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教学对初中物理的衔接
2021-11-14权浩
权浩
摘要:教育的不同阶段,对学生的知识能力提出了不同要求。其中,初中階段为物理学习的基础阶段,高中阶段则为巩固与加深阶段,在知识难度上二者存在较大差距。为简化高中物理内容,降低高中物理的难度,教师可以从初高中的物理衔接入手,打造学生物理认知升级的通道。
关键词:知识能力;初中阶段;物理学习;高中物理
前言:
初中物理与高中物理的衔接,主要体现在物理知识、教学方法、物理规律三点上。本文也从这三点出发进行详细论述和案例列举,以供各位物理教师参考。
一、物理知识的衔接
物理学科的范畴只有一个,在初高中阶段知识内容的区别,主要是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进行的调整。相对而言,高中物理比初中物理在同一知识点上的研究更深,高中物理比初中物理涉及到的范围也更广。不管是深度还是广度的变化,都是为了实现学生能力的逐步提高。因此,在物理教学中,也要遵循从易到难的顺序,实现物理知识学习。在高中物理课堂开始之前,教师可以借助初中知识点引出高中知识点,通过强调二者的内在联系,通过初高中物理知识的衔接,帮助学生建构出完整的物理体系。
比如人教版高一物理的“直线运动”知识就与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机械运动”一章存在内在联系。这两章涉及到运动的概念与速度。“直线运动”又是对“机械运动”的细化,“直线运动”知识中描述了具体的运动路线与速度,“机械运动”则是对运动这一现象的笼统叙述。所以,前者是对后者的实践应用探索。而与“直线运动”关联较大的“曲线运动”也在同一册物理教材中出现,同样是对运动现象的应用探索,但“曲线运动”又属于特殊的运动状态,教材中对“曲线运动”主要偏向于运动路径方面。在运动的实际应用中,运动速度与力有关,不同运动状态又体现了不同的力的关系。因而,“直线运动”所在的物理教材中,全篇都是关于力与运动的内容,除了对力的基础概念,以及物体不同运动状态下力的作用进行讲解,又涉及到机械能的知识。物体运动过程中产生的“力”即为机械能的一种,又是对“机械运动”本质的探索。此外,高一物理中“力”与“牛顿运动定律”章节也与八年级物理下册的第七章和第八章存在部分重合。
二、物理教学方法的衔接
高中物理与初中物理,还可以实现教学方法上的衔接。初高中物理学科只是内容的难度与深度上有区别,但其学科性质与特点是不变的,内容的主要结构是不变的。因此初中物理常用的教学方法,也可以用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比如实验教学、情境教学、支架式教学、微课教学、多媒体教学等都能够沿用。但教学方法的衔接不是简单的照搬照套,而是在研究初高中知识特点与学情特点的基础上,对原有教学方式的筛选与发展。
比如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用情境教学法就能让学生对概念理解透彻。但高中物理的概念与初中物理概念是本质与现象之间的关系,高中物理概念无法在情境中直观表达出概念的内涵。那么,高中物理概念讲解就不能依赖于情境教学,而应该用到微课教学,在微课中以语言说明结合情境与实验展示,多元角度下才能达到与初中物理概念教学相同的教学效果。在物理实践教学中,初中的实践内容多以观察为主,比如光的反射与折射以及物态变化,学生通过去寻找或者简单搭建情境就能完成实践。但高中的实践内容以操作和分析为主,观察只是其中的一个环节。比如“物体的平衡”实践活动中,就需要学生观察现象,记录现象,并分析现象产生的原因,并借助实验探索平衡现象的存在条件。显然,高中物理实践教学是对初中物理实践教学的拓展。
三、物理规律的衔接
高中物理教学中,还可以对初中的物理规律进行衔接。类似语文课本中“蚂蚁搬家就是要下雨”的这种争议性的问题在物理教材中是不存在的,物理规律是客观的、严谨的世界运行规则,等同于真理。所以物理规律在物理领域是共通的,初中的规律定理在高中物理中依然存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如有需要,可以灵活使用这些定理。
比如高中“光的传播”知识中,就涉及到光的折射率问题,就需要用到初中学到的“光的折射定律”。折射定律是折射率的基础,学生掌握了折射的路径特点,才能进行折射率的计算。比如高中阶段“机械能守恒定律”就与初中阶段的“能量守恒”定律是一致的。初中的定律有还有很多,比如欧姆定律、电流定律等,这些定律在初中都可以应用到与之相关的知识中。物理实验比初中实验内容更为复杂,综合性也较强,有时候明明探究的是运动速度的知识,可能会用到光的传播知识,这时候就可以直接利用初中学到的定律。
结语:
其实初中物理很多内容与高中物理都存在重合,初高中物理的衔接中,知识与规律方面的衔接都是为了唤起学生对初中物理的记忆,帮助学生巩固物理基础。而如果学生在初中阶段就夯实了物理基础,高中教师就可以把初高中物理的衔接内容交给学生自己完成,让高中物理教学效率得到进一步提高。从这个层面来看,物理教学方法的衔接就是教师要重点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1]冯俞敏.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做好与高中的衔接[J].数理化解题研究,2019(26):42-43.
[2]姜平平.初中与高中物理教学衔接问题研究[J].中学教学参考,2019(15):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