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帝驾崩
2016-10-22沈渭滨
沈渭滨
谁害死了光绪?
光绪帝被囚禁的时候,慈禧派出了亲信太监负责监视光绪,每天的情况都要向慈禧汇报。光绪帝经常坐在露台上,双手抱膝,愁思哀伤,或者睡在木床上苦思冥想。他曾经这样哀叹:“朕不如汉献帝也!”汉献帝在位的时候,虽然没有实权,可是帝王生活仍有保证,锦衣玉食;废黜以后,他仍然是养尊处优的。而光绪帝是怎么样的呢?他在监视比较松懈的时候,偷偷地记日记,每天的点点滴滴都一一写下来。根据慈禧的一个御前女官回忆,有一个姓黄的太监非常同情光绪帝的遭遇,每次向慈禧汇报以前,都要先和光绪帝通个气,光绪帝觉得不妥的地方,他就不汇报。而且这位太监还默许光绪帝写日记,代为保管,以防被别人发现。
很明显,光绪帝要在有生之年再掌握实权,唯一的有利条件就是他还年轻,而慈禧已经步入暮年了。所以,如果再耐心地等一阵子,慈禧命归西天时,也就是光绪帝出头之日。可是,谁都没想到,正值壮年的光绪帝,竟然先慈禧一步赴了黄泉。更具戏剧性的就是不到二十四个小时,慈禧也一命呜呼了。天底下有这样巧的事吗?就连光绪帝去世的日子也有人怀疑。
当时担任日讲起居注官的恽毓鼎写的《崇陵传信录》中说:“十九号那天,太监们都到东华门去剪头发了,其中有一个太监说皇上驾崩了。可是,第二天,没有什么动静。第三天,皇后去皇帝的寝宫,哭着出来说,皇上不知道什么时候断气了。这才宣布皇上死了。”按记载,光绪帝在正式发布“驾崩”消息的前两天,事实上已经“魂归西天”了。
关于光绪帝的死因说法很多,流传最广的是被害说。
被害说的一种,说是被袁世凯害死的。溥仪在《我的前半生》一书中,说过一个名叫李长安的太监告诉他,光绪帝在死前一天还好好的,吃了袁世凯派人送来的一帖药,就一命呜呼了。
还有一种说法,说是被李莲英害死的。德龄公主在《瀛台泣血记》一书中,说李莲英趁慈禧迷糊的时候,请求去看光绪帝。第二天,光绪帝便生了非常厉害的病,不到两三天工夫,就进入了弥留状态。
因此,传说光绪帝临死前,曾经召见他弟弟、摄政王载沣,要载沣为他报仇,把袁世凯和李莲英两个人明正典刑,也就是杀了。
这两种传说,实际上都是基于逻辑推理,于史无证。为什么这样说?既然袁世凯的告密造成了光绪皇帝被囚禁,既然李莲英平日里作威作福,对光绪帝很不好,他们眼见慈禧年岁已高,而且病入膏肓,将不久于人世,如果慈禧先死,光绪帝亲政,他们就会受到惩罚,因此先下手为强,通过下毒将光绪帝的小命夺走。但是,我们现在回过头来看,这种说法其实是没有事实根据的,推理是站不住脚的。
因为戊戌变法的时候,袁世凯是否告密,到现在还无定论。何况,如果没有慈禧太后的允许,无论是袁世凯还是李莲英,即使胆大包天,也不敢如此明目张胆地把皇帝毒死。因此,害死说,最大的嫌疑就是光绪帝的姨妈慈禧。
恽毓鼎曾记载说,有人告诉慈禧,说光绪帝听说太后得病以后,面有喜色,慈禧听了以后非常生气,说:“我不能先你而死!”恽毓鼎的这个记载,就成了后人指认慈禧毒死光绪帝的依据。据慈禧亲信侍从事后回忆说,慈禧听说光绪帝死后,“不但不悲愁,反有安心之状”,这种幸灾乐祸的举动,也被认为是慈禧毒死光绪帝的又一个证据。这样一来,大家对于慈禧害死光绪帝的说法,就更加深信不疑了。
那么,这两条记载是不是属实呢?其实,根据宫中传闻,从光绪三十四年(1908)秋天光绪帝生病以来,慈禧对待光绪帝的态度跟以前比起来,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从前,光绪帝给慈禧请安,有的时候要跪上一两个小时。后来,光绪帝有病,慈禧就吩咐太监,皇帝请安不要让他在外久候。还有上朝的时候,光绪帝要跪下迎接慈禧,现在也免了。值得一提的一个证据是,慈禧生日那天,光绪帝说他自己身体虚弱,恐怕不能够过来磕头请安。慈禧一向很重视自己生日的,像逢甲午战争那么重大的国事,慈禧都不愿意耽误自己过生日,可是这次光绪帝说不能过来磕头了,慈禧听了以后反而说:“你保养身体要紧,我希望你病好,比叩头重大得多。”这样看来,慈禧在光绪帝生病的时候,对光绪帝还是很关心的。慈禧要害死光绪帝,应该不是太有可能。
还有一个证据,末代皇帝溥仪也说过,慈禧害死光绪帝虽然有这种可能,但是他更相信:慈禧在宣布他继位光绪帝的那天,也就是宣布光绪帝死那天,还不相信自己一天内也会死。因为在宣布光绪帝死后的两个小时,慈禧发布懿旨任命载沣为摄政王时还说过:“所有的军国大事,都要遵照我的训示才能施行。”也就是说,摄政王必须一切听命于慈禧,大权还是掌握在老佛爷手里的,这就证明慈禧根本不可能想到她会很快就死而抢先下手。此外,据第一历史档案馆保存的慈禧死前的医药档案,慈禧其实得的是慢性病,病情是逐步加重的,在光绪帝病危的时候,并没有出现凶险的症状,所以慈禧不可能因为担心自己先死而抢先下手。
光绪帝被害还有第四种说法。曾经在清宫担任御医的曲贵庭,在民国期刊《逸经》第29期上发表文章说,光绪帝临死前三天,他最后一次为光绪帝看病。发现光绪帝本来已经逐渐好转的病情突然恶化,他在床上乱滚,大叫肚子疼。曲贵庭虽然不能断定是谁害死了光绪帝,但他认为可以肯定光绪帝是被人暗中害死的。他的这种说法,只能表明他对于光绪帝的死存有疑问,可实际上并没有过硬的证据。
饿死或是病死?
