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校园垃圾分类改造设计及合理化设置研究

2021-11-14刘佳思陈琳项立娜李玉岚刘彦辰

科教创新与实践 2021年35期
关键词:垃圾分类设计

刘佳思 陈琳 项立娜 李玉岚 刘彦辰

摘要:研究内容:探讨校园垃圾箱存在的问题及改造方向,更合理地控制垃圾箱设点与不同活动空间垃圾箱风格的差异化,满足人性化的垃圾投放需求。研究目的:设计垃圾箱外形,打造“智能化”垃圾箱,解决箱内垃圾腐败变臭等问题,达到保护并美化校园环境的长期目标;合理投放且改造垃圾箱,将互动体验增加到垃圾投放过程中,培养大学生进行垃圾分类的习惯;分析学校主要产生的垃圾类型,设计分类方法,使资源能够更充分地回收利用,践行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结论:我校垃圾箱的设置面临着巨大的供需矛盾,垃圾箱有设置方案上的疏漏,要做出符合人的基本需求甚至高级需求的垃圾箱设计,以改善校园生活环境,人性化公共垃圾箱设计的理念和实施非常重要。研究意义:以四川旅游学院为例,为高校校园垃圾分类改造设计及合理化设置提出建议,对今后校园垃圾箱的使用与改造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供需矛盾;垃圾分类;合理设置;设计

Keywords:Contradiction between supply and demand;garbage classification, reasonable setting;design

引言:

针对高校校园垃圾分类的问题,调查垃圾产生到排放的过程,发现垃圾合理分类一直是现在社会关注的热点和难点。当下高校的占地面积广阔,且功能分区繁杂,支干道路纵横交错,动态游线多样,从而导致垃圾处理区分布相对不合理。现针对其中散点分布的垃圾箱进行区域设点规划及其校园垃圾箱特色外形改造设计。结合对本校的实地考察情况,从功能到外观,将垃圾分类更具体化、系统化。

1.背景

垃圾分类处理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垃圾若是任意丢弃,会造成环境污染,而垃圾的价值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垃圾混合或分类的程度,垃圾其实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而高校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在垃圾分类活动中起到模范作用。而在高校中垃圾桶供应与需求矛盾,为了资源能够更充分地回收利用且达到保护并美化校园环境的长期目标,本文以四川旅游学院为例探究了高校校园垃圾分类改造设计及合理化设置。

2.校园垃圾分类处理现状

2.1垃圾分类处理基本认识:

可回收垃圾(蓝桶):包括废纸、塑料、玻璃、金属和布料五大类。

厨余垃圾(绿桶):剩菜剩饭、骨头、菜根菜叶、果皮等食品类废物。

有害垃圾(红桶):废电池、废日光灯管、废水银温度计、过期药品等。

其他垃圾(黑桶):除上述几类垃圾之外的砖瓦陶瓷、渣土、卫生间废纸、纸巾等难以回收的废弃物。

2.2校园主要投放垃圾类型:

教学区:教学楼、行政楼等教学区大多是废纸、塑料袋、塑料瓶等垃圾。

生活区:宿舍大多是快递包装盒、外卖盒与卫生间纸巾等生活垃圾;食堂大多是剩菜剩饭、骨头、菜根菜叶等食品类垃圾。

运动区:操场、篮球场、足球场等运动区大多是塑料瓶与纸巾类垃圾。

休闲区:微缩景观类休闲区大多是零食袋、饮料盒类垃圾。

2.3 校园垃圾箱分布与使用情况:

垃圾箱分布不合理,我校在人的流动性很强,并不会停留太长时间的地方,如教学楼下垃圾箱占校园垃圾箱总量20%,设立垃圾箱过多,然而许多垃圾桶中都没有垃圾;在学生宿舍楼下垃圾箱占校园垃圾箱总量30%,垃圾箱数量却不够,垃圾常积漫出来,导致垃圾箱周围环境脏、乱、差;在校园中多条道路上并无垃圾箱,让同学们有垃圾无处丢;在我校微缩景观中有垃圾箱的位置十分隐蔽,不易被发现,让垃圾箱利用率并不高;而且我校多数地方垃圾分类过于单一,仅可回收与不可回收两项分类,在男生宿舍楼下有害垃圾箱聚集一处,让有害垃圾箱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同时我校垃圾箱外观设计单一且没有贴近学校环境景观,在景观当中较为突兀。

