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高职语文教学中思政教育渗透的有效性
2021-11-14曾情
曾情
摘要:高职语文和其他各类课程一样,要与思政教育建设协同发展,让课程教学更加多元化,从而适应教育的新形势和新变化。高职语文教师既要增强思政教育思想性、理论性和针对性,又要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更要渗透思政教育。本文分别从高职语文教学中进行思政教育的重要性、高职语文教材中渗透思政教育的实例、高职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政教育的有效性策略这三个方面,探讨了高职语文教学思政教育渗透的有效性。
关键词:高职语文 思政教育 渗透 有效性
高等职业教育肩负着为经济社会建设与发展培养人才的使命,其中思政教育在高职教育中占据重要地位。高职教育旨在通过学习各个学科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而渗入思政教育可以培养高职院校学生良好的品质和修养。因此,在高职语文教学中适当融入思政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一、高职语文教学中进行思政教育的重要性
思政教育与高职语文教学的整合是高职学生语文学习的需要,也是教师灵活处理教学资源、优化教学效果的需要。
由于受到传统教学的影响,教师的教学缺乏有效性,出现这一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教师的教学理念不够先进,教学模式不够科学,缺乏积极有效的方法,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要找准学生的兴趣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再融入思政教育,提高高职语文课程整体的教学效率。
高职语文在文化基础课程中的地位和特色,使得有效渗透思政教育成为必然。首先,高职语文教学必须坚持能力与修养的培养;其次,高职语文教学必须具有更强的工具性和可操作性,既要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又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二、高职语文教材中渗透思政教育的实例
下面,笔者结合蒋雪艳主编的《大学语文》中《多年父子成兄弟》的教学事例,探討了如何在高职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政教育。
1.课堂导入
笔者设计了导入语:“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汪曾祺的散文《多年父子成兄弟》,这篇文章描述了父子关系。”
2.教学实施
(1)走近作者
笔者介绍了作者:“汪曾祺(1920年-1997年),江苏省高邮市人,中国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
(2)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笔者把全文分为四个部分,要求学生把握父亲和“我”的特点,并思考几个问题。
第一,第1段仅有一句话,“这是我父亲的一句名言”中“这”指的是什么?“这”是指多年父子成兄弟。既然这句话是父亲的名言,也就意味着“我”的父亲提倡父子之间可以成为兄弟样的关系,句首第一句话可谓是开篇点题。
第二,第4段父亲对“我”的学业持什么态度?很明显,父亲对“我”的学业是关心的,但不强求。父亲对孩子采取的是赏识教育,孩子写出了好文章,“他就拿出去到处给人看”;孩子数学不好,他也不责怪;父亲还非常重视发展孩子的兴趣,“我”喜爱书画,他就从旁加以指点,“我”喜欢戏剧,他就当配角,做伴奏,为孩子助兴。从这些都可以看出,父亲与“我”之间的关系是平等、友好的,成为兄弟也就水到渠成了。
第三,请学生朗读5-7段内容,并回答以下几个问题:①“我和儿子的关系也不错。”一句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承上启下,既总结上文父亲和“我”的关系是不错的,又提示下文内容将着重说明“我”和儿子的良好关系。②你能用自己的话叙述两代人间的一次“分歧”是缘于什么事吗?在敏感的时期,儿子春节带回了一位不能回北京的同学,而“我”怕担干系就责备了儿子,没能理解儿子和同学之间的情谊,这使儿子既委屈又伤心。
③“使我非常为难”的原因是什么? 在那个特殊的年代,“我”是被重点针对的对象,而儿子带回的同学随时会被举报,究竟是顾全儿子的同学情谊,还是考虑家庭的安危,这让“我”非常为难。
④对儿子的婚姻大事,“我”的态度是什么?其基础是什么?对儿子的婚姻大事,“我”的态度是“闻而不问”,即了解但不干涉。这种做法的基础源于“我”和儿子之间的民主、平等关系。
⑤两个“没大没小”含义一样吗?两个“没大没小”的含义不一样。前一个“没大没小”出自“我”的亲家母之口,她认为家庭成员之间的称谓没有像样的规矩,是一种批评的口吻;后一个“没大没小”是“我”认为现代化、充满人情味的家庭应该是讲究平等关系的,不见得非得从称谓上将长辈和晚辈区分开来。
第四,从作者叙写的事情中,可以看出“我”在处理父子关系方面的成功处是什么?作者把民主和谐的父子关系传承下来,运用到“我”和儿子的身上,营造了一种淳朴融洽的家庭氛围。
(3)总结全文,感悟提升
作者通过一系列生活中的事例充分表现了父亲与自己、自己与儿子之间亲近、温馨、平等的关系,提出了许多颇具教益的观点,对人们如何“做父亲”、如何处理好家庭父子关系提供了良好的借鉴。
3.问题探究,实话实说
笔者给学生播放一个父亲节的广告《爸爸的求职信》,并提出了几个问题,要求学生思索后能够实话实说。
4.延伸观点,拓展深化
从这篇教案不难看出,文章从两代父子的角度入笔,先写父亲和自己的相处过程,字里行间体现着父亲不重言传重身教、不重揠苗重自然的教育方法,后写自己和儿子的相处过程,又体现了自己从父亲那里遗传来的教育基因。家庭教育是人一出生接触到的教育,所以优化家庭风气,促进良好家风的形成,对人格品质和道德价值观念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同时,这种家庭教育也释放了正能量,传播了真、善、美,让学生进一步明白平等、民主、和谐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质上是建立在每个家庭价值观基础之上的。
三、高职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政教育的有效性策略
笔者认为,在高职语文教学创新方面,教师要改变过去的思维定式,渗入思政教育,提出符合高职语文教学实际的发展目标和措施;教师要着眼教学对现代教学方式的客观要求,借助现代教育技术,如“学习强国”平台等,为高职语文教学的发展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
1.以生为本,更新教学理念
高职语文教师必须打破重理论知识传授或重实践能力训练的偏执之见,尽快树立起知行并重的新时代教学理念,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等教育理念引入高职语文教学实践。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实践中检验和修正教学方法的适应性和可操作性,探究出适合高职语文教学思政教育渗透的有效策略。
2.铸魂育人,创新教学方法
创新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的的重要组成部分,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直接关系到教学工作的成败。在信息社会、网络时代教师应该不断地调整和创新教学方法,渗入思政教育,更好地满足高职语文教学的需要。
3.立德树人,激发学习兴趣
信息时代的到来给传统教学带来了颠覆性变革。以“学习强国”学习平台为例,里面既有新闻动态、时政要闻,又有思想理论、科技知识、历史文化、诗词歌赋等,可谓是包罗万象。高职语文教师可以充分运用“学习强国”学习平台的文字、影像、声音等不同媒介,化抽象为直观,将静态、复杂、不容易理解的知识动态化、简单化,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生活,从而对高职语文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总而言之,高职语文教师必须秉持一切为学生发展的理念,充分尊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坚持以生为本、铸魂育人、立德树人,并突破以教材、文体为纲的呆板线性教学模式,强化思政教育理论知识与高职语文教学实践的结合,切实提高高职语文教学中思政教育渗透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蒋雪艳.大学语文[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2]张正威.思政教育融入高校语文教学的路径[J].知识经济,2019(36).
[3]钟启泉.“有效教学”研究的价值[J].教育研究,2007(6).
[4]唐结玲.论加强高职院校语文教学中思政教育的必要性[J].文存阅刊,2017(20).
[5]刘静.新时期思政教育融入高职语文教学探究[J].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1).
(作者单位:江西传媒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