随着目前学术界对档案报刊资料的研究,光绪帝自然死亡说似乎成了主流。当然,自然死亡也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是饿死,一种说是病死的。先讲饿死的说法,这个说法来自清宫太监的回忆录《清宫琐谈》。据说,光绪帝本来没有什么大病,医生开的药方也是以调理为主。当时,在瀛台服侍光绪帝的六个人里,有两个人已经饿死了。光绪帝临死前,在床上召唤周太医,他两眼大睁,用手指着口部。周太医知道光绪帝饥饿,但是实在是没有吃的,周太医本人也三天没有吃东西了。后来,光绪帝便渐渐地没有了声息。不久,醇亲王进来,周太医报告说皇上去世了,醇亲王用镜子试着皇上的气息,确信已经死亡了。
这种说法让人难以信服,哪有皇帝没有饭吃的道理?要知道,光绪帝虽然在幽禁中,生活清苦,但是饭还是有得吃的,每一餐都由太监送来,而且每天都要随着太后上早朝,没有饭吃,饿得走不动,怎么能够跟朝臣见面呢?第二种说法是自然病死说,主要依据当年的医生为光绪帝看病的病历和光绪帝本人对病情的口述。我们知道,光绪帝从小被慈禧养在宫中,其他人不能够接近,只有慈禧可以亲近。但是慈禧的事情太多,对光绪帝的生活照顾不是很周到。有太监回忆说,光绪帝每天三餐,饭菜有几十种,摆满了整整一桌,可是离光绪帝远一点的菜,连续好多天都不换的,大多数已经腐烂了;靠近光绪帝的,虽没有烂,但也不是太新鲜,都是反复加热的,也不好吃。光绪帝要加菜,御膳房必须先告知慈禧。因慈禧不知道光绪帝饭菜的具体情况,故责备他铺张浪费,不懂节俭,这样光绪帝只好从小就挨饿。也因为这样,光绪帝自幼身体很弱。
光绪帝在37岁的自述中说,自己已经遗精将近二十年,耳鸣也近十年了,腰酸背痛,稍稍遇到风寒必定头痛。光绪二十六年(1900)的“脉案”记载,光绪帝的病情不断恶化。从现代医学角度分析,他好像患有严重的神经官能症、关节炎和肺结核及血液系统的毛病。
光绪三十四年(1908)的春天,他的病情已经十分严重,御医也束手无策了。慈禧下诏征集江苏名医陈秉钧、曹元恒等进京为光绪帝看病。紧接着又向全国各地广征名医,并且要求速速贡上药材。三月初九日,曹元恒在医案当中写道:皇上肝肾阴虚,脾阳不足,气血亏损,已经无药可救。所以他只开了一些调理药。五月初十日,陈秉钧在“脉案”里写,“调理多时,没有一点疗效”。光绪帝对自己的病情日益加重也非常着急,他曾经斥责御医无能,说他们敷衍了事:“每次看脉,忽忽顷刻之间,怎么能把病情详细推敲呢?他们不过是敷衍了事而已。素号名医,怎能如此草率!”这是光绪帝骂他们的话。
当时江苏名医杜钟骏,七月的时候进宫为光绪帝把脉后,“我对人家说:这次进京,满以为能够医治好皇上的病,博得一个好名声。今天看来,徒劳无益,不求有功,只求不出差错罢了”。
进到十月中旬,光绪帝的病情继续恶化,出现了危险症状。杜钟骏对朝臣说:“此病不出四天,必有危险。”二十日,光绪帝眼皮微睁,很难睁开,流着口水的嘴角轻轻地颤抖。当天夜里,他就进入弥留状态,神志不清。二十一日中午,脉搏似有似无,眼睛直视,张着嘴倒吸气;到了傍晚,气绝身亡。我们从现代医学来看,光绪帝主要是肺结核、肝脏、心脏及风湿这些病症长期慢性发作,导致他的抵抗力下降,出现了多种并发症,最后导致心肺功能的衰竭。可见,光绪帝病状是一步步恶化的,应该属于正常死亡。另外,当时《申报》对光绪帝的病情也很关注,连续报道三十多次,并且多次刊出医生的“脉案”,包括御医在内的脉搏记录,以及服用的药方。表明光绪帝从这一年夏天起,病情是逐渐加重的。所以这样看来,光绪帝的死应该是属于正常病死。光绪帝死时仅37周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