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醋都”桂冠失而复得的启示
2021-11-15何其山
○ 何其山
前不久,参观了位于清徐县的水塔醋业公司。公司负责人向我们讲述了他们所走过的不凡历程。当我们对着那个大大的“醯”字追溯它的历史渊源和造字过程,更使我们切实体味到省委书记楼阳生“游山西就是在读历史”的深厚内涵。正当我们陶醉在山西醋业经过多少代人的艰辛探索和持久创业,方由无到有,由小到大,终至走出省门、国门,在大半个世界享有盛名的喜悦之时,一个令人万分惊诧的消息给了我们当头一棒:2020 年10 月,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和中轻食品工业管理中心联合授予江苏省镇江市“中国醋都”称号,并称这是目前中国食醋行业的最高荣誉,是现今醋业界独此一家的“国”字号招牌。
得到这个消息后,我立刻与武厂长通了电话,他在深感惊诧之余,信誓旦旦地对我说:“我们正在和有关部门商榷此事,相信很快就会把‘醋都’这个桂冠再夺回来!”
尽管我听了将信将疑,但时隔两个月,也就是2020 年的最后一天,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和中轻食品管理中心果然联合授予清徐县“中国醋都·清徐”称号。
不得不说,武厂长的话掷地有声,随即应验,说明了他们的实力和底气所在。
“醋都”桂冠失而复得,有惊无险,当然可喜可贺。但是,这件事依然值得我们反思,从中找到一些有益的启示,恐怕比桂冠本身的含金量高得多。
一是我们在潜意识里是不是过于自信自己是醋的最早发源地(我们就曾一直以“醋都”自诩),陶醉在山西是举国公认的“醯”的当然始创者而稍稍松懈了“竞争”意识,误认为醋业界的老大非我莫属,无人能与我匹敌。在我们满足于山西老陈醋遍销大半个世界的时候,却忽略了对醋的新品种的继续大力研发和对名优产品的倾力宣传,也未能及时申请上报,致使别家乘虚而入,抢在我们前边生生夺走了“醋都”头衔。
在当今时代,竞争求生存似乎已是大家不二的共识。全国现有的四大名醋(山西老陈醋、镇江香醋、四川保宁醋、福建水牌老醋)各有千秋,也可以说“四强”能够并列至今,就说明它们本身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和强项所在,都有不容小觑的实力。若论历史久远,山西当然首屈一指,泱泱五千年。史上有记载的山西老陈醋集团有限公司也起源于1368 年,距今也已652 年,足算得上是有深厚文化底蕴的百年企业了吧。同样是食醋生产中心,在品牌建设和保护上四家却各有差异,在“搏”的力度上也不尽相同。作为有着180 年创业历史的江苏省龙头企业恒顺醋业是该省“特别著名品牌产品”的生产基地,就是靠顽强的拼搏进取精神,百折不挠,奋力超越,最终凤凰涅槃、化茧成蝶的。他们“连续25 年产销量蝉联全国第一”绝非易事。“镇江香醋”的品牌价值高达458.92 亿元,直线上升至“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第二位”(仅次于威震全国的名酒茅台)更非一日之功。镇江食醋如今生产规模已高达50 万吨,在全国市场占有率超过10%,使之跻身“全国食醋品类最丰富、出口量最大的城市”。这一切都是竞争得来的。俗话说:“两军交锋勇者胜。”没有强烈的竞争意识,哪怕有一丝一毫的懈怠,在商场如战场的今天都很容易败北和痛失所得。
