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友良:解密苏州家风文化的『江南』密码
2021-11-15曾勋杨晓东
│文 本刊全媒体记者 曾勋 图 杨晓东
在江苏省苏州市纪委常委、市监委委员王友良看来,这次全国“好风传家”研讨会为弘扬家风文化、加强家风建设等区域交流,建立了一个难能可贵的平台。在接受廉政瞭望·官察室采访时,他表示,苏州和成都都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都出现了众多的文化世家。江南文化孕育的苏州家风文化,有其独特性。
经济与文化的相互作用
廉政瞭望·官察室:苏州家风文化如此丰富,是什么原因?
王友良:江南自古富庶,经济基础较好,能支撑世家大族的发展繁衍。如今,苏州已经出了一百多个院士,其中很多都是世家大姓的后裔。
“衣食足而知荣辱”,世家大族重文教、讲礼仪,会把修谱立训作为家族的重大文化工程。修家谱、宗祠这些都需要经费,而这些家族财力相对雄厚,能够支持这些不菲的经济开支。
廉政瞭望·官察室:商品经济发达之后,人的欲望膨胀,也会催生奢靡享乐、嗜赌好色等不良风气,这实际上对家风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王友良:应该看到,经济繁荣是把双刃剑。所以苏州的家风文化特别注重家族子弟价值观养成和行为引导,不少世家大族的家训中关于戒赌博、戒华糜、戒酗酒、戒奸佞、戒邪淫、戒争讼等言论比较多。正是这些严肃的“负面清单”,让那些世家大族能时刻警惕,谨遵家风教诲,后代因此有教养有作为。当然,也有败落的家族,把家风当空文没有去尊敬、遵守,恐怕就是其中的一个原因吧。
儒与商的碰撞交融
廉政瞭望·官察室:目前提到家风,大家往往都想到忠孝节义这些古代提倡的道德准则。一些家风文化的提炼,趋向于同质化。您认为,苏州家风文化有什么独特之处?
王友良:作为商品经济发达的经济重镇,苏州浓厚的商业氛围改变了“君子耻言利”传统价值观念,苏州大家族的治生理念得到强化。所谓治生,就是对家中人、事、财等实施一定的管理。洞庭东山沈氏的《迩言家训》不仅强调治生,还从“行商伴侣”“投行”等方面记述了一些货殖的经验教训。
廉政瞭望·官察室:“苏商”精神参与到了苏州家风文化的塑造,这是一种开放的风气。
王友良:你说得非常对。这不仅对苏州的世家大族影响深远,也影响到社会风化。明清时期,苏州的重商风气越来越浓厚,涌现出通过经商而实力雄厚的大家族。同时,一些世家大族不固守传统的“重农抑商”思想,鼓励子弟经商,体现了苏州家风中宽容开放的元素。比如,常熟冯氏《冯氏家训》中说:“或操赢制余、通财货为商贾业,均不失为冯氏佳子弟。”
独特的,才是永恒的
廉政瞭望·官察室:今天苏州在挖掘家风元素、激发家风动力方面,有哪些值得借鉴的经验?
王友良:苏州市纪委监委坚持把家风建设作为一体推进“三不”体制机制的重要抓手,主动融入“江南文化”品牌建设,将家风建设置于江南文化大格局中统筹谋划推进。
我们注重与当地高校的合作,组建了“纪检监察学会”“廉石智库”等研究力量,常态化开展课题研究。同时,结合时代要求,赋予家风以新的时代价值。
廉政瞭望·官察室:具体做法有哪些?
王友良:首先坚持数字化赋能和受众需求导向,加强文化产品供给。我们摄制拍摄制作朱柏庐、顾炎武等家风家规专题片,也制作《红色家书家风家训》《家国千年》等有声读物。
独特的,才是永恒的,我们用昆曲、苏剧、苏州评弹等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表现形式,给家风教育产品提供更接地气、大众更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除此之外,发挥县市区主体作用,指导打造各具特色的家风建设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