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熵值法的高效农业效益评价及相关政策建议
2021-11-14张玉玲张作森
张玉玲 张作森
摘要:发展高效农业是我国农业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的新要求,文章借鉴原有研究基础,构建包含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高效农业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计算并分析我国31个省域2007~2018年的高效农业综合效益值,结果表明我国不同省域之间的高效农业综合效益值存在明显的差异。从地方财政支出、成灾率、农业机械使用强度、有效灌溉率、城镇化率角度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高效农业;效益评价;政策建议
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基础地位,是人类衣食之源、生存之本。中国农业人口数量庞大,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城市化、工业化的推进,农民的收入却长期以来一直处于偏低的水平,农民的生活环境和享受的公共资源也难以跟城市相媲美。同时,伴随着农业的发展,农业生态环境也受到了一些破坏和负面影响。因此如何衡量农业发展的综合效益,如何提高农业发展的综合效益成为备受关注的重点问题。
我国对高效农业的探讨比较晚,对其内涵的界定在近几年才逐渐趋于统一。赵德芳(1994)明确指出“高效”不仅是经济效益,还包括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郑建初, 刘华周, 周建涛等(2006)提出高效农业的总体目标是保障粮食供应、农民增收和生态环境安全。关于高效农业的定义经过学术界的探讨近几年逐渐形成了统一的观点,高效农业是以市场为导向,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充分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最终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综合效益最佳的农业。
现有文献大都重点研究某一个省份或者某一个区域的农业发展,且大都在理论上分析高效农业的内涵、困境和发展途径,极少有全面测算与衡量我国高效农业的具体发展水平,关于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也比较少。本文构建了衡量和评价高效农业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计算我国30个省份的高效农业效益情况,以更好的了解我国各省份农业发展状况,并基于已有的理论基础,实证分析了高效农业的部分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一、高效农业效益衡量指标体系构建
由于高效农业是强调经济、生态、社会效益全面协调发展的农业,本文选取一系列指标构建农业经济、生态、社会效益协调发展系统,利用熵值法计算各指标权重,并计算得出高效农业综合效益值。
农业经济效益指人类从事农业成产所取得的经济成果,本文选取六项衡量经济效益的指标:人均第一产业增加值(元/人)、农民人均纯收入(万元/人)、人均粮食产量(千克/人)、农业产出投入比、粮食单位面积产量(公斤/公顷)、人均农业机械总动力(千瓦/人)。
农业生态效益是人类的经济活动对生产生活条件及环境产生的影响,本文选取八项衡量生态效益的指标:农药使用强度(千克/公顷)、农用化肥使用强度(千克/公顷)、农用塑料薄膜使用强度(千克/公顷)、森林覆盖率(%)、人均耕地面积(亩/人)、成灾率(%)、有效灌溉率(%)、人均水库库容量(立方米/人),其中前三项为负向指标。
农业社会效益指农业经济活动满足社会需要的程度,本文选取五项衡量社会效益的指标:城乡居民收入比、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城镇化率(%)、农村居民教育文娱支出占比(%)、每千农业人口村卫生室人员(人),其中前两项是负向指标。
二、高效农业效益计算与分析
(一)熵值法计算高效农业综合效益
熵值法根据各项指标的变异程度,计算出各个指标的权重,从而为多指标综合评价提供依据。本文运用熵值法计算高效农业子系統各个衡量指标的权重,从而计算出高效农业包含经济、生态、社会效益的综合效益。具体步骤如下:
1.无量纲化处理:
正向指标:Xij=■,负向指标:Xij=■,i代表省份,j代表指标。
2.计算指标Xij的比重:Yij=■
3.计算各指标的熵值:Ej=■,当Y■=0时,规定Y■lnY■l=0。
4.计算指标权重:wj=■
5.Si=∑■■wjXij
6.Y=αS1+βS2+γS3,式中,S1表示经济效益指数,S表示社会效益指数,S3 表示生态效益指数, α、β、 γ为各个子系统的权重,本文认为三个子效益在系统发展中同等重要,因此各取 1/3。Y表示经过计算得出的高效农业综合效益值。
(二)各省域高效农业综合效益值分析
表1列出了2007~2018年度其中四个年份的各个省份高效农业效益值,通过观察表1可以看出农业综合效益值最高的省份是吉林和黑龙江;北京、河北、内蒙古、辽宁、上海、江苏、浙江、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的综合效益也比较高;山西、安徽、福建、广东、广西、海南、重庆、四川、西藏、陕西、宁夏的综合效益较低;贵州、云南、甘肃的综合效益最低。近几年农业综合效益有所下降的省份有北京、山西、青海、新疆;农业综合效益有所上升的有天津、云南、西藏。
