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杨深秀:舍生取义的维新人士

2021-11-15郭新瑞

支部建设 2021年17期
关键词:光绪帝康有为变法

○郭新瑞

久拼生死一毛轻,臣罪偏由积毁成。

自晓龙逢非俊物,何尝虎会敢徒行。

圣人岂有胸中气,下士空思身后名。

缧绁到头真不怨,未知谁复请长缨。

这是杨深秀一生中写的最后一首诗。1898年9 月21 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光绪帝被囚禁,康有为、梁启超逃亡,戊戌变法遭到失败(这一年是戊戌年,史称戊戌变法)。杨深秀不顾个人安危,打算前往南苑,说服董福祥军以兵谏支持变法,“动以忠义,俾救主上,反正,则新政大行”。可惜,抓捕他的人已到,他从容就捕。在狱中,他激昂慷慨题诗于壁上,以大义激励来者。三天后,杨深秀被押到宣武门外菜市口杀害,时年49 岁。与他一同被杀的还有杨锐、刘光第、谭嗣同、康广仁、林旭,史称“戊戌六君子”。

杨深秀(1849—1898),原名毓秀,字漪村,又字漪春、仪村、号孴孴子,山西闻喜县仪章村人。自幼聪颖,过目不忘。1870 年举于乡,1872年捐刑部员外郎。

1877 年至1878 年,北方冀、豫、秦、晋数省大旱,尤以山西为最。山西巡抚曾国荃在奏文中云:“赤地千有余里,饥民至五六百万之众,大侵奇灾,古所未见。”

此时,杨深秀在京参加科考。他毅然请假辞考,伙同其他在京的同乡京官一起返乡赈灾,他团结官绅,兴利除弊,组织赈灾。他响应山西巡抚曾国荃的饬令,受闻喜县令陈作哲的委托,用半年时间续修了《闻喜县志》。此次续修《闻喜县志》,新创了《志》《志补》《志续》三种体例,共12 卷。同行们皆称他修志“其考据精确,文章雅练不具论,至其体例皆取诸前辈大师”。

1882 年张之洞来山西主政。下车伊始,即大刀阔斧地革弊兴利。杨深秀借此契机,联合地方绅士,向县令朱光绶建议,为振兴大侵之后闻喜县孱弱的文风,应永远免除一项许多年来压在新进生员身上的“公堂礼”摊派。又专写了一篇《以里书银抵新进生公堂礼记》的短文,并勒石立碑于文庙牌楼前。次年,杨深秀被张之洞聘为学院(用以教全省士以经史考据词章义理之学)协讲,他从闻喜来到太原,并结识了令德书院主讲王轩。王轩原是晋阳书院山长,见杨深秀学识渊博,又复聘他到晋阳书院讲学。

张之洞是中国近代史上洋务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他在创立令德堂书院的同时,继续沿行前任巡抚曾国荃的饬令修纂《山西通志》,在总纂王轩的主持下,加聘了杨深秀、杨笃等为分纂。

此次修志在山西历史上是空前的,在以王轩总纂为核心的山西通志局的领导下,众人日夜商论,终于定下通志之体例,通志共分六门:图、谱、考、略、记、录等。其中杨深秀担任《星度谱》2 卷与《古迹考》8 卷之分纂任务。

杨深秀所分纂的《星度谱》利用了当时天文、历法和地理方面的最新科学成就,他本人也有一定的创见。这既反映了他具有的较高科学水平,也体现了他的求实精神。

《古迹考》的主要内容是从上古之唐虞夏商周秦,以迄两汉魏晋宋元明清,在山西所建国都及城邑之考证。旁及宫室、祠宇、陵墓及寺观等。《古迹考》是王轩所纂的《沿革谱》之姊妹篇。读《沿革谱》,山西之古今沿革,了然成竹在胸,深服其简明扼要。再读过杨深秀《古迹考》,山西各处古迹名区,更加粲然入目,有如更上一层楼而览无数之胜景。

