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周恩来的读书学习生涯

2021-11-15毛胜

党课参考 2021年18期
关键词:读书群众

〉〉〉〉〉毛胜

从立下“为了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志向,到坚持“加紧学习”“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的修养要求,再到弘扬“向群众学习”“向书本学习”“在实际斗争中学习”的优良学风,周恩来为我们树立了重视学习、勤奋学习、善于学习的光辉榜样。重温他读书学习的往事,感悟为什么学、学什么、怎么学的为学之道,对于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学习本领,具有重要启迪意义。

为什么学——“为了中华之崛起”

周恩来自幼酷爱读书,打下了扎实的文化功底。1910年至1913年,周恩来先后入银岗书院(初级小学)、奉天第六两等小学堂(辛亥革命后改名为东关模范学校)读书,各科成绩都名列前茅。

此时,中国的民族危机日趋严重,东北更是帝国主义列强在华争夺的重点。在具有进步思想的老师影响下,周恩来先后阅读了陈天华的《警世钟》《猛回头》和邹容的《革命军》等革命书籍。他还订阅了《盛京时报》,养成每天坚持读报、关心国事的习惯。怎样把人民从水深火热中拯救出来?怎样才能振兴中华民族?周恩来的思考越来越深入,对学习问题也有了新的认识。1911年,在一次修身课上,老师问学生们:读书是为了什么?周恩来郑重地回答:“为了中华之崛起!”

1912年10月,周恩来作《东关模范学校第二周年纪念日感言》,充分表达了他对为何读书治学的认识。他提出教与学的目的,都是为国家造就人才,使国家富强起来。

“为了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周恩来一生的执着追求,也是他对青年一代的殷切期望。1939年1月,周恩来在南开中学举办的校友座谈会上,就青年在抗战中的责任等问题发言,他指出:“青年们一定要关心民族的存亡,在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历史关头,要把天下兴亡担在肩上,要把民族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凡是有利于抗战的事都要支持、拥护;凡是不利于抗战的事都要抵制、反对。”1951年2月,他回到母校南开中学视察,勉励同学们说:“希望你们好好学习,认真锻炼。学了为用,学了就用,为工农服务,为国家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服务。”

学什么——学好六个方面

学习很重要,学习什么也很重要。1963年7月,周恩来在北京市高等学校应届毕业生大会上作报告,从六个方面概括了应该学习和掌握的内容。尽管这是对大学生说的,但很多方面具有普遍指导意义。

一是掌握学习工具。周恩来认为,学习首先要打好基础,掌握基本工具,就是“要把中国语文学好,不仅会说而且能写;还要把基本的数学学好,不仅学自然科学的要学好,就是学社会科学的也要学好;高中学生,特别是大学生,还要学好一门或两门外语”。

二是学好哲学。周恩来认为,不论学文科、理科、工科等,都应该学哲学,因为“哲学解决我们的世界观问题、思想方法问题”。要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我们日常分析问题的武器,把它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三是学习社会科学。周恩来认为,这方面最重要的是学政治,因为日常生活中离不开。同时,要学经济,懂得经济规律,这是建设祖国离不开的;还要学历史,汲取历史经验,发扬民族的优良传统。

四是学习生产知识。周恩来针对学校教学不重视生产劳动知识的缺陷,特别是职业教育较差的情况,他强调:“不但要加强专门的职业教育,而且一定要使我们的高小、初中和高中这三级的毕业生都能掌握不同程度的生产知识。”

五是加强科学研究。这是周恩来对中等专业学校特别是理工农医等科的高等学校同学提出的要求,强调“要钻研自己的学科,在实验室和生产中进行科学实验,然后再用到生产中去”,还提出努力“突破科学技术尖端,赶上世界先进水平”的期望。

六是学点革命文艺。学点革命文艺,有助于增强个人修养,培养共产主义道德和无产阶级的战斗精神。就“有些青年觉得进口电影好,美国电影更好”的现象,周恩来明确指出:“我们可以看一看这些东西,但是必须加以分析,学会辨别好坏,而不能看了受害。”

怎么学——向群众、书本、实践学习

周恩来一贯强调要养成良好的学风,特别是要善于向群众、书本、实践学习。

首先,要善于向群众学习。周恩来强调:“要依靠群众,走群众路线,向群众学习。智慧是从群众中来的,你只要留心学,在劳动人民中遍地是人才,遍地是我们的老师。”

周恩来严格要求自己永远不与群众隔离,向群众学习,并帮助他们。1943年4月22日,他围绕怎样做一个好的领导者,向南方局机关干部作报告,强调领导者要有学习精神,并深刻阐述了向群众学习的问题。他强调:“我们要求同志们:(1)与群众接近和联系,在某种程度上要与他们打成一片;(2)倾听群众意见;(3)向群众学习;(4)教育群众,不做群众的尾巴。”

其次,要善于向书本学习。读书是学习的主要途径,但读书不能读死书、死读书,而要加以思考,分辨对错,从而把书本上的知识变成自己的知识。周恩来指出:“书本上有些东西是对的,有些东西是不对的,就是不对的也要了解,这样就可以使我们的知识丰富起来。”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为了找到一条符合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艰辛的探索。毛泽东提出,要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的“第二次结合”。从1958年11月第一次郑州会议到1961年6月中央工作会议,他先后四次倡导领导干部学习政治经济学。周恩来积极响应号召,1960年2月在广东从化召集部分领导干部开会,组成读书小组,系统学习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他认真参加学习讨论,并在学习总结时谈了学习方法问题,说学习是长期的,要分析这本书,对的要加以肯定、发展,错的要加以否定、批判。

再次,要善于向实践学习。加强学习,要向实践学习。周恩来认为,这包括在生产实践中学习,在革命斗争中学习,在科学实验中学习,从而把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

周恩来强调,制定合乎实际的计划和指示,“必须经过最实际的调查研究,并使这些实际材料与党的原理原则联系起来”。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每年都要深入基层了解情况,在此基础上再作决策。1961年5月,周恩来到河北武安县伯延公社进行调研,走访了几十户贫下中农家庭,视察了生产队的集体食堂,还到公社商店了解商品价格。根据所掌握的情况,他认为开办食堂和保持部分供给制不符合农村实际情况,是广大农村干部和社员群众意见比较集中、反应比较强烈的两个问题。周恩来如实向毛泽东汇报了调查情况,并提出应对方法,为中央正确制定农村政策,特别是解决食堂问题提供了重要依据。

坚持学习——“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

周恩来的一生,是勤奋学习的一生。无论是在革命年代,还是在建设时期,他在繁重的工作中,始终坚持学习,挤时间读书。1943年3月18日,他在整风学习中所写的《我的修养要则》,第一条就是:“加紧学习,抓住中心,宁精勿杂,宁专勿多。”第三条则是解决工学矛盾的办法:“习作合一,要注意时间、空间和条件,使之配合适当,要注意检讨和整理,要有发现和创造。”

后来,周恩来多次谈到“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还说:“人不是生而知之,而是学而知之。中国这句古话很有道理。我们现在要更进一步,要活到老,学到老,做到老,改到老。学然后知不足,越学就越感到我们不知道的东西太多了,知道的东西太少了。”

猜你喜欢

读书群众
郭初阳:读书真的太有意思了
读书使人进步
多让群众咧嘴笑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吃瓜群众的真相,你怎么懂
各界群众前来省作协吊唁陈忠实先生5
各界群众参加陈忠实遗体告别仪式
我们一起读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