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想的烦恼
2021-11-14东润
东润
近日,科创板IPO“一日游”的负面信息,又把沉寂许久的联想推向了舆情风口。
尴尬“一日游”
在冲刺科创板的路上满打满算只“溜达”了一个工作日,联想回A申请IPO的闹剧就匆匆收场。这给国内投资者留下嘲讽和愤懑,给保荐机构留下羞辱和遗憾,也给习惯于煽情的分析师们留下粉墨登场、舞文弄墨的资讯和笑柄,更给联想的掌门人杨元庆留下尴尬和无奈。
被称为史上最短命的IPO申请,联想在国内A股科创板闪崩,竟是自导自演,是自己主动要求撤回的。这出于什么考量?其冠冕堂皇的解释是,“担心财务信息失效”和“审慎考虑资本市场情况”。
自己的池塘有多深,科创成分到底有多大,是否符合科创板上市条件,联想自己心知肚明。
有人说,联想集团就是一个“电脑组装厂”,借助组装硬件、软件的国际产业链供应链,在“贸工技”路上奔走。联想与微软联姻,仰仗微软的Windows操作系统、Office文字处理系统横行天下。联想的中央处理器CPU除了英特尔,就是并购来的AMD。英伟达的显卡、西数的硬盘、瑞昱的网卡无不为联想壮威,这些核心部件没有一件是联想原创的,甚至键盘、鼠标也无法独立制造。
平心而论,联想集团曾是中国民族工业的骄傲,1984年由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11名科技人员从一间不足20平方米的小平房起步。相当一段时间,联想电脑销量一直位居国内市场榜首,也有很多拥有知识产权的先进技术。但是经过“技工贸”还是“贸工技”大讨论后,“技派”代表倪光南被逐出联想,从此“贸派”代表柳传志一手遮天,淡化自我技术研发,走向更加利益化的组装制造。
曾经担任过联想总工程师的倪光南,在2017年公开表示,“在某种程度上,联想已经成为生产车间+营销公司的模式”。
当然,说联想没有研发也是不公允的。招股书显示,2019年、2020年、2021年,联想集团研发投入分别为102.03亿元、115.17亿元以及120.38亿元,占各期收入的比例分别为2.98%、3.27%和2.92%。也就是说,联想集团的研发费用平均为3%,绝对值是十分可观的。
毕竟每年花了百亿研发经费,联想集团也是有研发成果的。据招股书,其核心技术包括智能设备的电池和单元管理技术、智能天线技术、音频输出技术、行业智能的语音识别技术、机器学习预测分析、工业物联网等31项技术。其中,二次开发的有4项、委托开发的有3项。
不过,据wind數据显示,在已上市的226家科创板企业中,有15家企业研发占比超过50%,32家企业研发占比20%-50%区间,54家企业占比超过10%-20%区间,联想集团近5年研发占比为3 %左右,只能在科创板排名倒数。
不仅于此,联想集团高管高得令人咋舌的酬薪更是网友们质疑的重点。超净利润比例30%的高管高薪现象,使联想的形象大打折扣。
背负代工厂的包袱和高管吞噬企业利润的感观,联想欲在国内科创板圈钱,似乎不太能说得过去,好在及时撤回IPO申请,也算是明智之举。
生不逢时?
其实,联想已有两次在港上市的经历。
1994年,柳传志在港交所为联想集团敲钟;2015年,联想控股在港交所正式挂牌上市,这一次还是柳传志敲钟。联想控股和联想集团为两家独立上市公司,联想控股是联想集团的控股股东。
可是这一回联想集团回国内A股科创板申请IPO,看上去在“天时、地利、人和”方面都出了偏差。
从天时角度来说,当下正值内地资本市场监管政策调整之际,联想回内地A股科创板IPO“生不逢时”。在年初2021年资本市场改革部署会议上,证监会主席易会满报告的十大关键表述中,其中第四点强调,“完善科创属性评价标准,加强对拟上市企业股东信息披露监管,切实加强监管和风险防范,坚决防止资本无序扩张。”
从地利角度来说,科创板不是随便喊几声科创就能跻身其中的。科创板最大的标签是“科创”属性,而联想集团当前近9成业务收入来自智能设备业务,科技含量并不高。虽然在科创属性评价标准中的“形成主营业务收入的发明专利”方面,联想已经达标,但从专利的具体构成看,专利成色并不好。该公司掌握的专利大多为“非关键性”技术,而对于核心部件如处理器及芯片、内存及存储器、显示器及软件等,联想仍然依靠外部采购。
从人和角度来说,中小投资者对联想似有“成见”。联想原本想回科创板募资100亿,杨元庆表示,这次回A有三个理由:一是增强公司战略与国内资本市场的紧密连接;二是提升内地投资人投资联想的便利性;三是进一步释放联想的价值。如果联想集团在科创板成功上市,或成为红筹CDR回A第一股。但内地网友却对联想回A并不感兴趣。在多家财经自媒体的评论区中,几乎是一边倒的留言,“坚决不申购”。
战略犹疑?
虽说眼下负面信息缠身,但联想集团毕竟是中国制造业的骄傲,曾把PC业务做到全球第一。
联想的PC业务已发展到极限,这个曾经的PC代工巨人还在勇敢地尝试着,要走出“中年危机”。2017年7月20日,杨元庆在上海举办的第三届全球创新科技大会上,提出了“All in战略”,决心领跑人工智能。在这一战略指导下,联想开始基于对物联网、云计算、边缘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的趋势,建立战略布局。2018年5月联想集团将手机和PC业务合并,以打通PC、智能手机和其他智能设备,形成完整开放的智能物联平台。
不过,尽管采取了一系列完备的战略措施,但联想集团市场反响却不及华为、阿里、腾讯等企业,甚至被庞杂的信息流淹没,其新动态鲜为人知。
甚至有人指出,多年来联想在“碎步快跑”的路上踉踉跄跄,战略摇摆,方向模糊,导致很多机会总是与其擦肩而过。
这一回,联想回A股科创板IPO,拟募集100亿资金,其中有55亿元用于“云网融合新型基础设施项目”、“行业数字化智能化解决方案项目”及“人工智能相关技术与应用项目”,另有10亿元用于产业战略投资项目。
回A遇上烦恼的联想,下一步走向将如何?静观其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