1886 年冬,杨深秀离并返京,到刑部销假。1889 年春,参加了会试,被取中贡士。接着参加殿试,被置于三甲,授刑部主事,旋补刑部江西司员外郎。1895 年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杨深秀深为“甲午之耻”而愤恨而深思,“此不得理,无由自申”。自中日甲午战后,杨深秀熟通时务为同僚所惊服。多年的官宦生涯,杨深秀渐渐成长为一个有远见卓识的廉吏,对于清政府的“积弱”、列强的侵逼而忧心如焚。他渴望国家能励精图治,发愤求强,他怀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热情,在寻找着救国的道路。

康有为、梁启超宣传变法,鼓吹维新,康有为7 次上书光绪帝,倡言救国图存,给了杨深秀以极大鼓舞和启发。他积极与维新人士接近,探讨求强之道。

1898 年春天,他和康有为的联系更加密切了,他参加了保国会。在这年的戊戌维新变法运动中,由于杨深秀通古博今、目光远见、决事刚果,很快就成为领导层面的核心人员。变法前夕,他首先上疏《请定国是明赏罚折》,力陈“非明降谕旨,著定国是,宣布维新之意,痛斥守旧之弊,无以定趋向,而革旧俗也”,他指出:“夫古今为政,未有东西未定,游移两可者。臣愚谓皇上,仍主守旧则已。若审观时变,必当变法。非明降谕旨,著定国是,宣布维新之意,痛斥守旧之弊,无以定趋向,而革旧俗也。”后又以废除八股为救中国第一事,上疏《请厘正文体折》,并请议游学日本章程,派遣近支王公游历及筹款开局译书等事,一日之间竟递上新政条陈达5 篇之多。光绪帝在这些奏折的影响下,急欲实行新政,而守旧大臣上下勾连百般阻挠,斗争十分激烈。

1898 年6 月11 日,光绪帝批阅公文时挥笔疾书“明定国是”的诏谕,向全国臣民宣布变法。

此后,杨深秀每在变法的关键时刻,或单独上折,或联合他人上折,提出指导性的政策建议、方法或步骤等。这些建议多为皇帝采纳,转成上谕颁行。在百余天中,杨深秀共上奏折计有17 件之多。

维新派和守旧派在朝堂上抗衡演变为斗争,并日渐激烈,守旧派的核心人物是直隶总督荣禄与庆亲王奕劻,参加者包括怀塔布、立山等亲贵大臣,以及部分台谏官员。他们实现政治目标的途径就是请慈禧太后出面“训政”,来达到制止光绪帝“偏离轨道”的新政。而最活跃的人是杨崇伊,他与怀塔山在七月下旬和八月初往返于津京之间,与盘踞于天津的荣禄日夜密谋,传达信息,协调步骤,他们预定九月中旬帝、后同到天津阅兵时举行政变。杨崇伊为实现训政之事可谓疲于奔命,不遗余力。

形势对于维新派渐渐危急,杨深秀于八月初五日上疏《时局艰危拼瓦合以救瓦裂折》,力主联结舆国,幻想李提摩太、伊藤博文“助筹”,企图乞援于英、美、日帝国主义之力,牵制顽固派,以度危急局势,但这些做法无疑太过于幼稚。

1898 年9 月18 日,御史杨崇伊给居于颐和园的慈禧太后上奏折,请求慈禧太后“训政”;9 月21 日,发动了戊戌政变,囚禁光绪帝于中南海瀛台,颁布训政诏书,慈禧第三次垂帘听政,并下令搜捕维新志士康有为及其同党,康有为、梁启超逃亡海外,京师人人自危,变法遭到失败。值此生死攸关时刻,独杨深秀不顾个人安危,他一面上疏诘问德宗皇帝被废之故,并请“太后速撤帘归政”,援引史事,词其激烈;一面准备前往南苑,企图说服同情维新派的董福祥军反正,可惜抓捕他的人已到。杨深秀身陷囹圄,坚贞不屈,从容赋诗“久拼生死一毛轻,臣罪偏由积毁成……缧绁到头真不怨,未知谁复请长缨。”展示出他忧国忧民、维新图强的信念,表现了他不畏强暴、勇于反抗黑暗势力的高尚品格和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切关心。

猜你喜欢

光绪帝康有为变法
张之洞怒斩“光绪帝”
徙木立信
徙木立信
康有为撰
王安石变法之历史探源
光绪帝驾崩
秦国“政府智囊”如何谋划变革
光绪幽禁做点心
变法功臣康有为名不副实
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