二是品牌意识和品牌效应需进一步强化。其实,清徐醋业这些年立足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还是做了不少工作的,省、市、县领导也是将其作为发展非煤产业的路径之一和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来重视、支持、培育和打造的。我们不也培育出了“东湖”“水塔”“紫林”3 个中国驰名商标、47 个全省著名商标嘛。我省由45 家食醋企业组合而成的食醋产业集群,据说年产规模可高达70 万吨,占全省的80%以上,全国的20%,年产业产值达到65 亿元。但是,我们的3 个国字牌驰名商标为什么不及人家1 个“镇江香醋”名博中外呢?是不是在品牌战略上缺乏科学的举措,使名牌效应未能充分显现出来?品牌价值的提升既要靠实力,也需要讲究战术。我们能不能集中全力让3 个国字牌驰名商标中的一个捷足先登,在国内国际市场上先声夺人,独占鳌头,而不要势均力敌、平分秋色?这需要有整体意识,需要有大局观念,还需要省里全盘统筹和科学施策。
三是在宣传造势上亦有文章可做。镇江市早在2008 年就斥资建成国内首个专业性醋文化博物馆,集文化资产保护、科普教育、工业旅游等功能于一体,而且还在2016 年出台《镇江香醋保护条例》,经江苏省人大批准实施,从而首开先河,成为全国首个对食品行业进行地方立法的城市。其实在这一点上我们起步并不晚,看看水塔醋业公司琳琅满目的史料、实物陈列,有许多孤本、孤品,珍贵至极,充分印证了山西醋业所走过的漫漫史迹,确能给人耳目一新之感。我们还目睹了准备开建的醋文化博物馆场地,如今已进入施工阶段。我们还欣闻总投资55 亿元的山西文旅醋都小镇建设项目也已经启动,涵盖“一心一带两区两园”(即醋文化产业中心、醋都核心景观带、醋都养生休闲区、宝源乡村旅游区、滨河醋都主题乐园、生态农业园),将建设成国家级美丽乡村示范基地。其规模之大、内容之多、规格之高都是首屈一指的。但是,我们毕竟晚了人家一步,加上我们的宣传造势规模还不够大,速度还不够快,效应尚未充分显示出来,这都有待我们引以为戒,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有利再战。
以太原的宁化府名醋为例。作为我省十大品牌名醋之一,确如该产品商标上标明的“拥有历史传奇的民族品牌、中国十佳新品王”,这并非夸大其词。便是民间亦有不少赞美之声,诸如“美玉琢自深山璞,好醋源自宁化府”“这是一条醋香承载着太多的文化情怀飘逸了643 年的街头小巷。只要从五一路经过,一股淡淡的醋香便飘过屋檐翩然而至”“每天街头排长队提壶打醋已成为省城延续多年的一道风景线”……可是这样响当当的老字号产品,不仅不能满足全省全国充分享用,便是太原本地人每天也只是限量供应,卖完为止,让排半天队没打上醋的只能“提壶兴叹”。这么好的产品,集甜、绵、香、酸于一体,酿制技艺独特,不加任何防腐剂,回味生津,久存不变质的精品,不是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吗?我们为何不能充分发掘和大力拓展呢?是人力不足,还是资金不够?是经营理念上的滞后,还是发展思路上的欠缺?当年它曾经被誉为“中国第一醋”,并作为山西醋和中国谷醋的唯一代表出现在上海世博会上。我们有着这么强的品牌优势,却因努力不够和宣传不到位而未进入决赛圈,是不是会让人扼腕叹惜?有外省人批评我们山西人“小富即安”,虽然尖刻了些,但是不是也有几分击中了我们的软肋?在当今商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莫说坐以待毙,就是出手晚了都会错失良机。好在我们现在从省委、省政府那里看到不少奋起直追、立志跻身全国第一梯队的好开端和令人振奋的喜讯,从省委书记、省长从名牌高校引进人才,到与国内一些超大型企业签订合作协议,从组团到发达省份现场取经,到出台各项科技激励机制,都是令人鼓舞和振奋的。真诚期盼这一切都能扎实推进并日见成效。
“醋都”桂冠失而复得告诫我们,战斗正未有穷期,鏖战还在前头,挑战随时都有。一顶桂冠得失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竞争意识的衰退。只要我们上下同心同德,就一定能够让我们的清徐名醋熠熠生辉,扬名天下,为山西的全面振兴再立新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