通过分析农业子系统的效益观察到多数综合效益较低的省份农业系统中经济效益的得分最低,而农业综合效益比较高的省份农业各子系统的效益都比较高,其中经济效益值相对更高,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得分相对较低。
三、结论与政策建议
(一)结论
本文以构建的高效农业综合效益评价体系为基础,通过熵值法和综合评价方法计算高效农业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以及高效农业的综合效益。总体来说,东北地区、华北地区、华中地区的多数省份(安徽、福建、山西除外)高效农业综合效益较高,华南地区、西南地区和西北地区的省份高效农业综合效益较低。
经济效益的提高能在整体上提高农业系统的综合效益,提高经济效益能带动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进步。但经济效益提高到一定程度可能会导致社会和生态效益的滞后,因此在注重经济效益提高的同时也要兼顾社会和生态效益。
(二)政策建议
1.优化财政支农结构,提高财政资金利用效率。财政资金的不同形式对农民收入具有不同的影响,政府应该加大对农业农村的固定资产投资,减少抑制农民生产积极性的农民直接资金补助。增加农业科技、农民培训投入,推动农业科技的实践与应用,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
2.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提高农业机械使用强度。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农业机械与农业劳动力存在着显著的替代关系,提高机械使用强度一方面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另一方面可以释放一部分农业劳动力,促进劳动力的转移,节省农业生产的人力、物力。此外,农机的使用能促进农药、化肥减量化,提高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效率。
3.发展节水农业,提高有效灌溉率。我国农业水资源短缺,同时存在着浪费严重,水资源利用效率不高的问题,因此要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发展高效节水农业,运用滴灌、喷灌技术,减少大水漫灌的灌溉方式。实行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明确水资源产权,激励农民主动进行节水、高效灌溉。
4.提高自然灾害的预警能力,增强应对自然灾害的水平。自然灾害不仅影响农业生产的产量,还影响农民进行农业生产的积极性。提高对自然灾害的预报水平,建设农业基础设施,增强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加快农业保险的制度建设,为农民提供一定的收入保障。
5.推进城镇化建设,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劳动力转移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途径。加快户籍制度的改革和完善,促进农村劳动力有序向城市转移。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延长产业链,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在城镇化建设的同时要加快农村的土地流转,推进农业规模化经营。
参考文献:
[1]石志,覃瑞德.现代高效农业发展存在的問题及其对策探讨[J].南方农业,2017,11(05):55+57.
[2]王建法,陈晓东,吕本国,等.高效农业及其发展思路[J].中国农学通报,2010,26(07):383-386.
[3]袁久和,祁春节.基于熵值法的湖南省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动态评价[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3,22(02):152-157.
[4]张国防.浅析我国高效农业如何做大做强[J].科技经济市场,2012(03):23-24.
[5]夏春萍,刘文清.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工业化协调发展关系的实证研究——基于VAR模型的计量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2012(05):79-85.
[6]冯梦黎,徐灿琳.财政支农资金与农民增收:“补血”还是“造血”[J].农业经济,2020(11):97-99.
[7]林毅夫.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几点思考[J].中国国情国力,2006(04):4-9.
(作者单位:张玉玲,天津外国语大学国际商学院;张作森,重庆大学机械传动国家重点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