3.校园垃圾处理主要困境

3.1 垃圾投放与回收类型不符

校园内普遍为可回收与不可回收分类型公共垃圾箱,然而在只有两种大类分拣的情况下,多数在校人员依旧对如何分辨需投放的垃圾种类,为什么必须分类投放垃圾这两个问题存在不解。并且在校园生活中,常有学生因为赶时间将手中各类垃圾随意投放,而这一点,也是我校垃圾箱类型区分标志不明显所带来的问题。在宿舍楼下的垃圾亭,最为常见的情况是生活垃圾不能分类装袋,而清洁人员并不负责分拣。学生寝室均使用統一黑色垃圾袋,不便区分是其一,但究其本质,依旧是师生不重视导致垃圾分类难以落实,垃圾投放与回收类型不符是首要问题。

3.2 垃圾箱供需矛盾与不合理分布问题

上文对我校垃圾箱分布与使用情况已经进行了一定阐述,可以明确此时的供需矛盾指的主要是校园内不同区域,依据一些变量而产生的垃圾箱需求差异,与我校规划中各区的垃圾箱投放量数量不匹配的矛盾。如在微缩景观中,一些小径既未设置座椅,又非人流交汇密集区,设置垃圾桶便显得多余,而在上述情景中的垃圾箱却很少布置得当。并且微缩景观总体来说投放垃圾的需求量较低,一些时常空置的垃圾箱可以移除。还有一个比较隐形的需求,就是学校西南门入口和食堂旁,学生在校外和校内收取快递后,有百分之四十的学生会选择拆开小型包裹,将包装扔到最近的垃圾桶里,仅半天时间,这两处的垃圾箱内容便足以超负荷,而此时便会有学生将包装放垃圾箱顶上或脚边,这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矛盾所在。

3.3 垃圾箱外观与功能欠缺

由于时代发展,人们对审美享受的要求也逐步提高。

为了了解垃圾桶外形是否有作用于人们的环保意识,我们在问卷调查中专门设置了“外形美观,特色鲜明的垃圾桶是否更能激发你对垃圾分类的兴趣”这一项,其中85%参与调查的人对此作出了肯定的回答。而我校设置的垃圾桶,是清一色的工厂流水线产品,既缺乏审美意趣,又没有学校自己的风格,大街上随处可见的可回收与不可回收标识,在大家都不明确其含义的情况下,更难以激发学生了解学习的兴趣。如今生活垃圾被重新划分为四类,它们分别是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

而校内除去宿舍楼外,均使用只有可回收与不可回收两类区分的垃圾箱,已经不能满足我们当下垃圾分类的社会需要。

4.解决校园垃圾处理问题的途径

4.1 根据标识设计引导师生正确分类垃圾

既然要摆脱只有两种分类方式和流水设计的束缚,我们对于校内垃圾箱上的类型标识也应有所变化。“厨余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不再应该只是单纯的“标题党”,紧随其后的图案示意也不能止步于模糊不清的概念。

现代生活的节奏越来越快,垃圾分类理论普及较难通过纯粹语言指导实现。因此我们在确定明确的垃圾分类方法的基础上,应对垃圾箱增设统一的标志,包括中文,英文,图案等。图形应简明易懂,让人一目了然,避免过分抽象和艺术化。

并且将此分类标识在校内进行如手册,大屏幕滚动,校园地图册上进行宣传推广。

4.2 根据需求合理调整校园垃圾箱分布

由于存在供需结构上的矛盾,我们便要因地制宜。从大类上说,将仅两类垃圾箱替换为四色垃圾箱,但不同区间,投放垃圾类型占比不同。如学校食堂,厨余垃圾桶的设置数量就应该远超其他三种类型,每层楼应有两处及两处以上的厨余垃圾桶,其次是可回收垃圾,如纸盒等,有害垃圾桶则可酌情选择是否设置。再如学校第二教学楼,地势偏僻,与新宿舍楼,微缩景观和红楼临近,而校内有不允许将食物带入教学楼的规定,因此结合学生流动趋势,此处应减少厨余垃圾桶的摆放。并且二教是专业课教学地点,一楼设有实验室等,因此也需提高其有害垃圾和可回收物垃圾桶的占比。从选址来说,可以结合学校的专业课类型,在各专业专属教室布置不同类型的垃圾桶,在宿舍楼投放最集中数量的垃圾箱,在综合教学楼更重视垃圾箱摆放位置的应用等,根据区域特点设计出更人性化的投放方案。

