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例环尾狐猴瘫痪的中兽医治疗

2021-11-14姜瑞婕戴春阔孙亚美王文娟

野生动物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狐猴后肢饲养员

姜瑞婕 戴春阔 孙亚美 王文娟 赵 京

(北京动物园,北京,100044)

环尾狐猴(Lemurcatta)是环尾狐猴属的唯一种。因其栖息地日益遭到破坏,被《华盛顿公约》(CITES)列入附录Ⅰ。环尾狐猴有较高的观赏和科研价值,因此了解环尾狐猴,并对其疾病的治疗进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医针灸技术作为我国的国粹,同样可以应用于动物。笔者介绍1例瘫痪的环尾狐猴的中医治疗方法,以期为西医治疗无果的野生动物瘫痪诊疗提供一种可行的中医疗法。

1 病例介绍

瘫痪环尾狐猴一直饲养于北京动物园杂一班狐猴馆中,2020年5岁,3.5 kg,雄性,种公兽。食欲旺盛,体型在猴群中偏胖,平时与另外2只公猴共同住在高约2 m的兽舍内,发病前未见任何异常。2019年9月6日,07:30,饲养员发现环尾狐猴躺于兽舍地面,无法活动,但意识尚清,抓握无力,无食欲。发病当天就把环尾狐猴置于小笼舍中单独饲养护理。

2 西医诊断及治疗

听诊心音未见明显异常,肛温38℃,手足不温,神志清楚,其他基本正常,但四肢无力,不能站立,四肢末端神经有反射,但反射极弱,头颈部灵活性较差,全身未见明显疼痛点,呈全身瘫痪状态。X光未见明显骨折和脱臼问题,T4—T9影像模糊(图1),疑似存在局部炎症。由于无CT或者核磁共振相关仪器设备,无法确诊。暂时保守治疗,皮下注射体积分数5%的拜有利和痛立定,各0.3 mL,1次/d。用药3 d后,环尾狐猴症状未见明显缓解,因此考虑尝试中兽医针灸诊疗。

3 中兽医诊断

认同西兽医的诊断。环尾狐猴舌色淡,淡粉偏紫色。脉细但有力;四肢痿软、屈伸无力,无法抓握,手足不温。触诊脊柱T5—T7、T11—L1敏感。考虑其突然发病、屈伸困难、行走困难、起卧困难,结合其舌色偏紫,以及CR怀疑其主要为跌打损伤,尤其是后背处大力磕碰后,导致局部气滞血瘀,所致瘫痪[1]。

4 中兽医治则

以行气活血,散瘀止痛为主[1]。方剂应用同仁堂活血止痛散。针刺选穴依据[2],近部选穴原则(如GV-8、GV-12)、远部选穴原则(如GV-3、GV-14、GV-20)、对症选穴原则。选择LI-10、TH-14、SI-9治疗前肢跛行和全身无力,选择肾俞治疗后肢跛行和全身无力,并作为灸的重点穴位。其他特定穴[3]还包括:LI-4,头面部的主穴;BL-11,骨的会穴;SI-3,督脉的八脉交会穴;ST-36,胃的下合穴,以促进食欲;KID-1,肾经的井穴。神经反射不敏感时,可选用远端穴位,其他穴位主要以动物的接受程度和可操作程度灵活选择。电针仪为英迪KWD-8081脉冲电子针灸治疗仪。

4.1 第1次治疗(9月9日)

由于环尾狐猴无法自主活动,故选择远端的穴位。应用20 Hz的电针(Bai Hui~GV-14,BL-11~SI-9,Shen-Shu~ST-36,GV-8~GV-3)、白针(LI-4,LI-10,TH-14,KID-1),以及艾灸(BL-23和Shen-Shu)进行治疗(图2A)。计划2—3 d针灸1次,针灸3次为1个疗程,至少坚持2个疗程。此外,口服同仁堂活血止痛散,2次/d,每次1/40支,连服7 d。其他药物停用。同时,叮嘱饲养员每日对环尾狐猴进行简单的趾间刺激,2—3次/d,点按趾间穴位1—2 min/个。

4.2 第2次治疗(9月11日)

环尾狐猴后腰略有力量,尾巴可频繁甩动,食量恢复至正常的50%,但依旧挑食,喜欢香蕉和葡萄。脉细,有力。因此,穴位选择与第1次略有不同。环尾狐猴对针刺的接受程度依旧较好,选择远端的穴位。使用20 Hz的电针(Bai Hui~GV-14,GV-12~GV-8,BL-11~SI-9,Shen-Shu~ST-36)、白针(LI-4,LI-10,TH-14,LI-15,SI-3),以及艾灸(BL-23和Shen-Shu)治疗。

4.3 第3次治疗(9月13日)

环尾狐猴后躯恢复至正常的60%,可依靠自己的力量坐起,前躯恢复至正常时的30%,食量稳定,但依旧挑食。脉细,有力。对针刺的接受程度总体较好,但后肢较敏感,已经不能选择后肢远端的穴位。使用20 Hz的电针(Bai Hui~GV-14,GV-12~GV-8,BL-11~LI-10,Shen-Shu~ST-36),白针(SI-9,TH-14,LI-15,SI-3,GV-20)治疗,并使用随身灸(图2B),2次/d,1 h/次左右。

4.4 康复治疗阶段(9月17日—10月18日)

食欲恢复至正常量的70%,没有那么挑剔,也会取食少量油麦菜和水果,后肢力量已恢复90%以上,有跳跃的能力,但前肢力量较差。由于频繁的跳跃和攻击行为,针灸难度加大,为了避免损伤及应激,停针刺疗法,只用随身灸(图2B),1次/d,1 h/次。从9月17日开始,每日进行康复训练,将食物置于笼子顶部,迫使环尾狐猴完全站立,手臂上举采食(图2C)。

4.5 放归种群

环尾狐猴整体恢复90%以上,将其平时居住的小笼舍置于大群兽舍中,互相习惯各自的气味叫声和习性。经过1周的适应,10月19日将其放归种群,但由于近2个月生活空间狭小,跳跃后协调性以及反应性较差,放归圈舍后当天从树上掉下2次,但活动、精神、食欲基本正常,下午饲养员观察环尾狐猴在圈舍内进行交配。之后2个月,已完全恢复正常并且状态稳定,没有复发。

5 小结

在对野生动物进行治疗时,对于发病个体,尤其是有运动障碍的个体,为了避免进一步损伤,建议单独关笼进行治疗和护理。对于骨结构异常所致瘫痪,外科是第一治疗手段。若骨结构未见异常或外科无法操作时,病程初期应限制其运动,减少应激以及运动产生的二次损伤。针对瘫痪病例,西医治疗无果时,中兽医辨证诊断以及针灸提供了另一种选择,但是由于野生动物的特殊性,针灸治疗在某些动物上具有一定难度。该病例配合使用了灸法以及康复训练,并取得了成功,除了环尾狐猴配合度较高外,饲养员的平时训练也给兽医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希望该病例能给野生动物的临床诊疗提供一些帮助。

猜你喜欢

狐猴后肢饲养员
我是小小饲养员
大狐猴也懂音乐节奏
犬头低位后肢去负荷模拟失重模型的建立与验证
狐猴狐猴你在哪儿
快乐的饲养员
终于见到了狐猴
狗反复发烧后引起后肢瘫痪的诊治及体会
熊猫饲养员:我给“滚滚”当“奶妈”
狐猴之舞
情系熊猫,一个饲养员的独白