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探头”作用助推“一卡通”监管平台建好用足
2021-11-15李萌萌孙鸣枝
文 李萌萌 孙鸣枝
今年9月底,四川省21个市(州)、183个县(市、区)全面建成“一卡通”阳光审批平台,实现省、市、县三级全覆盖,这标志着“一卡通”监管平台建设工作已经基本完成,实现了“一卡通”从申请、审批到发放全过程阳光运行,在党的惠民惠农政策与群众直接搭起了“直通车”。
为了让这辆“直通车”跑好、跑快、不脱轨,省纪委监委驻省财政厅纪检监察组立足“监督的再监督”,充分发挥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作用,推动财政部门搭建起“一卡通”阳光发放、审批、监管数字化运行的“一条龙”服务和监管平台,将“一卡通”真正变为群众的“幸福卡”“明白卡”“放心卡”。
压实主体责任协调督促有力
驻省财政厅纪检监察组高度重视“一卡通”监管平台建设工作,督促财政厅迅速安排部署,落实“纪委督促推动、财政统筹牵头、部门各负其责、省市县三级联动”机制中的统筹牵头责任,成立“一卡通”工作专班。
“我们从安排部署、组织实施,到分步推进、督查考核等方面进行全方位跟踪监督,加强与省财政厅‘一卡通’专班联系,定期通报平台建设情况。”驻省财政厅纪检监察组负责人介绍,该组立足监督职责,推动省财政厅按照“财政搭台、部门实施、分级承担、共享共用”模式,落实资金,通力协作,加快推动“一卡通”监管平台建设。省财政厅党组认真履行主体责任,切实将健全“一卡通”管理长效机制放在心上、扛在肩上,定期研究、统筹推进,取得阶段性成效。
卡片虽小,一头连着党的关怀温暖,一头连着群众的热切期盼,承载的是党心民心。早在2018年,省财政厅就印发《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一卡通”管理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方案》,着力建成“一卡通”发放平台,解决了从无到有的问题,实现了“阳光监督”“阳光发放”;今年初,省级审批平台建成;今年9月底,省市县三级“阳光审批”平台全面建成。
历时四年,“一卡通”监管平台建设从“有没有”到“好不好”的提档升级,是省财政厅党组与驻厅纪检监察组切实履行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的有力印证。
坚持问题导向,精准有效监督
平台搭建起来,如何使用,是否用好是关键。泸县云锦镇卫和村村民熊雨金的耕地地力补贴迟了一年才到账,就是平台经办人员操作不熟,对预警系统、驳回数据、发放不成功等提示未能及时掌握和追踪分析导致。
驻厅纪检监察组坚持问题导向,与财政厅联合派出调研督导组,对14个县级部门、9个乡镇和14个村实地走访调研,通过看现场、查资料、访群众等多种方式,以点带面检查当地对“一卡通”监管工作认识是否到位、机制是否健全、措施是否跟上。
驻厅纪检监察组督促财政厅用好大数据、全数据,充分发挥财政部门“一个平台发、一个口子出”的统筹汇总优势,在“一卡通”发放平台中创新嵌入数据比对功能,打破部门与部门、地方与地方之间的信息数据壁垒,将监督前移到资金发放之前。把群众身份户口信息、住房车辆等财产信息、贫困伤残救助信息等贯通起来,在全省范围内跨部门、跨地区比对数据,对不符合条件或存在可疑的数据通过平台主动拦截,并逐一开展实地核查,确保每一笔资金都真正用在群众身上。
平台监测发现,内江市的一条低保申请被反复录入了4次,都被平台自动拦截,卡在了资格预审阶段,通过平台大数据比对,发现申请人周某拥有两套以上房产,被自动拦截。
“通过‘一卡通’监督管理平台,有效避免了虚报冒领、多头领取、重复补助,对防止‘微腐败’、增强群众获得感具有积极意义。”驻省财政厅纪检监察组负责人介绍,目前平台比对拦截可疑数据148万人次,核实不符合条件的6.2亿元;全省累计收到投诉举报1653条,已回复处理1460条;对比发现同一人员在不同地方申报同一补贴1986人,涉及金额209.7万元。
注重巩固成果,构建长效机制
“一卡通”监管平台链接资金发放部门、享受补贴群众、监管监督部门“三方主体”,涉及的补贴种类多、数量多、环节多,驻财政厅纪检监察组加大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监督检查力度,把财政厅管理运用平台情况纳入日常监督范围,跟进监督、精准监督、全程监督,推动完善管理制度、堵塞监管漏洞。
同时,纪检监察组充分发挥“派”的权威和“驻”的优势,督促财政厅着力在抓根本、管长远上下功夫,实现“一卡通”监管平台“一张卡片统一到账“”一个平台规范发放“”一套便捷程序申报“”一项全新方式监管“”一根链条全程阳光”五大功能,努力构建“一卡通”管理长效机制。
让群众切实享受“一卡通”平台建设带来的便利。自2019年以来,1128个惠民惠农补贴项目全部纳入“一卡通”阳光发放系统,实行社保卡“一卡通”发放。平台累计受理补贴申报3.65亿人次,校验符合享受补贴对象3.63亿人次,发放补贴金额1184.6亿元,惠及全省3162.9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