4.3 美观与实用兼备的垃圾箱设计

校园内大部分垃圾桶是统一钢铁+木板架构,宿舍楼下是绿、蓝两色塑料垃圾桶,究其根本来说,从选材上还是较为实用持久,但外形单调沉闷,还有较大发展空间。从色彩上讲,我们可以替换掉老式纯度与饱和度极高的红绿蓝等配色,采用中式古典色彩,如朱砂、苋菜红、大理石灰、鱼尾灰、群青、霁色、荷茎绿、蔻梢绿等。也可以采用鲜艳明快的糖果色系或高级雅致的莫兰迪色系。从图案形态上讲,做中国传统风格,自有许多传统纹饰和手法工艺可以借鉴。做学校特色文化宣传,也有校花,学校特色建筑,卡通形象等元素可以引用。并且可以每个区间做不同的系列,提高趣味性,也能使其更加融入环境不显突兀。

并且从调查结果来看,当垃圾桶使用不方便时,会削弱人们投放垃圾的想法,从而放弃投放。因此从实用性讲,一是垃圾箱的投放口需适度开大,不能为了创新性而设计需手动打开的累赘。二要减少垃圾箱的死角设置,方便清除垃圾。三要保证材料抗腐蚀易清洁。四是保证外形无尖锐棱角,避免伤人。

4.4垃圾箱外观设计

结论

为了让更多学生开始关注卫生与安全,重视垃圾分类对环保与风气建设的意义。开展分类活动,改善垃圾分类环境,增强标识引导作用,使垃圾分类能在群众层面更容易被接纳记忆。1本文将校园学生的行为习惯和心理需求应用于垃圾分类事件的研究,从根本上对学生丢垃圾行为进行暗示引导。对于不同垃圾类型,若能第一时间进行合理归置,将大大节省第二次处理分拣的麻烦。2从校园到城市,从城市到国家,从人们的认知阶段便进行教育和环境引导,垃圾分类的行为便自觉融入公众的日常生活。

参考文献:

[1]刘远诚,赵雅楠.高校校园垃圾分类现状调查研究——以新疆农业大学为例[J].质量与市场,2020(10).

[2]路荣春.关于高校校园垃圾分类的思考与建议[J].山西青年,2021(01).

[3]李敏,弋良朋,陈巧娥.高校垃圾分类现状调查与建议——以天津师范大学为例[J].低碳世界,2021,11(05).

[4]张林伟,何佳乐,赵怡,陈禹光.高校校园外卖垃圾分类的现状及对策研究——以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价值工程,2020,39(16).

[5]訾春梅,李林娇,周烨.高校校园智能垃圾分类站的建立研究——以江苏大學京江学院为例[J].大众标准化,2021(12).

[6]陈玮常,暴向平,李可欣.大学校园垃圾分类现状及对策研究[J].低碳世界,2021,11(02).

[7]孙昕萌.高职院校垃圾分类回收现状及改进对策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1,20(09).

[8]孔之见.垃圾分类别被一“桶”绊倒[J]. 环境. 2009(06).

[9]陈雯,高校校园垃圾分类可行性分析及推广建议[J].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教育研究,2014(1).

[10]王震月,李月恩.设计概论[M].国防工业出版社,2009.

[11]曲英,朱庆华.城市居民生活垃圾源头分类行为意向研究[J].管理评论,2009(9).

[12]徐林,凌卯亮.城市居民垃圾分类的影响因素研究[J].公共管理学报,2017(01):142-160.

[13]宋国君.源头分类可有效降低垃圾处置成本[N],中国环境报,2017.

[14]曹国忠.情感层次理论辅助地域文化体验服务要素设计流程[J].包装工程,2020(10).

[15]孟小燕,王毅.我国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面临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  生态经济. 2019(05).

基金项目:由四川旅游学院资助.

课题名称:高校校园垃圾分类改造设计及合理化设置研究—以四川旅游学院为例

猜你喜欢

垃圾分类设计
BUBA台灯设计
有种设计叫而专
基于互联网思维的再生资源智能回收系统设计(宝特瓶类)
小学校本课程《垃圾分类》智慧教育案例研究
浅析我国农村垃圾处理难题
日本城市垃圾分类的做法
陈国兴设计作品
高校环境教育非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
刍议校园垃圾分类与高校学生管理
匠心独运的场地设计画上完美句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