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知己知彼、多措并举,跑赢就业工作“最后一公里”

2021-11-15辛娜

魅力中国 2021年44期
关键词:最后一公里就业指导问卷

辛娜

(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陕西 渭南 724200)

一、案例简介

2021 年,笔者管理的学生进入毕业季,为切实帮助学生早日就业,提升满意度,降低违约率,笔者针对所管理的639名学生展开了一次问卷调查,其中260 名学生参与问卷,根据问卷结果,有针对性的帮扶学生,起到了较好效果。

稳就业作为“六稳”之首,是全社会极为关注和重视的事情,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是稳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2021 年应届毕业大学生预计达到909 万人,创历史新高,这对大学生就业工作提出了挑战。与此同时,受新冠疫情影响,校园招聘岗位数量有所减少、部分就业群体就业难度持续增加、“高期望”“慢就业”情况进一步加剧等,都影响了毕业生就业。

习总书记讲了,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三年时间砥砺修炼,绝大多数同学都只为谋求一份“合适”的工作,成就自己也解放父母。那么,在即将毕业的这一学期时间,如何进行百米冲刺,帮助学生成功圆梦,跑赢就业工作“最后一公里”,成为当前工作中最重要的一件事。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掌握学生心中所想,才能“对症下药”有针对性的帮助他们。随后,一场关于未就业学生工作意向的摸底调查就此展开。

二、案例分析与处理

这场调查问卷,除基本信息外,设计了8 个题目,包含理想的行业、择业时优先考虑的因素、需要学校做哪方面的就业指导等,以腾讯文档问卷填写的方式进行。本院共计260 名未就业学生参与问卷,通过问卷分析,我们发现以下问题:

(一)从人员分布来看,未就业学生中,特殊群体学生仍然较多。“特殊群体”包括建档立卡学生、特殊困难学生、少数民族学生以及处于就业“鄙视链”最底端的女生。问卷显示,未就业的学生中女生29 人,占比11%,特困生12 人,占比5%,少数民族3 人。这些学生往往有很强的就业意愿,但缺乏求职技巧,在求职中遭受过挫败,使得他们缺乏自信,长此以往的恶性循环造成“慢就业、懒就业”,因此,这些特殊学生是笔者就业帮扶的首要对象。

(二)从就业意向来看,学生最青睐的单位是铁路局,而自身对企业并不了解,这组数据显示学生就业时有盲目跟风现象择业存在误区,需要我们予以引导和帮助。少数学生选择报名专升本考试以及自主择业,提醒我们,开展就业指导工作时需要分类、精准、对症下药。

(三)从择业时首要考虑的因素来看,学生择业时优先考虑的因素依次是发展空间、薪酬、父母意见;表示需要学校做的事情是举行更多大型招聘会、提供更多就业信息。这组数据反映出学生对于发展空间和薪酬极为重视,然而现实是初入职场的年轻人往往工资很低,尤其是实习期间,一般都是2000-3000 元居多,并且新人大多被分配在项目部施工现场,短期内很难有所谓“发展空间”。

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让很多学生不愿就业、就业后很快就违约。并且,父母对学生择业的影响很大,咱们学生家长大部分没有在企事业单位工作经历,对于学生的专业和就业方向更不了解,他们的思想还停留在铁路局是“铁饭碗”体面又稳定,工程单位四处奔波流浪,甚至娶不到媳妇。这提醒我们,光给学生就业指导还不够,我们还需要适时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给他们换换脑子。

综上,结合此次调查问卷以及现实观察,毕业班未就业学生中特殊群体居多,且存在较严重的认知偏差一边倒的想去铁路局,再加上部分家长不明就里“拖后腿”等问题,这都对笔者工作提出了极大的挑战与要求,如何做好学生以及部分学生家长的思想工作和就业指导,帮助学生平衡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及时调整目标,找准定位,解决就业这一牵动整个家庭的神经线,跑赢就业工作“最后一公里”成了当下必须及时解决的问题。

三、解决方法

(一)“特殊学生特殊对待”,增其就业信心

首先,对于报名专升本的同学,他们对考试充满期待又心怀担忧,有的自律性较差的还在西安报了培训班,他们咨询笔者想请假去西安集中学习,对于这类同学,笔者及时汇报院系领导,经领导与教务处、就业办协商,给他们办理了相应手续,让他们安心学习备考;另外一部分留校复习的同学,笔者隔三差五与他们谈话沟通,尽自己所能教给他们英语和数学的复习方法,同时不断鼓励他们,增强信心。

