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紫砂壶作品“钰硕提梁”的艺术个性

2021-11-15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1年9期
关键词:纹线壶盖紫砂壶

钱 卫

紫砂壶艺术如今已是一颗立于中国传统陶瓷艺术之林的参天大树,通过代代传承,紫砂壶艺术之树枝繁叶茂,偶有开拓和创新,便使这树上开出许多灿烂的花朵,为这古树注入了新鲜血液,所以历经百年的紫砂壶艺术至今仍充满活力,在中国人及各国爱茶人心中都是最完美的茶壶。

这件“钰硕提梁”就是一件有着古典气息,又具新时代风貌的紫砂壶作品,通过这件作品,可以看出新时代制壶工匠思路的开阔和对传统工艺规范的坚守,充分激发了紫砂壶优良传统的活力,彰显了紫砂壶艺术的民族魅力,使作品的个性表现有“根”所依,展示了紫砂壶艺术的价值与智慧。

一、紫泥:稳重之美

紫泥是紫砂壶创作中常用的一种泥料,但并非所有的紫泥在烧制后都会呈现出同样的颜色和质感,创作的调和方式和烧制温度、时间的不同都会使紫泥产生不同的效果,也表现不同的主题和气质。

此壶便运用紫泥制成,所呈现出的是稳重的效果,与其四方的造型是很相称的。泥料色彩呈青灰色,是典型的冷色调,能够给人以清爽、开阔的感觉,对于紫砂壶艺术来说,这样的色调与饮茶时的心境是很相称的。泥料的质感是一如既往的细腻无暇,无论是宽阔的壶面还是结构连接处都找不到任何瑕疵,这是紫砂壶创作最基本的工艺要求,是中国工匠精神与职业精神的反映。

二、造型:四方端庄

四方壶是紫砂壶方器中的典型造型之一,其与圆器共同展示了中国传统审美的两个维度。在分析此壶造型之前,要对“钰硕”二字有所了解。在汉语中,“钰”指珍宝,“硕”指庞大、坚固或博学,就此壶来说,“钰”代表了紫砂壶的工艺价值,象征紫砂壶艺术是中国的珍宝;“硕”则与作品的形态相关,代表了作品沉稳、雄健的气质。

壶身共分为六个面,筒身可见清晰的四面与四棱,体现了四方壶的典型特征。筒身四面是完全一致的长方形,长度要大于宽度,镶嵌成型后就使筒身看起来比较宽大,有气势。在镶嵌筒身四面时,创作者作出了改动。四个面并不是完全垂直的,而是微微倾斜,这样壶身的顶面就要略小于底面,呈现出梯形结构,宽大的底部使壶的重心更低,整件作品看起来也就更加沉稳有力。

顶面与底面是两个正方形,与筒身各面镶嵌成型后整件作品的线、面、角特征就完全呈现出来了,创作者对棱与角也进行了调整,将之打磨得稍显圆润,增强了面与面之间的流畅度,使作品包含温润的气质,不至于太过凌厉,让人觉得不好亲近。在使用效果上,锐利的棱角也会降低人的手感效果,调整后的棱角便能解决这一问题,便于人们赏玩和使用。

壶身上部是方方正正的壶盖,简约平整,与壶身造型的融合效果极佳。桥型的子镶嵌在壶盖顶面中央,创作者将这一的子打造成三瓣式,有花的形态。的子的线条是四方形的,与壶盖之间的空间则是一个椭圆,外方内圆的效果使这一壶钮更加精美耐看,使用起来也是非常顺手的。壶身左侧镶嵌着三弯流,同样是四方形的,线条的流动却是柔婉的,是在线条上实现了方圆统一,增加了作品的温和感。

作品的端庄是在方圆统一中形成的,方是端正、踏实;圆是随和、大气,这样刚柔相济、不卑不亢才是作品的端庄之美。

三、提梁:空间效果

此壶中的提梁也是梯形的,它的两端镶嵌在壶身左右两侧顶面的中央部分,向上延伸并逐渐内收,至顶部连接横梁,首先与壶身造型相呼应,其次,创作者在提梁两侧做出一个“小波浪”,与的子顶部两侧的设计是相呼应的。

创作者在壶身中运用了纹线装饰,在壶身上部,一条纹线环绕壶身,在中央部分向上凸起一个尖角,与的子、提梁那种向上提的节奏和气势是一致的。在壶身底部边缘,创作者运用立体的窄长方形线条环绕壶身,与上部线条及提梁之间构成了线性层次效果,使作品具有了几何美感,充满现代气息。

提梁与壶身造型、的子及壶身内部的纹线装饰构成了空间效果,上下如同倒影一般,形成了巧妙的对称,如果说壶身造型表现了“硕”之庞大,那么提梁则表现了“硕”之智慧,配合精湛的工艺,便展现出作品独特的“钰硕”之美。

结语:“钰硕提梁”是一件充满现代气息的紫砂壶作品,创作者对作品的空间效果是格外重视的,作品上下、内外之间的配合相当精妙,层层递进,节奏均衡。提梁作为紫砂壶创作中的重要造型之一,有着重要的探索价值,创作者发挥聪明才智,利用好这一空间,便能进一步彰显提梁价值,促进提梁紫砂壶的发展。

猜你喜欢

纹线壶盖紫砂壶
伪造的情书
养护紫砂壶,坚持最重要
养护紫砂壶,坚持最重要
疑难指纹特征提取
浅析手印特征与年龄的关系
浅谈疑难手印特征的寻找与判定
购买紫砂壶4忌
论如何确定残缺手印的留痕部位
购买紫砂壶忌4
制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