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

2021-11-15

支部建设 2021年32期
关键词:原子能两弹一星原子弹

“两弹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两弹”中的一弹是原子弹,后来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另一弹是指导弹;“一星”则是人造地球卫星。1964 年10 月16 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 年6 月17 日我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1970 年4 月24 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中国的“两弹一星”,是20 世纪下半世纪中华民族创建的辉煌伟业。20 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面临着严峻的国际形势。为了抵御帝国主义的武力威胁和打破大国的核讹诈、核垄断,党中央果断决定研制“两弹一星”,重点突破国防尖端技术,作出了对中国安全和发展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决策。

1956 年,国家制定了科学技术发展的第一个远景规划,同时部署了两个更大的项目:原子弹和导弹,把原子能的和平利用列为12 项带有关键意义的重点任务的第一项。4 月,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说:“我们现在已经比过去强,以后还要比现在强,不但要有更多的飞机和大炮,而且还要有原子弹。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同月,周恩来主持中央军委会议,听取钱学森关于发展导弹技术的规划设想。会后,成立了以聂荣臻为主任的国防部航空工业委员会,负责导弹的研制工作和航空工业的发展工作。5 月,周恩来再次主持中央军委会议,讨论聂荣臻提出的《关于建立我国导弹研究工作的初步意见》。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中央果断作出发展导弹技术的决策。10 月,成立了导弹研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11 月,成立了第三机械工业部,具体负责组织、领导核工业的建设和发展工作。1957 年,我国开始研制发展包括导弹、原子弹在内的尖端武器。1958 年,我国科学家提出研制人造地球卫星的建议。

中央确定我国国防尖端科技的发展,要坚持自力更生为主、力争外援和利用资本主义国家已有的科学成果的方针,强调把立足点放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科学研究和实践,培养人才,掌握技术。我国研制原子弹、导弹,开始曾得到苏联的技术援助。从1955 年到1958 年,中苏两国政府先后签订6 个有关协定,由苏联对中国提供技术方面的援助。1960 年7 月16 日,苏联政府照会中国外交部,决定撤走全部在华的专家。这以后,我国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发展国防尖端科学技术,原子弹、导弹的研制进入了全面自力更生的新阶段。

1961 年7 月16 日,党中央作出《关于加强原子能工业建设若干问题的决定》。《决定》指出:“为了自力更生,突破原子能技术,加速我国原子能工业建设,中央认为有必要进一步缩短战线,集中力量,加强各有关方面对原子能工业建设的支援。”1962 年11 月17 日,在中央直接领导下的15 人专门委员会正式成立,周恩来为主任。专委会的主要任务是加强对原子能工业建设和加速核武器研制、试验工作以及核科学技术工作的领导。

“两弹一星”的研制,汇集了我国一大批杰出的科学家和科研人员、工程技术与管理人员。党和政府的充分信任和大胆使用,使他们发挥了前所未有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他们在戈壁荒滩、深山峡谷建立基地,风餐露宿,披星戴月,艰苦创业。出于保密的需要,他们隐姓埋名,断绝与外界有碍工作的往来,默默无闻地为祖国的国防尖端科技事业作贡献,有的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们中的许多人都在国外学有所成,拥有优越的科研和生活条件,为了投身于新中国的建设事业,冲破重重障碍和阻力,毅然回到祖国。几十年中,他们为了祖国和人民的最高利益,默默无闻,艰苦奋斗,以其惊人的智慧和高尚的爱国主义精神创造着人间奇迹。

1964 年10 月16 日,我国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东方巨响”震惊了世界。这一成就集中代表我国科学技术当时所能达到的新水平,打破了超级大国的核垄断,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中国政府发表声明:中国一贯主张全面禁止和彻底销毁核武器;中国进行核试验,发展核武器,是被迫的,是为了防御,为了保卫中国人民免受核威胁。中国政府郑重宣布,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中国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1967 年又成功爆炸第一颗氢弹。1970年,我国“东方红一号”人造卫星上天。从此之后,我国的国防科技工业不断发展壮大,先后掌握了中子弹设计技术和核武器小型化技术,研制和发射了各种型号的战略战术导弹和运载火箭,潜艇水下发射成功,发射多颗返回式卫星、地球同步轨道及太阳同步轨道卫星。

“两弹一星”事业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极大地鼓舞了全党全军全国人民的斗志,增强了民族凝聚力,激发了振兴中华的爱国热情。

猜你喜欢

原子能两弹一星原子弹
“两弹一星”民族骄傲
从“两弹一星”研制历史看“国之大者”
传承“两弹一星”精神中国青年英才论坛在青海举行
助澜冷战——迪安·艾奇逊与战后美苏原子能合作的破产
艾森豪威尔政府时期美日间的和平利用原子能合作
中国原子能工业有限公司
绝密运送: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的运载历程
“两弹一星”元勋钱学森 五年归国路,十年两弹成
徒手“撕开”原子弹
战后初期的美国原子能国际控制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