其次,对于就业“困难户”同学,尤其是建档立卡和贫困户学生,很多由于缺乏面试技巧而遭遇失败,往往信心不足,笔者一对一给他们修改简历、打磨一分钟自我介绍、指导穿衣,尽量帮助他们提高录取几率。

最后,建立学生签约及顶岗实习台账,并不断更新。例如,笔者的工作电脑上,专门建立了“就业”文件夹,包含已就业、已办理顶岗实习、未就业、违约等各类文件,以便随时掌握学生最新动态。在微信中,笔者成立了未就业学生群聊,每天推送学校就业指导中心发布的招聘信息,遇到其他老师、已就业学生分享的招聘信息,也及时推荐学生去应聘。

(二)家校合作协同育就业,树立正确就业观念

建立完善“家校协同育就业”的机制,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双管齐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和意识是帮助其顺利就业的前提。意识指导行动,只有拥有正确的就业意识和观念,就业教育和指导的开展才会事半功倍。

因此,首先要搭建学校、家长、学生三方交流平台,使三方对就业的认识可畅通交流;其次依靠经常性沟通交流,针对家长对学生的就业教育情况,扭转家长对学生就业观念的偏差,再通过一对多、一对一心理约谈,以现实例证,扭转学生和家长普遍存在的“铁路局铁饭碗、工程局脏累苦”的想法,实施家校共同育就业。引导学生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服务、到工程局实现人生价值。

(三)优化就业资源信息整合,实现精准就业

我校就业指导平台平均每天发布三个左右的招聘信息,可谓海量。然而就业部门推送往往针对的是全体同学,没有按照专业大类或者企业性质进行分类,有的公司还需要学生“自联”,学校老师和优秀毕业生有时也会推荐一些优质企业,学生在铺天盖地的信息中容易迷茫,无所适从。因此,笔者几乎每天都会打开就业指导中心的公众号,查阅招聘公告,充分挖掘、收集、分析用人单位提供的岗位需求,结合学生的就业需求、优势和能力,整合资源信息形成就业信息库,根据调查问卷中对于“理想的行业”的统计结果,精准匹配精准推送,实现学生精准就业。

(四)密切联系就业部门,畅通就业信息

学校就业部门掌握着最新招聘信息,是连接学生和企业的重要通道,并且学生实习、签约、违约等手续都需要经过就业处来办理,因此,做为毕业班辅导员,与就业部门保持及时有效的沟通,是非常必要的。本学期以来,笔者几乎每天都与就业办的几位老师通过语音、微信等方式进行沟通,有疑问及时请教、有问题及时汇报,畅通就业信息,切实为学生服务。

四、工作成效与经验

(一)工作成效

1.学生就业观念得到改善

彻底摸清学生心中所想,多措并举帮助学生,让许多执着于铁路局的同学转变观念,他们纷纷应聘铁建重工、中交天和等单位并且成功应聘。毕业季,实习结束的学生返校,闲聊中透露出对单位满满的自豪感和获得感。

2.特殊学生喜提工作

经过努力,笔者所管理的建档立卡、少数民族、特困学生等全部实现就业。26 名女生,仅有1 名“铁了心”等待家里安排西安地铁还未就业,其余均已签约。

(二)工作经验

通过以上案例笔者看到,在实际工作中作为辅导员要善于观察,积极引导,帮助学生分析自身特点和专业特点,找到现实与理想的契合点,从而明确人生目标,尽早合理地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步骤,让学生看到自己目前的努力最终会实现一个明确的人生目标,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要及时了解学生的想法和规划,让他们打开心扉,说出心中所想、所求、所需;创造机会,搭建实践平台解决实际所需。不是一味地说教,而是充分利用榜样的力量,让学生产生内驱力,利用广阔的机会有的放矢。另外,与辅导员单独做思想工作相比,可以充分联系学生家长,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让他感受到大家对他的认可与帮助,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他的自信,调节他的情绪,对目标的达成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猜你喜欢

最后一公里就业指导问卷
案例教学法在翻转课堂中的应用初探——以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为例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职业院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现状及对策
如何给高职学生上好就业指导课
问卷大调查
问卷你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