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学案例
2021-11-14张晓霞
张晓霞
案例背景:
新课程中所倡导的核心内容是课堂教学中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的转变,要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要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提高能力,升华情感。
教材分析: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主要介绍了宋元时期的都市生活,展现了宋元时期都市的繁荣和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前后联系,都市的繁荣离不开前面所学的政治经济,繁荣的影响至今仍可以找到。
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形象思维活跃,应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从而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浓厚兴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在教学中注意资源整合,通过图片,视频,录音,表格用多种教学形式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轻松愉悦中完成学习。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能说出宋元时期都市生活繁华的主要表现,知道宋朝就有了春节等传统节日,能说出宋词、元曲的主要特点及代表作家。
过程与方法:
通过设计开封一日游,赏析《清明上河图》,了解宋朝大都市的繁华和市民生活的丰富多彩;通过诗词抢答,知道宋朝就有了春节等传统节日;通过听宋词朗诵,体会不同词人的艺术风格;通过讲故事了解元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赏析《清明上河图》,感受宋元时期城市经济和城市文化繁荣;通过古今节日习俗的对比,体会中华文化渊源流长,传统节日历久弥新;通过苏轼人物介绍,学习乐观的人生态度;通过诗词赏析和故事介绍明白宋词和元曲是我国古代文学艺术的奇葩。
教学重点:瓦子、勾栏、宋词、元曲、司马光和《资治通鉴》
教学难点:理解宋元丰富多彩文化生活与经济繁荣、城市发展的关系
教学方法:
启发式问题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图表对比法
教学片段:
1、创设情境 导入明标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上课之前播放视频《清明上河图》创设--种浓厚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从下课的散漫状态快速进入学习的氛围当中,生动幽默形象的视频让学生从中感受到宋元时期的现代化气息,学生发出阵阵惊叹,“宋元时期令人惊叹的不仅仅这些,带着惊叹走进《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都市文化?设置悬念,激发每个学生的求知欲,投入学习。PPT出示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做到有的放矢。
2、角色体验 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习繁华的都市生活时,我先创设了富有趣味的情境问题,如果有人想去当时的开封城,学生请做好导游,我引导提问“你能说出宋元时期有哪些著名大都市吗?”“我想要去开封最繁华的地方,应去哪里呢?”“我想娱乐又想购物,找什么场所呢” “我购物结束想在瓦子看看表演,应该去哪里” “你能用图形表示出瓦子和勾栏的关系吗”以一个游览者的身份激发学生做好导游,多媒体展示宋代城市繁华的相关图片,引导学生阅读课本,如结合图片展示《河南开封大相国寺》,导游学生带领同学一起感受最为繁华的是大相国寺,每个学生都以游览者的身份,用急切心情来感观宋元时期的繁华都市;既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热情,又增强了师生间的教学互动。文字材料虽然精炼,但终究不及图片资源来得直观形象,我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清明上河图》《宋代蹴鞠铜镜》等图画,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回答“图中人物的身份是什么”、“他们正在做什么”等一系列问题,了解瓦子、勾栏,并让学生试着用图形表示两者的关系。既锻炼学生的识图读图与口语表达能力,也让学生知晓欣赏散乐歌舞、参与蹴鞠活动、观赏杂剧表演是宋元时期市民重要的娱乐生活方式,从而从丰富多彩的市民生活角度了解到宋代都市的繁荣,较为轻松地把握住本课的重点。
学习宋词元曲时,我设计了读词、赏词、赏人环节。大胆让学生尝试,主动参与其中,激情饱满富有感情的朗诵,播放 《念奴娇.赤壁怀古 》录音,出示人物像,让学生感悟历史人物及事迹。让学生感受词曲的美妙与历史的沧桑,体验宋元时代的名人精神。使学生在说、听、做中,感知真情,陶冶情操。同时,为了让学生一直保持浓厚地学习兴趣,还采取多形式的传递知识方法,如“猜灯谜”。使课堂气氛迅速活跃起来,让同学们快乐地学习。
3、启发诱导 发挥潜力
《新课程标准》指出: 实现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转变的创新理论,就是注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学中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与兴趣,激发学生的潜能和聪明才智。为此,我设计了“与唐都长安相比,北宋开封城商业区在空间分布上发生了什么变化?”“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的词在风格、内容上有何不同之处?应学习他们什么精神?”“宋元与隋唐的科技成就有哪些相似点”等--系列探究性问题,从这些词曲人身上你学到了什么?代表作品中又感悟到什么?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积极进取的精神。
4、合作探究 延伸课堂
《新课程标准》指出: 教材要有开放性和弹性,教师的开放性表现在教材要和生活实践相结合,要课内外结合,要学用结合。作为教师要突破教材对学生的禁锢,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做教材的主人。让生活回归课堂,也让课本知识走向生活,使学生内化课堂学习内容,使课堂知识向课外延伸。在课堂上,我力求将教师“讲”的成分降低到最少的程度,而让学生的“讲”和“议”占领课堂,学生在这样的过程中不知不觉掌握了知识、培养了能力、升华了情感。比如,我提问“与唐都长安相比,北宋开封城商业区在空间分布上发生了什么变化”和 “司马迁《史记》与司马光《资治通鉴》体裁上有何不同?”“ 我来填……不同词人的词风特点”个别学生表现确实很棒,有的学生知识面非常广,就是那些平时学的不好的学生,历史人物故事讲起来也头头是道。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是以教材为依托,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教学贴近学生的生活并尽力与现实有机结合,让学生体验一种真正“有生活”的历史,从而使学生感受到历史是亲切的、触手可及的,让历史课堂迸发出生命的活力。教学时让学生主动参与,提高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独立性,为学生创造了宽松融洽的氛围。如:当导游、猜谜语、词曲共享、填表格等活动。让每一个学生有与历史对话,与人物对话的机会,倾听、鼓励、欣赏每一个学生。激发学生对灿烂文化的欣赏之情,对历史人物的爱戴之情,中华民族的灿烂文明,作为中华民族的炎黃子孙,我们应该继承并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