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作品“百寿瓶”的紫砂陶刻装饰艺术与内涵

2021-11-15张德林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1年9期
关键词:紫砂陶陶刻紫砂

张德林

陶刻是紫砂作品中非常常见的一种装饰手法,随着时代的变化,陶刻装饰也趋向成熟,拥有着属于自己的一套技法,所以现在也被称之为“陶刻艺术”。陶刻是指在紫砂胚体上用刻刀雕刻出书法或图画,把书画陶刻融为一体是属于紫砂陶刻综合性的艺术表现。在陶刻创作时紫砂艺人不仅需要自己掌握好对紫砂造型的审美能力,同时还需要具备充足的陶刻技艺,并且还要完美平衡好两者之间的艺术效果。紫砂作品由于泥料的特性拥有着极佳的可塑性,造就了紫砂陶的独树一帜,但是对于陶刻艺术来说,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创作时代,根据紫砂器具的不同形态而陶刻装饰作品,可以让作品更有文化底蕴,能够感受到紫砂艺人渊博高升的文化素养和极高的艺术审美。

从紫砂陶刻的发展历史来看,可以看出最初的紫砂陶刻只是文人雅士们自我抒发的一种随性的印记,主要就是想要通过自己的书画作品来表达他们当下的情感和感悟,是一种记录,没有一定的文化内涵。但是经过时代的发展,紫砂陶刻受到了更多人的关注和研究,逐渐开始加入传统古诗词书画艺术,来搭配紫砂器的造型,让陶刻不仅仅是一种随性的记录,更多的是要让作品拥有更加丰富的文化内涵。今天我们欣赏的这对作品“百寿瓶”可以非常明显地看出,不论是从造型还是装饰手法,都能感受到满满的传统文化。从造型上来看,这件作品“百寿瓶”,整体造型上下呼应,左右对称,束口、鼓腹、双耳都占据了这件作品的左右两侧,最为亮眼的就是瓶身的刻绘,刻绘线条流畅有力,构图饱满。作品线条轮廓凸出,造型设计完全是继承了中国传统的造型,在装饰设计上也是展现了紫砂艺人精湛的陶刻技艺,让整件作品更显饱满,内涵与文化底蕴也更加丰富。紫砂艺人在这件作品“百寿瓶”创作题材上充分反映出了艺人的设计理念,融合了传统吉祥“寿文化”,表达出对生命长寿的一种美好祝愿,从而让欣赏作品的人们能够感觉到这并不是一对简单的“百寿瓶”,而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播与传扬。“百寿瓶”作品主要就是突出表达“百寿”,长寿对于我们人类是一种永恒的追求,这是经过几千年来我们每一个人都有所感悟的期盼,是我们人类对生命的一种精神寄托,也是我们对自己生命的一种美好向往和崇拜。这件作品就是借物抒情,让欣赏到这件作品的人们都能感受到其中美好的期望。

这件作品“百寿瓶”以陶刻的内容为亮点,主要是凸显出陶刻的内容与内涵,瓶身的造型作为陶刻的一个载体,所以用简洁的线条和轮廓来凸显陶刻,让陶刻内容能够最大化吸引人。对于陶刻装饰主要还是要确定陶刻创作的一个范围,也就是陶刻的载体能够提供多大的创作空间,这个空间就是要由作品的造型来决定的。这件作品的陶刻内容让作品达到了“物我两忘,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这是作品造型艺术与陶刻艺术互相成就得到的结果,二者缺一不可,由此可见紫砂艺人精湛细腻的技艺手法。

紫砂艺术和陶刻艺术的造型与内容是多变的,紫砂艺人的创作也要不断围绕其中的变化而进行一定的改变,不能一成不变,这样就毫无新意,唯一不变的只有我们对紫砂艺术和紫砂文化的炙热的心。对于我们当代紫砂艺人来说,只有在秉持着传统紫砂艺术的基础上创造出更多样化的作品,才能让紫砂艺术百花齐放,争奇斗艳。

猜你喜欢

紫砂陶陶刻紫砂
紫砂陶刻与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结合
从《陶刻人物对瓶》看紫砂陶刻的工艺特征与人文精神
论陶刻作品“逍遥游”的艺术审美以及人文内涵
浅析国画与陶刻之间的关系
——以“梅兰竹菊四君子陶板”为例
盘山行旅,山店风簾
——浅谈陶刻作品“山店风簾图”的陶刻艺术以及寓意内涵
无相
当代紫砂陶刻大环境下的个人艺术道路分析
刘少白
论紫砂陶刻的连续性
顾景舟洋桶紫砂提梁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