵,雷昭明.产业结构、对外开放度与城乡收入差距[J].企业经济,2012,31(11):53-56.

[4]刘欢.工业智能化如何影响城乡收入差距——来自农业转移劳动力就业视角的解释[J].中国农村经济,2020,(05):55-75.

[5]林寶梅.金融发展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影响实证研究——基于VAR模型[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3(01):62-67.

[6]李娟.物流业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基于劳动力投入视角[J/OL].调研世界,2021,(03):1-9[2021-03-25].

[7]Harley L. Browning and Joachim Singelmann.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U.S. Labor Force: The Interaction of Industry and Occupation[J].Politics & Society,1978,8(3-4):481-509.

[8]Piyabha Kongsamut and Sergio Rebelo and Danyang Xie. Beyond Balanced Growth[J]. The 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2001,68(4):869-882.

[9]周启清,孔煜涵.金融结构是否缓解了城乡收入差距?——基于产业结构变迁的视角[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20,50(22):315-328.

[10]郭文杰,李泽红.劳动力流动、服务业增长与经济结构转换——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9,26(11):51-62.

[11]周国富,陈菡彬.产业结构升级对城乡收入差距的门槛效应分析[J].统计研究,2021,38(02):15-28.

[12]刘贯春.金融结构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传导机制——基于经济增长和城市化双重视角的研究[J].财贸经济,2017,38(06):98-114.

基金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JBK2001024)。

作者简介:吴宇轩(2000-),男,四川成都人,西南财经大学统计学院本科在读,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国民经济;谢瀚洋(2000-),男,湖南娄底人,西南财经大学统计学院本科在读,研究方向:农业经济、应用统计;江俊佑(1982-),男,台湾台北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多元统计分析与应用统计。

猜你喜欢

城乡收入差距经济增长产业结构
基于产业结构对接的人力资源培养实践与思考——以湖南省为例
我国的对外开放程度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分析
关于我国农村消费影响因素的思考
基于物流经济的区域经济增长研究
反腐与经济增长
人口结构与中国经济增长的经济分析
河南省农村人口转移的历史轨迹、特征及动因研究
碳排放、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
产业结构
产业结构变动、技术进步与碳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