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方法
2021-11-14廖军晖
廖军晖
摘要:初中语文教师需要顺应新课程改革的发展,培养学生的语文基本综合素养。其中,言语表达能力是综合素养的重要内容。本文探索了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提高中学生表达能力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语文 表达能力 培养方法
一、转变思路,摆脱“唯教学论”
在初中语文课堂中,大多学生认为学好语文理论知识即拥有较高的成绩,导致部分学生虽然能够在语文考试中游刃有余,但是在生活中无法清晰地进行自我表达。因此,教师要转变思路,注重培养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
如在教学《在山的那边》时,首先,教师不要直接表达作者的真正意图,而是让学生观赏山、海或其他相关元素的演示文稿,然后提问:“同学们,你们认为,山的那边是什么呢?”有的学生认为,山的那边依然是山;有的学生认为,翻越过一座座山总能到达大海;有的学生认为,山很高很高,难以翻越;有的学生认为,翻越一座山之后会是从来没有看见过的景象,仿佛“世外桃源”……设置这样的问题,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言语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调动学生的思考积极性与求知欲,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发散能力。其次,教师还要积极鼓励学生发表见解,逐步深入讨论。最后,教师要让学生将大脑所思通过言语输出,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逻辑性。
二、搭建情景模拟,激发表达兴趣
在初中语文教学初期,部分教师依托书本,对语文书本以外的能力培养不够重视,认为这对提高分数没有直接性关系。如此一来,学生难以在言语表达方面获得有效培养。因此,教师需要适当转变教学态度与教学观念,在言语表达能力的培养方面,以身作则,联系课文知识点,以情景模拟的方式穿插教学,激发学生的口语表达兴趣。
如在教学《藤野先生》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清楚地将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表达出来。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与“志同道合”的同学建立小组,分别表达自己对课文的看法与理解,在小组之间相互讨论交流,接着轮流分析并概括内容。其次,教师进行简要对比,并从客观的角度逐步点评,使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更加深入与全面,不仅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提升了学生的基本语文综合素养。
三、切换教学思维,设置多样活动
在初中语文课堂中,教师不应该仅仅抓住书本内容,还需要关心身边事、身边物,切换教学思维,设置多样活动,创新教学方式。
如针对“是少年强则中国强,还是中国强,则中国少年更强。”这一说法,大家持不同观点。这时,教师可以设置小课堂辩论赛,把学生分组,让小组之间进行正反论述。这样一来,正反双方学生在短暂的时间中,能够迅速反应,并将所思、所想在大脑中迅速梳理。这一过程中既有效培养了学生的思辨能力,又在无形之中提升了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使表述的内容更准确、更清晰。与此同时,教师还要以正确的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关心身边现象,关心国家大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总而言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师生的共同努力与紧密配合。因此,语文教师需要高度重视,并积极、正确地引导学生,通过一系列灵活而又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并在创新教学中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周君丽.构建初中语文高效课堂,增强初中语文教学成果[J].考试周刊,2020(75).
[2]杨成.初中语文情境教学探究[J].求知导刊,2019(40).
[3]张宗荣.初中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表达能力的方法[J].當代家庭教育,2019(1).
[4]董一多.巧用微课技术,助力高效课堂——浅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用微课的方法[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1(1).
(作者单位:甘肃省陇南市礼县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