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校实施课后延时服务的实效与问题探析

2021-11-14王嗣卓

科教创新与实践 2021年34期
关键词:实效问题

王嗣卓

摘要:课后延时服务是教育部深化教育改革的新举措,是义务教育阶段充分利用学校管理、人员、场地、资源等优势,纵深推进素质教育,积极回应群众期盼,解决家长后顾之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教育获得感的民生工程和惠民举措

关键词:课后延时服务;实效;问题

学校开展课后延时服务,不仅能解决孩子放学早无人能去接以及家长辅导作业困难的问题,学校的教育资源还会得到充分的利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学生开展课后延时服务,并不是等同于补课,更不是直接在教室里上课。学校开展课后延时服务,会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开展各种社团课,其中包括艺术类、益智类、运动类、文化类等,让每个孩子都能找到自己的发光点。学校开展课后延时服务,会安排一些体育活动,以弥补学生白天在学校上课时体育锻炼的不足。同时,由于学校的体育设施和设备齐全,让学生能够进行充分的锻炼。

1.课后延时服务的成效

1.1便利家长接送孩子

当前,学生放学时间与家长下班时间严重不一致,给家长尤其是女性家长的职业发展带来了诸多不便,使得他们不能兼顾家庭和工作,不利于女性的职业发展。而课后延时服务,则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让女性家长在兼顾家庭的同时能够更好的投入到工作当中。

1.2降低家庭教育负担

学生放学过早,间接促进了课外课后培训机构的发展,进而增加了家长的教育成本。而课后延时服务,则极大缩短了学生的课后培训时间,也能够让家长更多地投入到学生的课后教育中,不仅有利于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还可以增进亲子关系,降低家庭教育负担。

1.3促进实现教育公平

当下,很多家长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利用课后时间给孩子进行补习,校外培训课程收费也随之水涨船高,让家庭条件本不富裕的家庭可望不可及,从而导致教育资源向富裕家庭倾斜。因此,课后延时服务,可以缓解家长的教育焦虑,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教育公平的实现。

2.课后延时服务存在的问题

2.1难以协调统一

由于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学校、不同的学段的具体实际不同,实施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具体校情,因地制宜,一校一案,不宜搞“一刀切”。比如农村与城市的学生家长,有具体工作和没有具体工作的区别;即使同样的城市学校,有的学校有食堂,有的则没有,饿着肚子学习显然也不太合适;再比如,小学和中学的放学时间原本就不一样,中学的放学时间与家长的下班时间实际上已经很接近了,都一刀切延长两个小时显然不妥。

2.2专业教师不足

老师对学生的服务最多的肯定还是学业指导,这样对于没有参加的学生显然有点不公平,并且会引起这些家长的不满,但是都要求参加又有加重学生及家长负担之嫌。教育部的要求,课后服务应形式多样,以体卫艺、兴趣小组、社团为主,最大化地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要。但是,现在的学校中有没有这么多专业化的老师,其他老师有没有这样的能力,很难实施。

2.3家长不满意

老师对学生的服务最多的肯定还是学业指导,这样对于没有参加的学生显然有点不公平,并且会引起这些家长的不满,但是都要求参加又有加重学生及家长负担之嫌。教育部的要求,课后服务应形式多样,以体卫艺、兴趣小组、社团为主,最大化地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要。但是,现在的学校中有没有这么多专业化的老师,其他老师有没有这样的能力?即使有,在高招指挥棒不变的情况下,有多少学校以及家长原意把这么宝贵的时间用于与考试无关的兴趣培养?

3课后延时服务开展的优化策略

3.1做好教师的思想沟通工作

教师是“课后延时服务”的主体,教师的支持度和参与度决定了课后服务的有效落实以及落实的质量。因此,要加强宣传,让教师们深刻理解课后服务这项政策,认识到这项政策的意义,从而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这项政策的施行中。

3.2保障教师参与课后服务的利益

要完善课后服务补贴制度,通过财政补贴、服务性收费或代收费等方式筹措经费,科学设计课后服务的补贴标准,对参与课后服务的教师进行补贴,从而切实保障参与教师的合法权益。

3.3科学设置课后服务的时长

延时时长应因地制宜,一地一策。课后服务的结束时间要与当地正常的下班时间相衔接,确保家长在下班时间能够接送学生。同时,对于一些具有特殊情况的家长,学校也应该制定适当延长服务时间的相关规定。

3.4保证课后服务的服务内容质量

课后服务内容,一方面要符合学生减负的要求,另一方面要保证学生的学习质量。因此,学校要结合本校办学特色、学生的学习和成长需求,设置多样性的课后服务项目。比如,指导学生完成课后作业,对学生进行个性化补差,提供丰富的文艺、体育、劳动、阅读、兴趣等方面的内容。

3.5做好课后服务的监督工作

课后服务是满足便利家长、促进学生多元化、平衡化发展的一项举措,要严防一些学校或教师利用课后服务时间讲授新课等行为。因此,要做好课后服务工作的动态监测和督导检查工作,切实推动课后服务工作落到实处。

4.结语

学校开展课后服务,相当于将原本用于校外培训的时间交给学校掌控,切实夯实了学校教育的主阵地地位。老师们可以利用课后服务时间,指导学生认真完成作业,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补习辅导与答疑,同时还能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拓展学习空间,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从而更好地构建教育良好生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赵莹.开展中小学课后延时服务工作的思考[J].河南教育(教师教育),2021(07):73.

[2]徐玉斌.延时服务重在育人[J].河南教育(基教版),2020(12):7-10.

[3]王艳,李成彬.在小学课后延时服务中推行“小先生制”的可行性探究[J].基础教育研究,2020(21):17-20.

[4]王娴. M小学课后延时服务工作的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20.

[5]傅思憶.四川省地级城市中小学校实施课后延时服务的实效与问题探析[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20,35(02):114-116.

猜你喜欢

实效问题
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提升英语课堂实效
如何提高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的实效性
论创新教学方法对中学政治课堂教学实效的提升
从细节处找英语实效
小学品社课堂结合时事教学初探
高中历史“自主导学”模式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反思
避开“问题”银行股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